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1-01-19谌慧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情感教育小学生

谌慧琴

【摘要】为实现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够的,还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英语教育;核心素养

一、情感教育对小学生和英语课堂的意义

1.情感教育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成长

情感,是人们以直接体验的形式表现对周围事情的一种态度,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小学生情感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如,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弱变强,内容也不断深刻和丰富,并且其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小学阶段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心智的成熟,鼓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2.情感教育使得英语课堂更加鲜活和高效

英语课如果仅仅只是机械学习课本中的单词、句型和课文,而忽略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教师需要利用课文的文本情景,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文本与自我、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等多维度的联结。反过来,小学生的情感融入,让英语课堂更加鲜活生动,帮助英语教学有序开展,能让学习更有效。

3.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在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得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课堂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更加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到的情感在生活中应用转化,让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由于多年来考试的客观要求,教师和学生会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上。于是,课堂中会存在大量的机械操练,如,朗读单词和课文、知识点的巩固和过关、各类题型的反复训练等。课堂上,机械操练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缺失

教师的观念处于陈旧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有的教师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模式,但还停留在改变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关注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学科特点和本质、教学规律等重要方面的学习,对英语学科素养的学习和落实缺乏认知和实战经验。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1.打造教师个人魅力,用言行举止温暖人

“亲其师,信其言;亲其师,信其道。”出自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指的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们心中有着特别神圣的地位。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管理。形象是我们的第一张名片,仪表美的教师能让人赏心悦目,体现了教师拥有蓬勃的朝气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向学生传递着一种热爱生活的气息。教师还要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的话语如沐春风,言行举止美的教师拥有一种磁场,能强烈地吸引和感染学生。

其次,教师要展现道德魅力。平时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的外貌、学习、资质、性格、家境等来划分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时,也要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宜用居高临下和恐吓的方式来管理学生。教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那些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师才有可能唤醒学生的心灵,引发他的学习。

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升学识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之所以崇拜教师,除了尊敬教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从学校毕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就结束了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用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去引领学生。

2.提升课堂教学策略,用科学方法促进人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不可避免有一定的重复性训练,但是光有重复性训练会让学生变得迟钝,最后失去了学习的愿望。此外,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备课时随意性大,缺少整体思考,没有很好地体现课文中隐藏的情感,难以真正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

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指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整合、重组后,结合学生的主体需求,搭建起的由一个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互相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单元整体式的深度学习,不仅要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还要提升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培养一个鲜活的人。

以人教版5B Unit2为例,该单元主题为My week(我的一周),经过单元整合,单元大观念是对“如何度过我的一周”,根据课文知识,又把大观念分为两个子话题,分别是School Schedule(学习日程)和My weekend life(我的周末生活)。通过整合,School Schedule(学习日程)话题中,完成第14、15、21页的教学活动,这三页内容均与学习日程相关;在My weekend life(我的周末生活)话题中,完成第17至19页的教学活动,探讨学生们的周末生活。在话题和情景的统领下完成教学活动,同时,挖掘课文中隐藏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提前为学习做好准备、明晰课程表内容、准备好学习用品、热爱学科;引导学生关注周末生活,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分享,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文明健康的小学生。

该教学策略的提升,是以单元为站位,看到的目标才是学科育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也契合2017版本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为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因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此提升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3.优化学习评价方式,用多元评价激励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单一的评价方式有诸多不足,限制了小学生情感的发展。

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单一的教师评价优化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师长评价中增强彼此的连结,促进小学生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健全人格。

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用终结性评价去评断一个学生的学习,终结性评价会让学优生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策略,让学困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动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它包含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中获得提升。教师多使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学生的进步情况、听说读写等进行反馈,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去关注各自的优缺点。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措施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走向优化,甚至指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在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貝尔斯那里,笔者找到了精彩且富有诗意的回答。他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一名英语学科教师,一名语言学习的传递者,更应看到这份使命,不仅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情感,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8.

[2]田慧生,刘月霞,郭华等.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情感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