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注心理为基点,以设计训练为主线

2021-01-19陈小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周报课题组课例

陈小燕

一、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训练有明确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和知识的灌输,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常常是重教轻学,缺乏以生为主的理念,缺乏以学定教的意识,忽视了研究学生的心理在教育教学过程的种种现象及各类表现。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通过对中高年级的习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习作教学是一项系统、长期、有序的过程。我们课题组设想通过研究制订一套完善灵活且操作性强的“梯式”激励机制,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运用这种“梯式”激励机制。通过对“梯式”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改变学生习作的困苦现状,进而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情境与描述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与研究下,我们制订如下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步,通过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录身边事、心中情,再以投稿方式投至班级作文周报上,教师择优选用、刊登。教师通过学生在班级周报上刊登的习作数量及质量授于学生“写作新苗”“写作能手”“班级小作家”等不同的荣誉称号,以此给学生持久的激励。

“写作新苗”         “写作能手”         “班级小作家”

第二步,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手段把班级周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给予学生鼓励,让家长一起分享学生习作的快乐。

第三步,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研究、评价班级周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周报里的文章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可以再修改的?

通过以上三步,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写作技能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写作心理上,学生都希望班级周报能发表自己的习作,对此学生是充满期待的。

三、问题与讨论

课题组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班级周报的刊登可以让学生拓宽积累习作素材的范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同学身上学习写作技能,可以增强习作的信心,可以分享习作的快乐。但是,我们发现,班级周报的刊登大部分是优生或潜力比较好的学生,班级周报能不能成为更多的学生展示习作的阵地呢?为此,我们在刊登班级周报的内容、方式上做了一定的研究讨论与实践。首先,我们刊登一些中等生习作的优秀片段,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其次,对于一些平平常常的习作,教师鼓励其多次修改,甚至与他一起修改、润色,让其习作质量上一个台阶,有机会刊登在班级周报上。最后,我们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习作技能的传授与教学。

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讨论决定,以“学写说话句”“我会这样修改作文”两堂课作为研究课例,其中以“学写说话句”为重点研究课例。

四、诠释与研究

课题组基于什么现状确立这样的研究课例?其一,学生修改习作有时不知从何下手,有时又面面俱到,没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依循。其二,研究学生习作发现,小学生的习作大部是写事,写事一定会涉及到人物,人物往往有语言描写。而学生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不够到位、不够丰富、不够精彩。针对以上情况,确立以“学写说话句”“我会这样修改作文”两堂课作为研究课例,并以“学写说话句”为重点研究课例。

“学写说话句”课例作为本课题此次重点研究课例,教学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让学生明白习作中要有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包括提示语及人物说的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写好说话句的重要及说话句的组成部分。

第二步,重点学会如何写好提示语,通过提示语展现人物形象。教学初始,我们呈现班上学生的真实习作,如:

姐姐说:“好的,因为我姐姐比我哥哥大两岁。”

妈妈说:“不要坐在地上。”

我说:“买点鸡、鱼等。”

我又说:“好!”

几乎通篇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只有一个“说”。对此,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后,对症下药,从细处着手,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教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这种简单枯燥的语言描写。首先,设计教学内容方面,让学生明白提示语除了“说”,还有用一个字表示“说”的意思,如讲、喊、……还有两个字表示“说”的意思,如劝告、劝说……,还有成语也是表示“说”的意思,如一语中的、唇枪舌剑……其次,设计教学步骤,先让学生自己说你知道哪些表示“说”的意思的字或词或成语,唤醒学生的记忆,再呈现丰富多彩的表示“说”的字词及成语。接着,用计时的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些表示“说”的字词成语,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所记住的字词成语,之后教师现场表演惊讶、生气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自己所记住的字词成语当场写下不同的情境。

这一步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题的主题,关注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期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写作中收获一份微小但重要的快乐与信心。

第三步,为了巩固这个课例的成果,后续课题组利用班级周报的平台,在刊登学生优秀整篇习作及片段的同时,在一定时期围绕一个主题刊登名家名篇或名段,或利用报刊的栏花、中缝等小块头刊登一些贴合学生实际的字词句段。如,在教学课例《学写说话句》后,在班级周报第9期的中缝,刊登了关于表示“说”的提示语。这一步实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写说话句。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课例的研究与设计,从这三步的实施过程来看,效果是明显的,虽然写作不能马上提高一个层次,但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课例中有所收获,甚至让学生在自己以后的自由阅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关注这种说话句的出现,思考与分析这种说话句。这种课例从小处着手,以关注心理为基点,以设计训练为主线,采用学生的真实习作为范例进行教学,通过阶梯式的教学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这种课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也给其他教师以思考,以启发。

课题组成员以学生真实习作为研究范本,从学生的真实习作中发现问题,并研讨解决对策,研讨并设计这个教学课例,这个课例的成功让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的方式方法,也增强了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同时,我们也从这个课例中反思:学生的习作是一个系统、有序、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写作技能的传授,更有学生心理的关注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系统训练的过程,就写作技能的训练来说,除了有说话句的训练,还有动作力的描写,场面力的描写,单靠多节的课堂教学课例是远远不够的。就学习习作的范围来说,不仅要课内的学习,也要课外的学习与激励。这个过程的训练如何做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系統,既能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与兴趣,又能与语文单元习作有机融合起来。这些问题都要课题成员继续努力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要我们不断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实操版[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夏丏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M].中华书局,2007.

[4]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

[5]管建刚.一线表扬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周报课题组课例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画与理
一样的周报
画与理
画与理
课例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