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晚春》寓意新解及教学建议

2021-01-19杨新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奋斗主观

杨新成

【摘要】韩愈《晚春》用拟人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表达爱春、留春、惜(珍惜)春的思想感情。如果从哲学五大范畴之一的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向纵深挖掘,《晚春》的寓意是:无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主观条件是否具备,都要向着美好的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晚春;客观;主观;奋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韩愈《晚春》

韩愈的这首《晚春》选入了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成为课外古诗词自读篇目之一。编者在阅读提示中表示,“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不仅是编者,历来学者都肯定該诗,只是角度不同罢了。洪静云在《一曲芳香馥郁自由奔放的晚春歌——韩愈〈晚春〉解读》中认为,韩愈在暮春中发现生机,在逆境里看到光明,谱写出一曲芳香馥郁自由奔放的晚春歌——这正是诗人屡遭打击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的写照。

一、寓意新解

从哲学范畴的角度分析,《晚春》鼓励人们不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主观条件是否具备,都要向着美好的目标努力奋斗。

韩愈在《晚春》中写了一场场“花事”:草树“百般红紫”,“真”开花“斗芳菲”;杨花榆荚“像雪花”,“假”开花“漫天”飞舞。在首联中,文本指:草树好像知道春天就要走了,花期不长了……于是,它们抓紧时间开花,各尽所能“百般红紫”,共同描绘生机勃勃的地面晚春图。在尾联中,文本指:不能开花的杨花榆荚也不甘落后,像雪花一样随风在空中飞舞,和地上“百般红紫”构成一幅从空中到地上(从空间的角度)、从红紫到雪白(从颜色的角度)的立体晚春花事图。

开花,是草树一生最美好的时节。如果论花期,早春偏早,晚春偏迟,阳春不迟也不早,时间刚刚好。《晚春》写偏迟的时候开花……《晚春》中“草树”与“杨花榆荚”的开花的条件都有缺陷。“草树”开花,赶上偏迟的花期,客观条件不太好;“杨花榆荚”,不具备开花的本事(天赋),没有主观条件。但是,经过前期的发育,经过长期的积累,“草树”在客观条件不太好的晚春开花了,将生命最美丽的形态呈现在世界和人们面前。这是一种生命展示,也是一种美丽宣言。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不论春天“归”“不归”,还是春天“不久归”“久久归”,草树都将一如既往地吸取养分、阳光和雨露,积蓄力量、信心和勇气,争取开花,争取红的更红,紫的更紫……有本事开花的,争取开得更美丽;没有本事开花的,也争取呈现美丽的生命,如杨花榆荚。开不开花,草树与杨花榆荚有区别;呈现美丽的生命,草树与杨花榆荚没有区别。

在时间的范畴里,所有的事物都有开始和结束的一天。草树有一生,人们也有一生。韩愈《晚春》告诉人们,在这一生里,不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即春天“归”“不归”,还是“不久归”),不论主观条件是否具备(即杨花榆荚没有开花的本事,“无才思”),都要向着美好的目标(即“百般红紫”)努力奋斗。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尤其是新时代),《晚春》是一支砥砺前行的歌,是一支百折不回的歌。在部编教材中,和《晚春》异曲同工的是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的《浣溪沙》直抒胸臆:“谁道人生无再少?”而韩愈的《晚春》托物言志:“杨花榆荚作雪飞”,没有“才思”就转变思路、另辟蹊径,化作雪花,同样美丽。《晚春》催人奋进,寓意深刻,就像一口古井,越淘越有,越品越甜。

二、教学建议

思想内容方面,充分阐述韩愈《晚春》的德育价值;教学方法方面,开展本课(即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惜(珍惜,不是可惜)春”与“伤春”两类诗词的比较阅读。

(一)充分挖掘韩愈《晚春》寓意中“不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不论主观条件是否具备,都向着美好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德育价值,根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在语文课堂中导向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1.《晚春》寓意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

(1)人生如“草树”,要树立“百般红紫”等美好的奋斗目标。

(2)人生要奋斗,如能开花的“草树”,就“斗芳菲”;不能开花的“杨花榆荚”,就“作雪飞”。

(3)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怨天尤人”。首先,不要“怨天”,即不论客观条件如何变化,都要锁定目标努力向前。其次,不要“尤人”,尤其不能埋怨自己。如果主观条件不具备,那就转变思路、另辟溪路径,通过其他平台(方式)获得成功。“杨花榆荚”不能开花,“漫天雪飞”同样美丽。

2.《晚春》寓意的德育价值,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实现

(1)阅读教学:《晚春》寓意的分析与挖掘。

(2)比较教学:《晚春》与其他“伤春”诗词的对比分析。

(3)写作教学:改写《晚春》(微写作,300字)。

(二)整合本课(即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开展“惜春”与“伤春”两类诗词的比较教学

本课,即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共有4首唐诗,其中写春天的,有2首,即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韩愈的《晚春》。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将上述2首写春天的唐诗进行比较阅读。

责任编辑  梁国胜

猜你喜欢

奋斗主观
你和他熟吗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
浅析穷二代大学生怎样奋斗
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体现出的西方文化价值观
创新:当代青年的“中国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