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

2021-01-19江任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有效应用互联网+

江任宏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综合化素质教育已經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导向。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其个性化发展特点的影响,正值其行为思维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教育不仅源自于学校同时还源自于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模式主要是提倡学校与家庭之间通过有效沟通与默契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初中学生能够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阶段,为其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家庭和学习开拓了全新的沟通渠道,本文主要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重点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有效应用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有效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大众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辟了新的革新方向。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渠道亦是越发广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已发生巨大的转变,为家校共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积极构建信息化家校共同平台,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绪等多方面的情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家校共育方案,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学生逐渐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的根本在于家校双方的教育目标相同,其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朝向同一目标共同努力,不仅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家校共育,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以此对教学形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并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效,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保障,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帮助初中学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阶段,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作好铺垫。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其个性化发展特点的影响,正是其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行为意识养成主要渠道,学生在学校中,必须要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然而,良好的行为意识与思维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能够养成,不仅需要学生长时间坚持,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纠正,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意识与习惯性思维的养成,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优秀的社会品质。

(三)有利于促进家校之间信息交流

想要切实保障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密切配合。学校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有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表现与生活态度,并结合其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采取针对性引导措施,进而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建立和谐的共育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家长与教师之间信息沟通的时效性、准确性,进而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四)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校虽然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任何事物并无法做到十全十美,都要随着不断的改革、优化来不断完善。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亦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不断革新。家长和社会的建议与监督同样是推进学校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线上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广开言路,积极汲取来自家长提出建议,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积极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体系,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一)开通线上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开通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在线上教育平台中开展自主知识学习。同时,教师借助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设置一些知识闯关游戏活动,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效。与此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自我约束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展知识探索能力相对有限。通过家长共同参与线上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开展自主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未来开展知识深度学习奠定基石。

例如,音乐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艺术类课程,由于其不参与任何考核项目,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将学习重心主要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线上教学活动,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线上互动小游戏,如,《猜歌名》等。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相应的游戏,让家长在参与互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进而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质效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音乐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学习,能够有效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建立学校网站,拓展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想要切实发挥家校共育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学校网络家园,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建立的网络家园对校园文化、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所组织的相关活动等进行全面的宣传,学生家长不仅能够通过学校网站了解学校与学生的近况,同时,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反馈模块为学校提出相应的建议,而作为学校应当提高对家长反馈意见进行整合,并能够认真听取来自家长的教育建议,对现有的教育形式进行不断的革新。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步入青春期阶段,心思敏感且自我意识强烈,逆反心理越来越明显,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可以定期为学生家长推送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小技巧,提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开展相应的文艺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发布相关的活动信息,并开通专用的意见收集渠道,积极向广大家长群体征集活动意见。同时,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动员学生为活动进行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文艺表演活动当中,并且通过网站的呼吁,让家长也能够一起参与到文艺表演当中,如与学生一起表演节目。由学校音乐教师对活动节目进行彩排策划,然后,由家长与全校师生一同参与文艺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加强家、校、生三方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学校网站论坛板块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学生的偏科问题、早恋问题等,通过交流与教师之间共同商议相应的教育对策,并能够各司其职,明确各自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教育,进而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能够平稳度过青春期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生活交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微信、QQ、钉钉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大众广泛采用的线上交流方式。想要切实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应当借助网络社交软件建立相应的班级群,通过班级群促进学生家长互相之间以及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并通过班级群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内容、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分享。家长结合今天的学习重点,引导督促学习开展针对性复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效,同时能够有效保障家校沟通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群,为学生布置一些由家长共同参与的实践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化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借助班级群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其在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方式,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下学习、生活,为其未来的良性发展作好铺垫。

例如,教师借助微信等常用社交软件组织学生家长建立相应的班级交流群,通过交流群将今天所学习的重点推送至群众,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让家长能够根据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交流平台向教师进行及时反馈学生的在家学习状态,同时,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与相关的教师进行沟通,由教师为其进行针对性辅导,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能够每天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不留死角全面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群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活动,如,参与劳动、做家务、参与公益活动,等等,并由家长将其参与活动的过程剪辑成视频上传至群众,对其进行分享。这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能够有绩效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有效学习,同时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化素质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带给社会大众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家校工作作为当前所提倡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多渠道家校沟通平台,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优秀的社会品质,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韩凤芝,赵金枝.“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16):1.

[2]许芳.乘“互联网+”之风,扬家校合作之“帆”——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家校结合教育方式[J].学苑教育,2020(19):1.

[3]倪印堂.“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问题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

[4]蒋梦雪.浅谈家长课程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以乐教班家长课程为例[J].求知导刊,2019(36):83-84.

[5]陈利灯,陈仁德.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尤溪县第七中学“家校合作共育”叙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6]田澜,龚书静.“积极参与”:家校结合新样态——以西方教育中的家长参与转向为鉴[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5-18.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有效应用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