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童趣,润泽童心

2021-01-19谭佩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谭佩欣

【摘要】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童话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点亮学生心中的童趣。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话,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润泽童年美好的心灵。本文将浅析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寻找语文课堂上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效策略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教材内所编入的童话都表现出了阅读积极性。由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使用有效的童话教学策略,点亮学生心中的童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水平,为学生在未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

在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课堂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教师讲解、学生朗读构成,所学习的内容基本来自课文的生字、词语、成语以及语法句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纯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对新颖的、富有想象力的事物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对重复的、枯燥的事物则容易感到疲惫。在童话教学中也是如此,仅仅是阅读童话故事中的生字、生词、文段,也会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学生缺少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

在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几乎对每一篇课文的字词句都进行了详尽地解说,即使是童话,也从中详细分析了作者的用意。但是过于详细完整的教学使学生缺少了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他们逐渐习惯由教师来分析课文,不再主动对课文进行思考。缺少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不仅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逐渐减弱。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1.增加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时代的进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信息接受能力日益增强。由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作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改变,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多元化展开童话教学。为了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如美丽的花园等地进行教学,用开阔的场所来进行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在开阔的地带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这个时候把童话改编成话剧,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角色,使学生在享受童话故事的同时,课堂学习热情也能够得到增长,令学生通过童话教学爱上语文学习。

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一块奶酪》,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蚂蚁合力搬一块奶酪,蚂蚁队长用坚强的毅力抵抗食物的香味,严于律己,最后将诱人的奶酪渣分给了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在这个故事里,蚂蚁队长面对食物有过犹豫,与年龄较小、缺少毅力的学生的性格十分相似,因此,学生会在这个童话中与蚂蚁队长共情,也会被蚂蚁队长后来展现出的毅力所感动,进而反思自己。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阅读这篇童话,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收集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图画,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以及生动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阅读中。继而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再现童话故事的内容,用小蛋糕代替奶酪,让学生扮演一群蚂蚁,表演整个童话故事。学生在演童话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故事内容,更能体会到故事中的道理,令学生得以全身心地浸入对于童话的学习中。

2.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状况等来获得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由此来设计之后的教学方案,或者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对学生“放手”,给予学生发散思考、勇敢回答的机会。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人的身份来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内容,采取提问、讨论、续写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时也能锻炼思考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坐井观天》为例,这篇课文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时要全面一点,站得高看得远,不能目光短浅。学生在阅读过后,教师需要向他们提问: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然后,教师留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几分钟后让学生举手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持耐心与温柔,用柔和的语气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回答因为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青蛙会跳出井口吗?如果跳出去了它会说什么呢?学生以教师设立的问题为基础,开始想象青蛙的后续,由此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3.为童话配图,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绘画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更甚,他们喜欢用七彩的画笔画出各种各样的生活见解。教师在童话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完的童话故事转化为图画形式,作为童话教学的一种课外延伸。学生在画童话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记忆,还可以对故事有更多的理解,从而进行概括性地把童话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童话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道德“三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教学策略,增加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课后多种形式延伸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童趣,润泽学生的心灵,让童话学习更扎实,让语文學习更扎实。

参考文献:

[1]张贵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1):151.

[2]林有娟.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传奇,2019(33).

[3]涂建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1).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