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

2021-01-19张术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

张术儒

【摘要】在小学压花校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使之课程化,有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和劳动意识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本文着重以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为基点,进一步分析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及实践策略,以期为渗透劳动教育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劳动教育;美育

劳动创造人类本身,也创造了艺术和美。随着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的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需要改革。教师应该将两元素结合,通过学科整合提高教学质量。经过调查与研究,“中国式”压花艺术结合了中国绘画“诗书画印”的表现形式,既符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具备劳动教育的品质。因此,本文旨在以开发“中国式”压花校本课程为出发点,从而落实劳动教育理念。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压花艺术,是一门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艺术课程,一件压花作品需要多个步骤,从设计主题、采摘花材、压制花材、创作作品到保存,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素养,增强劳动意识。在压花艺术中,需要许多劳动技巧的锻炼,比如,掌握采摘花材的方法;学习压花工具的安全使用;锻炼学生手部对于花材及镊子等工具的控制能力,在这些动手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巧,得到劳动的体会和感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压花艺术与一般手工形式相比,压花更突出組织构图、花材造型、花材色彩搭配方面的作用。所以,压花艺术在教学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或一张画,它更是学生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途径。

首先,压花艺术的学习需要通过压花作品的欣赏、压花实物的观赏等直观性的活动,为后面的课程打基础,学生也能够在压花艺术的学习中有效提高其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其次,压花作品强调植物材料造型方法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对于花材的想象,再进行造型和表现,如此一来就为学生打开思维去创作提供了契机,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等。

除此以外,压花作品的制作过程具有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作意识。压花作品的制作需要学生使用构图、选材、剪贴等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制作方法时的乐趣,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创作自己喜欢的图式,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等。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式”压花区别于其它压花流派,它将压花艺术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来指导压花艺术的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形式。在我校“儒雅文化”价值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式”压花艺术作为校本课程更能与我校师生发生共鸣,而学生在学习“中国式”压花实践课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情感,在实践和学习中的过程中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符合新时代美育与劳动教育改革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劳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里提到: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更有提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而自远古时期,劳动与美术活动就紧密联系。因此,在提倡“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在学校美育教学改革与劳动教育的推动下,开发一项具有劳动品质的校本美育课程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发展学校文化品牌特色的需要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是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区内龙头学校,教学实力雄厚。我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2020年段,我校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引,把学校儒雅教育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劳动教育课程、活动相融合,深入挖掘了家校、社区等资源,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建构富有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领域中研究颇丰,师资强大,对本研究的开发与实施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学校不仅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还深入关注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在劳动教育层面,2020年段我校各年段都开展了“小农田”的主题项目式课程,包括种植、养殖、创意DIY、烹饪、农耕技能,强调学科融合、推动“小农田建设”立体化、序列化。在美育层面,我校压花社团已开展教学两年,美术科组对压花教学有相当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校美术科组结合压花社团的辐射,承担“小农田”主题项目式课程中“创意DIY”的教学,其压花艺术教学成果在广东省劳动教育现场观摩活动中进行了展示,获得了许多领导和教师的关怀和赞赏。压花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理念的融合,是我校劳动教育体系融合美育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我校文化品牌特色的需要,深受重视。

(三)压花课程与劳动教育目标能实现有效对接

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而压花艺术课程的开展能够实现和劳动教育目标有效的对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涵养丰富的劳动情感”“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

压花艺术课程与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相吻合。压花艺术课程是一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课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压花制作中,学生需要掌握压花工具的使用技巧,通过练习熟练运用镊子夹取干燥后脆弱的花材,又需要耐心分类花材并及时保存,以防止花材在空气中回潮而腐坏。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能力,也能养成收拾材料和工具的良好劳动观念和习惯,从而培养其劳动情感和劳动精神。

三、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发前期准备

1.组建校本课程教研组

为使校本课程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与实施,并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与成果,应由学校教科处统筹教研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美术科组教师作为校本课程教研组主要成员,负责课程开发与课程的实施教学,拟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课时等。劳动教育科组教师承担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在“劳动教育理念渗透教学”的顾问与指导,美术科组和劳动科组教师共同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汇总。

2.确定开设的年级与课时安排

本次校本课程涉及小学全年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本研究遵循小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并参考已有小学压花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确定本次校本课程分为三个阶段,1~2年级为初级班,3~4年级为中级班,5~6年级为高级班。具体到课题内容及课时的规划安排上,除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三个课题的学习(每个课题1个课时),六年级开设一个课题的学习(一个课题2个课时)外,其余各年级每个学期开设两个课题的学习(每个课题1个课时)。(详见表1)

