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教学,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21-01-19熊伟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笔者思维

熊伟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但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以下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它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欲望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阅读课同样的内容,可“抓典型带一般”,用学生的掌声来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励大家创新,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回答最难理解的问题。最后要善于给予学生关爱,无论学生学习中出现“成功”或“失败”,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激励是最可取的办法,使学生在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去充满信心地学习。

二、变换学生角色,激发创新热情

语文教材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笔者通过学生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表述教材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从“美”字入手,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去审美。即每个学生以“渔人”的身份去寻找桃花源的美景,一起合作、探究,然后把自己发现的美告诉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擅长画画的学生还可以即兴绘画。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五十多位“渔人”满心欢喜地用审美的眼光到课文中寻找美,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所见的美景;同时,笔者又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得意之作:美丽的桃林景色、恬静的桃源环境、和谐的桃源风情,这美景美图,真使学生大饱眼福,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变换角色,拉近了学生和课文中人物的距离。

再如,学习《变色龙》时,笔者改变以往学生做听众的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改成课本剧,由学生扮演剧中的不同的角色,经过推选的“演员”用心揣摩人物心理,把人物动作、神态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警官奥楚篾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阿谀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可见变换角色,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说、做,就如同给他们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三、积极引导,激活創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鼓励质疑问难:课堂上的问题从哪里来?笔者认为问题来自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显然,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质疑问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这既是学生参与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他们的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回答来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如,在分析《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范进一生追求功名,热心科举,他是否善良老实?结果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他忠厚老实;一种认为他虚伪圆滑。笔者没有作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得到统一认识:范进原本善良老实,逆来顺受,甘受辱骂;中举后与张乡绅互相拉拢,显得虚伪圆滑。由这一结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毒害之深。

2.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创造活力。如,笔者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快结束时,设计了让学生给京张铁路取名的环节。学生情绪激昂,踊跃举手:“天佑路,因为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应取这个名字”;“争气路,这条铁路建设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争了一口气”;“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学生给京张铁路取名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引发了创造活动。

3.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寻求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如,学到《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讲到雪,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雪除了洁白无暇装点美景外,还有哪些特点?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狡猾”(表面洁白却掩盖着脏东西);“雪的无私无畏,”(杀死病虫害);“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不能持之以恒)。通过求异思维,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放出了绚丽的光彩,教师应及时发现、捕捉,鼓励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有利于训练学生标新立异、锐意开拓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对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思维密度大有好处。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认真自读的基础上,大胆质疑,他们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问题:1.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兄弟“多病、瘦弱不堪”呢?3.为什么“说”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是“不幸”的呢?4.如何理解“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呢?……学生们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大胆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好多让笔者意想不到的新观点,在评价鲁迅的时候,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鲁迅实在太自以为是了;有的说鲁迅太自私了;有的说鲁迅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以致不顾一切地毁坏弟弟的风筝;有的说鲁迅能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责和懊悔自己所做的事情……这些新观点的提出、争论,在思想认识上是有创新的,且有一定的思考度,或者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争辩,他们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多开展课堂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质疑、问疑,敢于突破名流名家之说,不满足于求同思维而鼓励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挖掘蕴含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机,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笔者思维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