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知觉下通用信息设计研究
——由字到图的思考

2021-01-20齐志鹏

湖南包装 2020年6期
关键词:字体图形受众

齐志鹏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1 研究背景概述

所有信息都是为了传达而诞生的,其中语言、文字、图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文字、图形等信息内容理解客观环境并进行下一步动作。为了避免使用者在信息解读的过程中存在偏差,设计者以通用设计规则为基础进行信息设计,即通用信息设计。通用信息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把所有人都看成是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碍者,通用信息的呈现方式要基本满足所有能力障碍者。通用信息设计应该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创意手法,整合解读通用信息的共性要求,达到为更多人服务的目的。

1.1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理论概述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眺望火车窗外的风景,发现山顶、房屋、树木等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是看起来却好像在飞快移动。对于这个错觉,开始研究知觉实验,开启了一门新的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是视错觉导致了格式塔的崛起。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他的学生,美国著名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产生了终生的影响。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依托格式塔理论,让受众从视觉构成出发,观察解读眼中的世界,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讲到“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视知觉具有感知的作用,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状态形象的反映”[1]。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人们知觉到的形是由视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构建活动;形是由知觉组织成的整体;单体元素相加不等于它的整体,并且在需要时单体元素能够分离使用;整体对于单体元素具有重要的影响[2]。

1.2 格式塔视知觉与通用信息设计的联系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视知觉具有整体性、完形性、简约性、连续性、恒常性等信息特征,用户在认知信息的过程中,大脑根据知觉心理,对眼前的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将客体的特性(颜色、造型)转换为用户所理解的形象语义。因此,得当的通用信息可以强化用户对事物的积极认知,运用格式塔视知觉理论可以达到信息简洁舒适、加快读取信息的目的。

2 视知觉下通用信息“字”的思考

信息传递渠道以文字为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视知觉的识别,受众对经过设计的文字的音、形、义进行辨认和识读,从中读取字体独有的信息。对于设计师来讲,字体设计就是通过对字体的笔画和结构进行解构后重组,为受众呈现出新的视觉感受。

2.1 字形的视知觉识别

在文字识别的过程中,字体的整体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视知觉的完形性组织决定的。人的视觉过程具有完整性,会将具有相同视觉特征的个体视为一个完整的元素。字体能否构建一个清晰明了的结构会直接影响受众对通用信息的识别度。在通用信息设计中的字体表现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

2.1.1 清晰明了的字体识别化 字体识别化,是以一个整字为认知元素,强调字体结构在视知觉上的完形性。汉字的整体字形结构较复杂,各个笔画在统一的平面空间进行穿插组合,组合成具有文化意义的字。笔画的多样性会增加我们的认知困难,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设计整理易感知的形态[3]。

北京大兴机场导视系统中的字体以黑体字(无衬线体)为基础(图1),无衬线体最大的优点是干净清爽利落,更易于受众的认知辨识。在机场、地铁等半封闭的空间中进行信息检索,最大的阻碍便是纷乱的视觉空间和短暂的停留时间,使用无衬线体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瞬间识别和准确判断,提升使用率。

2.1.2 个性有趣的特点识别化 特点识别化,主要是突出笔画特点、字体部件图形等表现形式,将字形中的特征与整体结构相融合,文字语言转换为视觉图形语言,构成一种具有文字和图形双重属性的视觉图像。根据格式塔视知觉的相似性、简单性、闭合性等原则,设计者对字体进行“形”的设计,使用者对设计进行“意”的补充和理解,通过思维整合,使“字体图形化”所传达的信息更加深刻而准确,达到信息传达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目的[4]。

日本设计师广村正彰设计的丸井北千住食游馆品牌形象既是文字,也是装饰图案[5]。将表示食品以及烹调手段的汉字与图形结合,代替偏旁部首,在视知觉上给顾客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文字同时兼具“字意信息”和“图像信息”,也更添趣味(图2)。

2.2 字形的视知觉美感

视觉美感是受众对客观物体美的主观感受,当信息主体给与受众美感和好感的同时,受众也会对信息内容进行更深入认识和细致感受的行为。这一层面的感受是以直觉为主体,通过造物活动获得的经验为补充。所以在营造视知觉美感时,要注意人们的生活体验。

2.2.1 字与背景的平衡之美 字体辨识度与字形结构的正负空间比例有关联,也就是笔画形成的正形和背景形成的负形之间的适当性。“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中,将这种正负形空间的比例关系称为图形和背景的比例关系。

通用信息设计中,如果字的正形与背景的负形对比不够强烈,那么会造成图与底边线模糊,字体轮廓不能形成强烈的视知觉刺激,使用者在对信息进行识别和解读时会造成困扰。“大家の森”是伊东丰雄设计的集图书馆与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复合设施。其导视系统中的字体清晰明了,字体与图底界限明确,负空间适当,便于市民阅读(图 3)。

2.2.2 字与笔画的节奏之美 有了节奏的变化,才会有韵律的美感。色彩斑斓的翅膀、零落的雨滴以及飘散的雪花等都是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在通用信息设计中,设计师会将某些字体的偏旁部首与绘画、摄影、动画等多样化的形式相结合,或者对字体进行解构重组,这些视觉构思的过程,就会形成节奏点,产生韵律美[6]。

在设计师靳埭强和原研哉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节奏”的独到之处:保持视觉完整性的同时,利用笔画与其他形式的视觉元素进行有序地搭建组织,不失字体背后独有信息的前提下,可产生节奏的美感。长崎县美术馆导视系统由原研哉设计,当人们在移动中去看入口的指示牌,会产生有趣的动态运动,就像一个立体的波纹效果,在静中取动(图4)。

