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播撒锡剧乡韵

2021-01-22黄慧菡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微课程

黄慧菡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锡剧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艺术结晶,折射出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光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借助微课程与音乐课堂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在少年儿童心间播撒锡剧乡韵,传承与弘扬锡剧艺术。

【关键词】锡剧进课堂 微课程 构建与实施

一、课程缘起

(一)问题审视:析锡剧传承之现状

锡剧在苏锡常地区的中老年人中传唱范围很广。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想听、听得懂锡剧的很少,更别说唱了,如此下去,锡剧将面临失传的危险。锡剧的振兴当务之急是保护与传承。锡剧教育需从小抓起,通过学校教育辐射到家庭中,真正融入生活,使人们懂得锡剧、接受锡剧,进而喜欢和热爱锡剧,这样锡剧的传承、振兴才有希望。

(二)价值指向:寻锡剧传承之途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应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2008年6月7日,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艺术流派众多、唱腔多样、风格繁复,其传承和发展主要靠一代又一代名师口传身授,比较直接有效。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探究有效策略,将趣味性、形象性、巧妙性等融入其中,使锡剧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小学音乐教学这块重要的阵地,寻求与锡剧的结合点,借鉴传统音乐课以及学校自身特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唱活动,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寓教于乐,尽情播撒锡剧乡韵。

二、课程目标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传承和弘扬锡剧艺术的重任。学校通过“锡剧进课堂”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欣赏到锡剧的美,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促进了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锡剧进课堂”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实验,它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多种教育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对锡剧产生亲近感,愿意去学习和欣赏它。

1.通过唱词内容、艺术手段、唱腔等方面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充分地感受锡剧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2.学生在学习锡剧的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3.探寻小学音乐课堂锡剧教学的有效策略,用生动具体的案例丰富锡剧教学的教学理论。

三、课程架构

微课程可研究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研究,如可以根据教学环节、借助手段、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等角度来展开。确立了微课程目标,我们又从三本江阴市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中梳理出了学唱曲目(如下表),以此在音乐课堂中全面铺开教学。

四、课程实施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根据参与本微课程的三位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长,我们将锡剧教学划分为三个研究方向:

(一)学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学唱锡剧通常采用真声演唱,即本嗓演唱:需要把握“起平落”的唱腔格式,即一句起板,下接数句清板,再接一句落板;需要注意男女声同宫异腔差异,即男女唱腔的调高保持相同,但唱腔旋律却不同;还需要熟悉唱词结构的特点(一般以七字句为主,上下句对偶)和五声性七声音阶特性(比纯粹的五声调式表现力更强,色彩更丰富,情感更细腻)。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一般从咬字吐字、声韵唱腔、情感表达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唱。

(二)做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所谓“做功”,就是演员在舞台表演时,所运用的舞蹈动作和静止“亮相”的身段。它是舞台上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包括以下内容:手脚的基本姿态、基本活动、基本位置,步法的训练,腰腿功的训练,以及跳转功的训练。通过以上训练可以达到如下目的:一是活动学生周身的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二是使学生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常用的技巧动作;三是使学生的身段动作做到功架稳健、招式清楚、姿态优美。通过一戳一站、一转一闪、一顾一盼等基本功,展示锡剧艺术的魅力。

(三)演奏,是为了更好地增韵

教师要借助相关乐器来引导和提升学生的锡剧模唱水平和腔调韵味,为唱准和唱好锡剧提供有益的帮助。

钢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应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工具。音准是歌唱教学的基准,没有了音准,歌唱就没有美感。以钢琴为“拐棍”,引导学生唱准锡剧唱段中的音准,是必不可少的。

锡胡。京剧中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京胡,同样的,锡剧中锡胡便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锡胡的音色细腻而靠近人声,极富表现力。打音、揉弦、滑音等锡胡演奏技法将锡剧的唱腔和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借助锡胡来引导学生在唱准的基础上唱出韵味来。

梆子。在锡剧的伴奏乐器中,有一种打击乐器清脆而富有弹性,常常在唱段的过门中出现,它就是梆子。小学音乐课堂的普通歌曲一般前奏之后就是歌唱部分,大多都比较连贯,整体性比较强。但是,锡剧中穿插着或长或短,或规律或自由的过门(在歌曲中称为间奏),学生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唱和什么时候停。运用梆子或者音乐课堂的常规打击乐器,在过门处有节奏地演奏,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提示,对于卡准过门很有效。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 在传承中进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和灵魂归宿, 是滋润一个民族成长发展的“母乳”。锡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苏锡常一带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小学生是锡剧事业未来的新生力量,因此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身上点亮锡剧传承与发扬的火种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锡剧学习的主阵地。在一节节微课中,学生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学习唱、做、奏。“锡剧进课堂”使学生从音乐课堂开始,获得零距离接触学习锡剧这门传统艺术的宝贵机会,从小接受锡剧艺术的熏陶,感受锡剧本身的艺术美,在学唱锡剧的过程中提高锡剧艺术鉴赏素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有着传承和振兴锡剧的使命和责任。锡剧要从娃娃抓起,才能代代相传。为了锡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微课程作为 “锡剧进课堂”的纽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音乐教师还需进一步探究课堂教学更高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這样才能在锡剧传承和普及的道路上走得更从容、更自信、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慧芬.锡剧艺术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2]孙中.锡剧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何健.小学戏曲社团有效开展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以南闸中心小学锡剧特色教育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27).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儿童微课程群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