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漠中的“大耳精灵”——聒狐

2021-01-22李健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8期
关键词:犬科撒哈拉沙漠沙地

李健

说起狐狸,它们在寓言故事中通常都是狡猾、善使阴谋诡计的反面形象。不过,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却生活着一种娇小玲珑的狐狸,很迷你,耳大、脸小,看起来不仅与“狡猾”一词沾不上边,给人的感觉还很萌,那就是狐。

不同寻常的大耳朵

初见狐,任谁都会被其头上顶着的一对大耳给迷住,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从动画片里走出来的外星生物。实际上,狐的耳朵在整个犬科家族中属于同等比例最大的,其耳部的长度可达15厘米。

拥有这样的大耳当然不是为了卖萌,而是为了强化听觉的敏锐程度。狐用耳朵靠近地面上的洞口处,能清楚地感知位于地下的猎物的活动轨迹,从而判断如何捕捉到它们。此外,狐的耳朵还能使靠近皮肤的血管有效地散热。用耳散热对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它们所处的环境里,一年中最高的气温超过40°C。

顽强的生存能力

狐狸的野外生存环境一般是开阔的平原或茂密的森林。然而,狐看似娇贵,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却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沙漠和第三大沙漠,这里的气候干燥异常,且年降雨量极少。而狐在条件这样恶劣的地区恰恰是常见的动物,它们很喜欢广阔的沙地和沙丘。不仅如此,狐栖息的地方植物很少,几乎没有树木,有的只是稀疏的莎草和小型灌木。

尽管也会有其他犬科动物与狐同域分布,如蒼狐、卢氏狐及亚洲胡狼,但是相比之下,狐更能适应广泛的沙漠区域,其中包含更加干旱和气温更高的地区。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使狐在沙漠上悠然自得呢?

原因之一是狐的耐热能力。虽然狐的耳朵有助于散热,但这还远远不够。它们身上的毛很松软,通常为乳白色,此外还有土灰色或赤色的个体,这种浅色的柔软皮毛可以在白天反射阳光的热量,在夜间还可起到保温的作用。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的脚底,还能发现上面覆盖着具有防护作用的皮毛,这是为了在走路的时候避免被灼热的沙子烫到。要知道,撒哈拉沙漠的地表温度可以超过70°C。

除了耐热,狐还有极强的耐旱能力,它们的肾已经高度适应了高温、缺水的环境。即便狐生活的地方没有流动水,它们也能从食物中汲取水分,如果实和根茎,并且还能在洞穴里收集露水来喝。

比起其他犬科动物,狐善于在沙质的土壤中挖洞,这也使它们在沙漠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狐能视周围环境的情况,在开阔的沙地或由植物固定住的沙丘中筑巢。在结实的土壤中,它们的洞穴可达120平方米,有15个洞口供其出入。有时候,属于不同家庭的洞穴还能连通在一起。不过,在松软的沙地中,狐的巢穴就比较简陋了,通常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内室。

北非沙漠中的小小捕手

狐是现存体形最小的一种犬科动物,成年狐的体长为33.5~39.5厘米,尾长12.5~23厘米,体重仅0.8~1.9千克。

在野外,狐会结成一夫一妻的繁殖配偶。在这个家庭里,除了父母,还有它们的子女。平时,家里负责捕食的成员主要选择在夜晚行动。如果是冬季的话,晚上会寒冷难耐,那么它们就只能选择温度更加舒适的白天和晨昏时间活动。

狐的猎物主要生活在地下,例如小型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在狐的面前,这些小动物通常难以隐藏自己。因为狐拥有两大优势,那就是善听的大耳与善挖的爪子。被狐的“顺风耳”定位的猎物,会立即被挖出来。就算它能侥幸逃出,也会被狐即刻抓到。因为狐可以跳跃61厘米高、122厘米远。

捕获的猎物通常优先给怀孕的雌狐吃。初生的幼狐与它们的父母不同,双眼紧闭,耳朵是折叠的,全身披有乳白色的绒毛。过了10天左右,眼会睁开,耳朵也随之展开。幼狐的父母只会养育它们一年时间,直到新的幼狐再次出生。至此,独立的狐要在茫茫大漠中寻找能相伴一生的伴侣。狐在野外的寿命最多不超过10年,而在动物园里可以活到12~14岁。

在国外被视为宠物

尽管狐从未被人驯化过,但因为它们性情温顺、长相讨喜,在国外是可以被商业饲养的宠物。虽然目前野生狐的数量还有很多,但是它们常被人类捕获,年幼的小狐还未长大,就被从妈妈身边夺走。

除了被抓去做宠物,北非的原住民认为狐的毛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其皮毛也会被用于贸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这一物种的存续受到影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狐列为附录II。

(责任编辑:陆艳)

猜你喜欢

犬科撒哈拉沙漠沙地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万年“小狼狗”
为什么没有大型犬科动物?
改变撒哈拉沙漠
风滚草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犬具有呕吐症状疾病的诊断
在撒哈拉沙漠当火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