3.确定教学范围及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次校本课程以“中国式”压花技艺为基础,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上,本研究参考一般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结合压花艺术课程的特点,内容选择上要符合小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注重基础性勞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连续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外,教学内容要紧扣学生的生活,体现实用性和探索性。在初级班中,一年级以基础性的学习为主,了解压花艺术的历史及基本知识,动手体验采摘花材、压花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兴趣,认识劳动。二年级则学习压花的构图和简单的造型知识,引导学生观察花材的形状,通过想象进行简单的拼贴造型,从而开阔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后续教学内容则用压花花材进行作品创作,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差异,开设不同类型的压花作品创作课程,从初级班到高级班,知识由易到难。

4.校本课程教研组制订课程计划

小学压花艺术校本课程与现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在课程活动及形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本研究参考现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与已有小学压花校本课程设计的成功经验,以小学美术教材为参考,并渗透《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劳动教育理念与目标,将课程内容设计分为五个领域,分别为“欣赏·认知”“构图·技巧”、“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差异,校本课程教研组教师经过讨论和分析,制订出以下课程计划。需要说明的是,此课程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本研究将在校本课程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师生的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更新完善或调整课程内容安排。

(二)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开展流程

本次校本课程由教科处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课程教研组定期安排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保证按计划按质量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1.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结合线下、线下自学带动培训,基本掌握本次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所需掌握的压花技艺。根据共同拟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具准备。压花课程因所涉及的工具要求较多,配置的工具有限,压花器压花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前一个班级运用压花器干燥花材后,才能供下一个班级使用。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在“花材的压制工具与方法”的学习中,各班课程按照后一班比前一班上课时间至少间隔三天依次进行。除此以外,每个班应推举一位学生作为压花工具管理员,组织学生按要求使用工具、收拾工具,以免影响下一个班的课程学习。

2.中期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实施教学,每周上完课后,各年级相关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对本周上课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针对教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思,优化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策略,对校本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

3.后期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作品成果进行汇总,在学校内举办作业汇报展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教学的实际效果,分析总结师生的课堂反馈和教学实践情况。

(三)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课程实践教学路径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课程教学的完整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欣赏作品,认识劳动

在压花艺术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压花作品的欣赏等直观性的活动,提高对压花艺术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渗透压花也是劳动的形式之一,以增强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比如,在“认识‘中国式’压花”的课程学习中,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视频、图片或平板小游戏等,让学生进入“中国式”压花的世界中,体会“中国式”压花的魅力。通过欣赏,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国式”压花的艺术特点,明白这些精巧的作品都是创作者从采摘花材、干燥花材、创作作品到保存等多个劳动工序所制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这些精巧的作品都是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以增强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和认同感。

2.创作作品,体会劳动

动手制作是压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动手实践即是一个自我思考、创新及体力劳动的过程。例如,在“简单的植物书签”制作课程中,学生不仅要使用压花器干燥花材,也需要掌握镊子的使用技巧,方可进行书签的花材拼贴,这些都是学生劳动的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指引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拼贴花材,能够使学生在自我实践和反思体会劳动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渗透压花工具所呈现的智慧以及生产的过程,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3.展出作品,热爱劳动

压花课程的作品作为学生的劳动成果,是需要一定的形式进行展示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才会在内心得到由衷的喜悦,得到劳动的满足感。展示活动可以通过几个层面去进行。第一,每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应通过黑板或多媒体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自己劳动的成果,及时地得到反馈和评价意见。第二,可以在课题单元结束之时,或学期中、学期末举行校内的优秀作品展览会,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合适的布置展览。举办展览会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压花艺术的兴趣和劳动的情感,还能传播学校的艺术文化品牌。除此以外,还可以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例如,通过学校的官方公众号、班级的“美篇”展示,校门口的电子大屏幕等形式,进行压花作品的展示。

基于劳动教育理念开展小学压花校本课程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系统性,也要有针对性,并且不断对教学实施进行反馈和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合理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多方、客观的评价。笔者将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压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继续进行深入探索,以期能通过本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体会美术活动和劳动的关系及意义。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劳动教育背景的压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PY4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菁菁.小学压花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

[2]石秀丽.与中国绘画相结合的压花艺术设计初探[D].西南大学,2011.

[3]马冰莲.压花艺术实践课程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學,2017.

[4]谭颖.中学《压花艺术》教学实践探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5]冯莹莹,蔡敏.教师行动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2).

[6]申茹.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略谈小学劳动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72-173.

[7]张江.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劳技教育的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54.

[8]张清妍.整合劳技元素优化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133.

[9]蒋淑霞.贵州丹寨“石桥古纸”技艺引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美育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