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校学生德育开展策略探究

2021-01-19姚伯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德育

姚伯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步将其向不亚于主科的地位倾斜。目前,道德教育更是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体校学生学训交错,成长特殊,自主意识的觉醒让他们对客观世界产生了更多主观看法。他们容易偏激、容易盲从,为此,如何引导体校学生用思想武器来武装自我,使其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已然成为迫切的话题。本文就对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校学生;德育;有效策略

一、体校学生基本特点

九年一贯制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体校”)学生年纪很小就入队训练,基本模式为上午进行文化学习、下午进行运动训练,大型比赛前就要全天训练,德育思想工作与文化教学一样难于做得牢固。而且由于体校学生本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基础薄弱才选择进入体校,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再加上运动队主要以培养、输送体育人才为目的,实践中存在着“重体轻文”“重训轻读”的思想,因此,学生普遍不重视思想道德素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新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到应试教育使学生远离体育、金牌体育使体育远离学生;从体教结合、教体融合的探索,到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校和其他学校一样,体校德育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体校学生德育现状研究

在新时期教育影响下,教育工作者更注重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而学生在中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中也潜移默化地将校内生活所涵盖的多元内容理解为以分数为伊始的必要任务。为此,不论是教育引导者还是主体都对不具备卷面评分形式的德育内容有所忽视。学校对德育工作不上心,专职教师少、课题项目少,投入精力、财力、人力远不达需求,更未能建立专门的评价制度以助力德育工作展开;教师对德育工作不那么上心,尤其是非文史类教师很少会在课堂中主动融入德育内容,德育更像是思政教师或班主任的工作,无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教育共同体”,无法发挥联动作用,共同助力于德育的深入推进;家长普遍对德育工作不关心,大多数学生家长往往只关注学生体育项目训练是否提升,很少关心学生的品行、言语、思想等德育问题。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大多数学生眼中的德育是一门“不关键”的“独立学科”,认为学不学都可,对自身发展影响甚微。

三、体教融合下体校学生德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工作者们根据实际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二是教育工作者们根据实际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我”做起,深刻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以积极、包容、开拓、创新的心态努力将德育渗透在日常工作中;当然身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以极强的个人魅力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另外,教师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思政教育为基,提供理论引导、创设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不能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而是要从学生群体共性与个体特性中寻找切入点,针对具体德育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广州市增城区运南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周一至周六又住校,学生难免会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倍感孤独。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强制要求以父母为对象展开诸如“孝”等传统美德的培育,而是换成教练、教师,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类和学生朝夕相处、陪伴他们更多时光的家长,这样才能更具代入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学校要发挥德育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必须肩负起主体责任,通过制度上的变革来推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使其高效化发展。为此笔者主张:第一,要建立健全校长责任制度,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监控与负责,通过颁布各项具体举措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第二,学校要组织德育研讨工作,明确德育与思政教育间的关系,改善传统观念中将德育与思政混为一谈的状况。积极思考如何从多方面入手展开德育工作,力图将德育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要构建专业教师团队,加大相关投入,为德育队伍组成提供必要的物质与制度保障,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同时,调动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要以多方制度为保障促进德育改革工作开展,积极号召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创造有利环境;教师应积极组织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情景重现、校内社团活动以及校外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真真正正做到“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知行合一。

(三)发挥技术优势,深化家校合作

简单来说,德育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与品行养成的过程,这一养成过程应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当前的体校生来说,在校生活只是一方面,周末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度过,如果说学校是德育的主战场,那家庭一定是德育的主阵地,尤其是对于处在青春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家长的引导、表述方式是否正确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是亲密无间还是相行渐远,全看两者间的磨合。学校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学校可以与家长密切联系,探寻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的方法,学校要伸出援助之手,以深化合作的方式为德育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要善用运用网络渠道密切联系家长,通过微信、QQ等大众化的聊天工具,以组建家长群的方式集中渲染特定氛围,以促进学生家长与教师在德育认知上达成高度共识;其次,教师可以此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第三,教师要在家校合作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育学生方面,教师已经掌握了更多先进的教育方法,而学生家长在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一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要打破以教师为主、学生家长配合的家校合作模式。有效的家校沟通模式应建立在学生家长与教师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为此,家长可与教师一道共同研究、讨论适合的德育工作策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出现,不仅能为学生和家长创造美好的亲子时光,更能凸显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凝聚德育向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校学生德育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特性进行思考与实践,为学生健康成长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玉秋.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24):97-98.

[2]蒲玉红.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谈[J].考试周刊,2021(14):17-18.

[3]李珊珊,王小龙.“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及家校合作德育模式[J].新课程,2021(45):13.

[4]秦超.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学校年级部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中小学班主任,2021(19):47-48,57.

责任编輯  罗燕燕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