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有效倾听带进小学语文课堂

2021-01-19李小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

李小红

【摘要】倾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会倾听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明确倾听的任务、掌握具体的倾听方法,加上教师适当的激励评价,这些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激发学生倾听愿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有效倾听;小学生;语文课堂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常常提出一个问题,就有不少的小手举起来,还一边伴随着“老师,我来,我来”的喊声。课堂上看起来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人人抢着回答问题,个个争着朗读课文。可在这种热闹的背后,也体现出部分学生的浮躁。当被点到名的学生在“说”和“读”的时候,却没有几个学生能静下心来听。他们要么继续高高举着小手,热切盼望着下一个发言机会;要么直接放弃,事不关己地坐在一旁,心早已游到别处去了。而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当学生在朗读或发言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总会引来一片哄笑或是打断之声。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学生倾听习惯的训练;二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倾听,导致课堂上出现更多的“说”的声音,而缺少了“听”的耳朵,出现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的假象;三是有些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表现自己,而没有顾及到其他人。

“教育从倾听开始。”这句话揭示了倾听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倾听在语文课堂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倾听是重要的口语交际方式之一,学会倾听是《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育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一个倾听教育目标,那就是:听人讲话认真耐心,能够把握到要点,并且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转述。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听”与“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倾听不是简单地听人说话,而是听力与理解的融合。语文课堂始终离不开对学生的有效倾听,学生只有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同学们的发言,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交流,才是真正地参与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倾听能力则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倾听任务,增强倾听意识

语文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是以“听”为基础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倾听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倾听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出说的要求,也要明确地提出“听”的要求。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具体的倾听要求,学生才会带着任务去倾听。目前,语文课堂上出现学生只重说不重听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只布置了“说”的任务,而没有给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导致在教师讲课或者同学发言时,他们不懂得动用自己的感官去倾听,更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学生自然就无所事事,精力难以集中了。

认知主义的学习思想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一种直接、机械的联合,而是通过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和行为作用过程为中介手段来进行和实现的。他们强调,一切学习活动目的都只能是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习者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其实,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倾听任务要求,布置一定的倾听任务,让他们自己带着这个任务去进行学习,就是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听学生朗读前,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仔细听,听听他在朗读时发音是否准确、断句是否恰当,有没有读出感情?”在倾听其他学生发言时,也可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懂内容、听出问题。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前,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端正自己的坐姿,聚焦注意力认真地听懂教师说的话,并适当地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转述、概括教师讲话的内容。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倾听任务,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起来。

(二)合理设计提问,掌握倾听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仅有倾听的意识是不够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倾听方法,才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得倾听方法,他们想听却不知道该怎么听,要听一些什么,这样学生即使很端正地坐在那儿,也是没有效果的。

合理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掌握倾听方法。比如,“你听懂他说什么了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听完他的回答,你想给他提什么建议?”这些带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启迪和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和思辨能力,从而在倾听与思维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

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一定要适中,设计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就可能会难以准确把握,无从下手,这样就很容易降低学生倾听的信心;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用不着进行分析、思考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也不能让学生保持倾听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时,应该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做到由易至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倾听兴趣。

(三)教师适当示范,提升倾听技巧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其实可以清楚地看出,“听”与“说”重要同样。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善于倾听,而教师的耐心倾听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倾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真心、用意、专注等进行了倾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思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而一些适当的倾听示范,也可以作为一种范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掌握倾听技巧的有效路径。因此,当教师向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首先给予带头的倾听,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我们都不要轻易地打断,并在他们回答后,再适当地进行指导。

(四)及时激励评价,激发倾听愿望

很多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也比较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长时间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倾听是不现实的。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讲解时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表扬、鼓励,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倾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别人听自己讲话是人所共有的一种基本需求。教师认真地倾听学生讲话就是高度关注学生的一种表现,如果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鼓励,就会让学生因教师的关注、理解和赞美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倾听的愿望,并保持长久的倾听兴趣。所以,教师要在倾听的同时,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让学生从你的表扬和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如,经常说:“你听得那么认真,真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好孩子!”“你的小耳朵真灵,他就读错这么一个字音也被你听出来了,真不简单!”“你能一边听一边思考,给他提出了这么好的建议,真棒。”这样的评价和鼓励,无疑会激起学生倾听的热情。

当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过程也尤为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相互回应的过程,是语文课堂中实现“听”和“说”有机统一的过程。所以,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估。

三、结语

良好的倾听习惯虽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倾听意识,把有效的倾听引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金芝.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3]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M].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邹斌.做有策略的教师[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课堂中的“现代”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