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机关应对驻地袭击的现场处置技战术

2021-01-19褚竹松冷智远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驻地犯罪行为公安机关

褚竹松,冷智远

(1.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2.绵阳市公安局 四川绵阳 621000)

2008年7月,“上海闸北公安分局驻地袭击”案件发生,造成6名民警死亡,5名民警重伤。事隔10 年,2018 年8 月眉山仁寿富加派出所驻地袭击事件再次震惊全国,2 名警员牺牲,4 名群众重伤,“驻地反袭击”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应对驻地遇袭案件的实战处置能力,提升公安民警驻地反袭击的能力,保障人民警察人身生命安全,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成为当前警务战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国内外公安机关驻地袭击案件的总结,本研究将驻地袭击界定为:犯罪嫌疑人采取车撞、枪击、爆炸、刀砍等极端暴力方法和手段,袭击公安机关驻地和工作人员,恶意制造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安驻地泛指公安机关局机关、派出所、岗亭、封控车、屯警点、卡点等各种公安民警驻守地点。根据袭击事件性质,又可将驻地袭击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两类。可预见的驻地内袭击事件特点是往往事出有因、普遍有逐步升级的过程,在场的警务人员能够发现并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应对。而不可预见的驻地遇袭一般事发突然、针对性强、一定伴随暴力、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暴力袭击事件的研究主要反映在:针对体育场馆、校园、车站等公共场所,从暴力袭击手段、动机、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进而提出防范策略、风险评估、应对方案。但是对于公安机关驻地反侵袭的专题研究很少,有关文献反映的主要是一些公安机关开展的演练和培训。因此,很有拓展研究的必要。本文重点探讨公安机关驻地遇袭实战处置原则、防范策略及现场处置思路与程序,期望为我国防范处置此类犯罪提供参考。

一、驻地袭击犯罪行为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一)驻地袭击犯罪行为的特点

1.目的性与攻击性。为报复民警,攻击驻地,实施行凶犯罪行为。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犯罪嫌疑人为报复民警,公然直接攻击公安机关驻地,进行暴力袭警,以严重破坏公安机关驻地环境,残害警察人身安全,造成恐慌,极大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稳定秩序为目的,针对性比较强。

2.突发性与预谋性。“突如其来,根本没得预料。”这是仁寿县公安局相关人士面对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当犯罪嫌疑人产生报复心理就即时升级为报复动机,随即实施驻地袭警暴力性犯罪行为,这种暴力袭警行为具有突发性。另一种袭警暴力犯罪行为具有预谋性,犯罪嫌疑人产生报复心理后,对犯罪时机、犯罪手段、犯罪后果都要经过思考研究、周密筹备后才实施报复袭警犯罪行为。

3.不确定性与危险性。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驻地遇袭事件对于每个公安机关驻地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其犯罪嫌疑人、发生状况、实施时间、实施规模、实施手段及其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是未知的,危险影响也是不可预估的。同时,公安机关驻地多以民警办公、执法、服务的前沿阵地,与群众接触最频繁的,人员流动性最大,错综复杂,很难预测办事及来访人员是否有袭警和反抗等行为,意想不到,暴力升级快,防不胜防,因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4.极端性与暴力性。犯罪嫌疑人思想意识偏激、人格不健全、仇视警察的扭曲心理导致犯罪动机走向极端,穷凶极恶,针对公安极端驻地采取车撞、枪击、爆炸、刀砍等多种暴力手段,不顾生死,不计后果,性质恶劣、严重危害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给社会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公安机关驻地袭击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

1.种族、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都是导致战争、冲突的罪魁祸首。种族、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国际、国内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错综复杂,容易诱发公安机关驻地袭击犯罪行为。极端宗教思想或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敌对心理和不满情绪,造成强烈的仇视社会、仇视警察的扭曲心理。新疆“7·5”事件发生以后,新疆叶城等多地连续发生袭击公安机关驻地事件,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大。

2.公安机关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不仅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的重任,还经常介入非本质的警务工作,如政府强制拆迁、征地补偿、消费纠纷等社会矛盾。公安民警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起受害群众强烈不满,造成警民矛盾激化,双方对立情绪加剧,一旦问题解决不当,就会成为驻地遇袭的导火索。

3.行为人自身的原因。行为人因公安机关对其本人或亲属的处理行为产生不满,产生扭曲的仇视警察心理,可能进而对公安机关驻地实施袭击。大量案例表明,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往往具有严重的偏执性、归因的偏见性、意识的歪曲性、蔑视规则的傲慢性等特征。在情感上,他们多数具有仇恨体验的深刻性、愤怒的易燃性、强烈的自卑性等特征[1]。

二、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原则与防范策略

(一)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原则

1.依法打击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和《四川省公安机关警情处置程序规定》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出重拳、零容忍”,坚决履职、敢于亮剑,果断出击,坚决打击。特别强调,警察在使用强制手段时,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把握权限,遵循程序,注重证据,严格依法使用,不滥用、乱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权力。

2.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项工人的活动准则。警察执法安全是执法效益的前提和保障[2]。驻地防卫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防控为先,理性执法”的基本理念,始终把警察自身的安全、协调作战队友的安全、社会群众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执法执勤相对人的安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范意识上不断强化,预案制定与实施上不断完善,教育训练上不断强化实战演练,促使每一位民警及警务工作者对驻地遇袭的特德特性有充分的认识,时刻做好反袭击战斗的思想认识与准备。

