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性视角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

2021-01-19邱淑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思辨性

邱淑蔚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密切相关。本文针对高三现代文阅读的备考,就如何将“思辨性”渗透到现代文阅读备考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思辨性;高考备考;教学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需要时刻保持对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发展趋势的高度敏感性,如果仍然始终固守着老套的传统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而不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那么,我们势必会被传统的课堂教育所彻底遗忘或者抛弃。笔者从事高三的语文备考教学快9年,发现高考语文卷的试题结构和内容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及立德树人的导向在不断变化和调整着,并始终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这一高考命题基本目标,高考在由过去“解答试题”不断转向“解决问题”,以此选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越来越认识到,备考新高考,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必须加强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笔者是这样将“思辨性”渗透到现代文阅读备考中的:

一、论证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

正如大家所知,论述类文本的体裁特征就是:在表达方式上注重“说理性”“逻辑性”,思辨性较强。在高考命题时涉及理解关键概念、重点句子、论证体系,分析观点以及材料之间的吻合程度、语言的严谨性等,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因而,在论证性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推理、质疑、逻辑结构、反思等的“思辨”是教學的重点。

在开始进入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课时,笔者选择了以小组协同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可以相互学习研究、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的看法。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累积阅读策略,完善个人思维方式上的不足。最后,答案在合作交流和探究找到了、完善了,还能从中获得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有的学生说:“答齐要点的方法最好是按顺序寻找。”有的学生说:“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也是一种好方法。”有的学生说:“我会先看题目,然后根据题意直奔相关段落阅读。”……学生们带着这些策略开始进入课堂探究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论述类文读什么?论述类文本怎么读?”两个关键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循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步骤进入阅读:1.圈点阅读:边读边圈划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2.整体感知:(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论点)(2)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论证结构、思路、论证方式、论据类型等)。在课堂上,笔者以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Ⅰ卷试题为例,首先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树立文章的论证思路,接着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最后总结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跟着这个思路,围绕问题展开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梳理、思考、理解、总结,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步骤清晰、有针对性的阅读,很好地改善了阅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能更好地发挥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作用。

二、文学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总是用所谓的“参考答案”去要求学生,长期如此,往往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造成“思维惰性”。因为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质疑探究、思考与推理,文本性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文学性文本阅读“注重个性化体验”。在文学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中,品味与辨析特殊的词语,分析词语的作用,判断作者表达的主旨与写作意图,发现形象的价值和意义,反思自己思考与分析的路径与方法是否正确,获得人生成长的借鉴意义等,都是“思辨”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性文本阅读的备考复习中,以小说的复习为例,笔者让学生小组分工协作,把小说阅读的相关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归纳并张贴展示。然后让学生研究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越野滑雪》、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书匠》、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记忆中的光》等几道高考真题,从中探寻规律。通过探讨,学生总结出这三套卷在考点和题型上的共同特点并领悟到备考高考,必须掌握小说体裁的基本知识和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才能读懂一类小说,并在此基础上读懂一篇全新的小说,发现这一篇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的特色。接下来是阅读《越野滑雪》,在每个学生完成了阅读后,进行自主独立思考或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到自己的困惑之处,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走出误区;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再次进行阅读。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8小题看似是针对小说某片段的考查,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想要准确揣摩出对话者的心理,就需要“结合上下文”,也就是说,这段对话在文中并不能独立存在,学生在答题分析人物心理时如果把它与全文情节、小说主旨割裂开来,就会造成无法理解或不知所言。这其中需要学生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理解所体现的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社会的复杂关系,加上教师通过将考点与内容整体关联的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审辩思维进行文本整体关联,进而对两人的临别对话做出准确、完整的心理分析。课后,笔者布置学生阅读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创作风格、著名的“冰山”理论,他为什么是作家里的第一硬汉?等内容,激发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思考、挖掘更多,借此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思辨能力,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性。

三、实用性文本的思辨性阅读

过去几年中,高考实用性文本阅读的常考文体主要集中在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而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对新闻文本的语言、价值进行辨析探究,对演讲稿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进行探究,这些其实都是实用性文本的思辨阅读的体现。

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的考查在最近两年的高考命题中倍受青睐,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探究的能力已成为考查的重点;信息的简单筛选和比对已无法达到考查的目的,拥有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处理能力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达到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而相较于其它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在复习教学时明显存在有效复习材料缺乏的问题。因此,在实用性文本的复习中,笔者先让学生阅读完成了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目,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实用性文本阅读的考查特点,最后放手让学生担任“命题者”,激励各小组协同合作,根据社会生活热点,精编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训练材料并作命题成果展示。当学生去阅读并选择命题语料时,当他们选择了适合的语料进行编排时,当他们在编排时会考虑不同文体和则数组合的可能性时,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视野已在无形中得到了扩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品质已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教师转换视角,“从教”转向“从学”,让学生自己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习得,这也许就是思辨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

综上所述,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渗透思辨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思辨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试论高考舞蹈艺术生的训练策略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