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析

2021-01-19陈胜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意义渗透策略

陈胜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科内容,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而且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旨在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传统文化;重要意义;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自我意识都较为薄弱,对于一些事情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并且没有强烈的对错观念,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出现错位的判断、发生错误的行为。而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只有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成长中维持“本心”。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而我国的传统文化自身本就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适合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开展教育教学,以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立足点,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道德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首先,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身心发展都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到来也会使部分学生情绪起伏大,学生甚至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在这一时期,有些教师不能够与学生和谐相处,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快感。因学生不能充分投入到教学学习过程中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佳,笔者认为,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一方面,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素材可以拓展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于身心发展尚不健全的小学生,可以在系统的学习中思考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全面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体现德育的深刻内涵。

其次,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元素,是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手段。信息大爆炸时代,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其中不乏一些消极思想、腐化思想。诸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躺平”“咸鱼”等流行词语,就是年轻人“不想作为”的思想外显。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具备了一定的筛选能力,但是其自我保护、对事物真伪以及是非的辨别等方面,仍存在能力上的欠缺,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而导致一些道德价值观念的缺失。而我们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或者古人的深刻人生体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正确筛选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优良精神品格,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德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都起到关键性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可以完善学生的自身修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从而有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的策略

1.创设适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地构建形象具体的场景,以增强学生体验感,从而在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一些中国古代发明的科技,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当今中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医馆感受中医的疗法,如望、闻、问、切的具体操作过程,了解各种药草的疗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探究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中感悟传统文化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与研究中感悟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传统文化中,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文化的理解,有助于自身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如,在教授《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1)小组讨论,“友”字反应出中华民族怎样的道德观念。注意,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甲骨文“友”字是两只手握在一起,表示友好。

活动(2)搜集“汉字小故事”,并与同组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这两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与发展历程,明白从古至今,每一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意性,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个个字符就像中华文化的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了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

3.做好小学阶段新旧文化的完美对接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与新时代的发展渠道息息相关,能够在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现阶段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其自身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如,《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内容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风”的相关知识点,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思想与传统文明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利用媒体设备来为学生进行家风相关视频节目的展示,并且为学生提出一定的相关问题,比如,“家风存在的意义”“家风的类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中。有了“问题”的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视频观看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如,《颜氏家训》《袁氏家训》以及《朱子家训》等。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中比较知名的与家风家训相关的古诗,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在新旧文化的对接中提高思想品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明确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探寻有效的渗透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其内在优良品质,将优秀思想文化内容根植于脑中、外化于行动中,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段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2):2.

[2]黄远翔.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0):1.

[3]李春阳.小學思想品德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8):1.

[4]王金芳.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明乐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12):184-185.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9.12.155.

[5]陈发周.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梁婷惠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意义渗透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