图1 北京大兴机场导视系统

3 视知觉下通用信息“图”的思考

图形是一种比文字和绘画更使人容易理解的视觉形式和设计语言。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建筑和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各式图形标志,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世界进入了“图的时代”。在通用信息设计中,形的搭建与构成与人类的造物活动和从外界读取信息的活动有关联,形的简约、连贯、稳定都会带给受众一种舒服愉悦的感受。

3.1 视觉的简化性能减少信息杂音

我们在画面中偏向于寻求简单的图形,复杂的图形会引起我们过多的思考。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优化设计,可以给人良好的视觉舒适感。

通用信息设计的编排上,需要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信息内容简洁易懂。导视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寻”,导视媒介向受众传达信息时,如果传达内容混乱,指示方向不明确,受众脑海中出现“前方左转还是右转?”“为什么按着方向走却走错了”等疑惑时则说明导视系统是不合理的[7]。所以在导向牌的信息编排上,要强调核心信息,简化多余信息,使用通用的图形与符号,甚至根据通用设计规则,添加语音及触摸功能。

3.2 视觉的恒常性能巩固信息认知

图3 “大家の森”导视系统字体

图4 长崎县建筑标识

在通用信息设计中,无论图案经过简化或者抽象化后,之所以我们还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并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某种客观事物已经有了固化的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基于主体(认知者)熟知的客体(信息内容),物体的远近、光线、颜色或大小也许会有所改变,但人在知觉上仍倾向于认为物体恒定不变。

例如传统的男女卫生间的标识图案,在各大商场以及饭店的导视系统中形态各异,我们却总是能一眼辨别出来。这种认知是属于经验活动的范畴(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并且依托于设计环境(时间、空间、功能)。这种认知经验既不是设计者设计的,也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和秩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视觉的恒常性,对图案进行优化设计但不改变认知规律[8]。

3.3 视觉的相似性能加速信息解读

人的视知觉会下意识地将视线内相似的元素自动整合成整体,具有相同视觉特征的物体(例如形状、颜色、质感、方向)将被视为属于同一组,形成统一的“形”。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相同视觉特征赋予不同功能不同空间的客体,受众会根据视觉刺激自主连接他物,从而更快地理解整个内容[9]。

在新出炉的东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上,设计师利用相同的基本元素和色彩,不同的形状去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组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生动的奥运健儿的形象,带给观赏者在个体上有趣,整体上统一的视觉感受。

3.4 视觉的连续性能稳定信息检索

受众进行空间信息检索时,连续性的视觉图形具有某种方向指示的含义存在。当元素之间存在连接时,比如箭头、线条等,我们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所以可以通过箭头或者线条进行视觉引导,构建信息分类。

因为受众的视知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受众的行动是行进连续,所以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线性连续的手法。通过视觉的连续性,受众在嘈杂的环境中虽然会有视觉中断,但是图形在视野和大脑中仍然存在连接,受众会朝着下一个目标点行动。视知觉的连续性原理可结合夜视发光材料,在漆黑的隧道、突发的灾难等特殊环境中,强化受众视觉刺激点,避免空间迷失。

3.5 视觉的接近性能唤醒信息刺激

在信息论中,“冗余”是指重复强调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当主体信息出现故障时,布置的信息冗余可承担平时的需要,缓解压力,确保信息的传达和准确[10]。设计者可利用格式塔理论的接近性,与信息冗余结合,强化公共安全通用信息的刺激点。

根据席克定律:受众所面临的选择越多,那么做出决定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久。因此在处理信息时,设计者要避免受众视觉注意力分散,减少选择性,尽量把所传达的信息或者图形符号集中在某个视觉点上。以接近性为基础理论,将与公共安全信息有关的单体元素布置在一起,缩短距离使其靠近,可提升视觉注意力。例如在地铁站中,应该将报警器及其符号提示、灭火设施及其符号提示、报警电话提示等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它们有主次、有条理地布置,集中在某一区域。当遇到避险及紧急时刻,唤醒受众的应激反应,减少犹豫选择的时间,及时做出下一步动作。

4 结语

现在是“信息需要”和“信息冗余”共存的一个时代,设计者根据使用需求,将繁乱无序的信息进行筛选、解构、重组,提炼出更加简洁易懂、更具价值的信息。受众以视觉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眼睛辨别周边环境和状况,同时认识和理解信息内容[11]。而格式塔视知觉理论则揭示了受众感知和认知外界信息的过程,并为设计者的信息编码和使用者的信息解码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将格式塔视知觉理论引入通用信息设计中,在遵循规划设计、功能结构与共有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视觉的恒常性、连续性、相似性等理论,对视觉刺激元素进行归纳整理然后配置,根据认知空间的不同,采取与之对应、合适的字体和图形,让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达给受众。这样不仅可以强调通用信息的主次结构,而且可以有条理地处理好视觉元素单体与整体之间的层次关系。

此外,在应用格式塔视知觉理论时,应该将通用信息的识别性和理解性作为重点。毕竟视觉设计是表现手法,最重要的是让受众能够通过信息进行社会活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最简单的解读层面,上升到视觉审美层面。设计者可合理运用格式塔理论,提升通用信息的内在价值,最终进一步带给受众更好的使用体验。

猜你喜欢

字体图形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字体的产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组合字体
图形配对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