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校教育管理功能,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021-01-19林文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

林文飞

【摘要】本文结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著重从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等五个方面,论述学校应怎样发挥教育管理功能,积极预防未成人犯罪。

【关键词】未成年人;加强教育;预防犯罪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两部法律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共同发力、一体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在继续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因而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根据学校的职责和功能,结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笔者认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开展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其心理、生理均尚未成熟,在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自我防御能力方面都较弱,在不知法、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证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不知法和法制观念淡薄而违法犯罪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开展法制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法律知识,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何为犯罪,违法犯罪有哪些危害和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因此,学校应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中,增加实效性和趣味性。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片,也可以邀请司法人员举行法制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学法守法演讲比赛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未成年人模仿性强、好奇心强,在开展法制教育中,切勿介绍犯罪分子的犯罪具体过程、细节和手段,以免未成年人有试一试的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二、加强青春期教育

所谓青春期教育,是指对在生理上趋于成熟的未成年人进行的生理卫生常识的教育。由于当前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早发育、早成熟的现象比较普遍,儿童进入“性成熟前期”的时间大为缩短。然而,我国对未成年人的青春期教育还相当滞后,致使他们缺乏生理知识、性知识。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时随时可看到一些涉黄的图片、视频,对处于性朦胧阶段的少年儿童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不少参与性暴力、性犯罪的少年都有沉迷黄色视频的经历。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缺少加强青春期的性知识、性伦理、性道德教育,以此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实施这项教育,学校可按实际需要和条件进行。一是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入性道德、性伦理、性卫生等方面的性教育内容。还可开设生理卫生课程或举行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帮助未成年学生揭开性的神秘面纱,消除好奇心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典型引路,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性教育。如,针对当前爱滋病对人类所构成的威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爱滋病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从小洁身自爱。再如通过一些性犯罪、性侵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培养从小养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良好的性心理,增强抵抗性侵害、性犯罪的意识。三是把性教育与前途理想教育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把性教育寓于前途理想教育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引导他们远离低级趣味和庸俗生活方式,进而充分认识人生价值,教育和引导他们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远大志向。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阅历不断丰富,思维方式不断变化发展,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家长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当他们又面临着生活学习中的某些压力情境时,就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甚至可能引起一些过激的行为。对学生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注意,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况。具体做法是:1.转变观念,多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透过问题表面挖掘深层次的心理动机,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2.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活泼的心理教育环境,让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气氛中;3.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辅导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引导他们排忧、解惑、明理。

四、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的作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尚不是犯罪行为,但可能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因。目前,在学校中,未成年人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下列几种:1.吸烟、饮酒;2.多次旷课、逃学;3.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4.沉迷网络;5.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6.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7.参与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8.阅览、观看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内容的读物或网络信息等。当发现未成年人产生上述不良行为时,首先应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然后根据未成年人的个性、爱好、朋友圈、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切不可歧视有不良行为的未成人,更不能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要坚持跟踪教育,既要指出他们需改善的行为,也要在发现他们有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做细致的转化工作。同时,学校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真善美教育和温暖关爱等主题教育活动,传导社会正能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

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消除心理压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轻松、健康地学习;2.制订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在不与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校纪校规,加强纪律约束,加强管理力度,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指挥有序,队伍健全、措施得力,在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严格要求;3.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歧视后进生,耐心地反复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业余文化生活管理,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5.要加强家校沟通,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在家表现,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校必须切实履行自已的职责,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通过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和妥善科学的管理,积极采取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这样才能较大限度地避免犯罪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OL].http://sqjcy.dg.gov.cn/sqjcy/flgz/202012/6f2f8be61c964592857b6f7275315cb4.shtml.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3-02/25/content_1790872.htm.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规制研究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探讨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