3.快速反应原则。警察需要根据行为驻地袭击对象行为及时作出反应,集中精力针对可能或者正在发生的对象行为的危险程度作出合理判断和即时反应。同时,一定要有敏锐识别对象行为的可能性、危害性,通过准确分析、判断对象行为的载体,达到精准地预防、制止其不当行为的目的[3]。针对“驻地袭击”案件的突发性、暴力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配备专业装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快识别、快反应、快应对”。遇袭民警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自救反应,快速做出:取拿防护装备,寻找掩体,选择合理的战术性撤退路线,启动报警求援机制快速形成战斗队形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处置。

4.攻需先防原则。应对不可预见的袭击驻地事件,不能单纯只考虑危险已经来临时警务人员如何应对,更应当从“人防”“物防”“技防”和“遇袭反应”等多角度全面部署防范措施。人防、物防、技防中,人防指战斗技能,物防指装备配备,技防指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设施。例如,通过引入一些简易的装备比如警铃、感应式提示器等器材,提高感知能力,如有条件完全可以安装更先进的安防系统,利用物防、技防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驻地的防御能力。

按照先防卫再反击的处置思路,快速使用警械或就地取材寻求自救自保,根据警力、周围环境、嫌疑人数量、持凶器等情况,第一时间利用驻地掩体巧妙周旋,形成有效的防护和对峙,评估现场局势,结合实际,选择战术撤退,确保安全,快速整合警力,实施反击,切实做到攻需先防。

(二)驻地袭击犯罪实战防范策略

1.熟知并掌握公安机关驻地实际情况。一是了解驻地地理方位和驻地内部的房屋结构,掌握每个建筑每层楼的出口、通道、连接位置;二是掌握驻地人员人数、警种成分、警车状态、警用装备及通讯设备的数量、种类及存放位置。通过对驻地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驻地内部人员基本情况、装备、通讯和车辆的位置及状态,为预警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2.建立公安机关驻地反袭击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全面系统把握公安机关驻地风险因素,提升风险感知,加强风险控制,从观念意识、管理制度、装备设置、反袭击实战应用等层面建构风险诊断及驻地遇袭防范机制。以特定的危险人物为预防对象,对驻地风险监测识别、诊断分析、预警预控,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对驻地风险进行前瞻,培养风险意识,建设风险文化,建立有效防控和治理风险的机制,制度提出预测风险、抵御风险、化解风险的对策。

3.提高驻地公安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主动戒备常存心、危险突来“冷”应对。公安机关驻地作为民警及警务日常工作人员工作、学习、休息的场所,对驻地有充分的认识,易而产生了无戒备状态,没有一定的危险防范。在驻地反袭击中,只有具备了风险意识,才会表现出冷静沉着应对的能力。所以驻地民警及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精神可放松,但要时刻警惕,防备危险,主动戒备,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同伴意识、保护群众意识、保护执法相对人意识。

4.成立公安机关驻地反袭击安全领导工作部署小组。成立反侵袭安全领导小组,建章立制,由单位当日值班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职为副组长,其他驻地成员为组员。小组可划分为指挥组,处置战斗组,取证组。指挥组下设信息研判组及通讯保障组,驻地警卫组,后勤保障组。明确各职能组的任务及作用。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快速反应、力争主动、集中力量、密切协同、确保重点、严密部署、活用战法[4]。

三、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思路与程序

(一)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思路

“驻地袭击”处置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防控为先,理性执法”的理念,重点围绕警务执法安全“六意识、五要素、三程序”三大核心内容,强化警务实战执法安全理念,严格遵循“先防卫再反击”和“三击三循环,三聚三联动”的处置思路。

其中,警务执法安全“六意识”是指安全执法意识、警力优势意识、主动戒备意识、协作掩护意识、危险加一意识、战术撤退意识;警务执法安全“五要素”是指戒备、距离、掩体、位置、沟通;警务安全执法行动操作步骤“三程序”是指风险评估、制定措施、实施控制;三击是指连续打击,打出空间,打出距离;三循环是指:观察、判断、行动;三聚:聚人(心)、聚力、聚气;三联动是指人员联动、装备联动、指挥联动。

(二)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方法

其一,1+1自卫防御法。第一个“1”是指被袭民警,“+1”指物,物是指被袭民警随手可以抓取的物品或者装备。1+1 自卫防御法的作用是躲避攻击,自保自救,确保自身安全。具体操作如下:遇到突发袭击时,迅速抓取触手可及的装备或任何物品进行防护,避开第一波攻击,伺机阻滞嫌疑人,选择撤退路线,拉开安全距离,再利用掩体巧妙周旋,等待增援。伺机防护快躲避,抛物阻滞拉距离,利用掩体巧周旋,战术撤退待增援(见图1)。

驻地袭击案件存在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驻地民警如防备松懈,很容易陷入被动。因此,民警必须具备随时随地能够迅速加强自身战斗力的意识,增加变被动为主动的机率,实现自保自救,不断强化和就地取材意识,提升常见物品的运用能力,合理发挥所取物品的作用。例如,利用办公桌椅挡、戳、砸,利用拖把戳、打、砸、扫、挡,利用扫把戳、打、挡、扫,利用灭火器喷、砸、挡等,总之依情施物、依形用物;灵活运用、虚实相兼;以防为主、攻防结合。

其二,1+2 局部控制法。“1”是指第一个来增援的民警,“+2”是指该民警携带的臂盾和枪。1+2局部控制法主要作用一是牵制和吸引嫌疑人,减轻被袭民警压力;二是为后续增援民警赶来争取更多时间;三是伺机控制嫌疑人,阻止其犯罪行为(见图2)。

图1 1+1防御法

图2 1+2局部控制法

(1)控制方式。一是语言控制,例如:“警察,不要动!放下凶器!”二是武器控制,果断开枪,制止犯罪行为。三是距离控制,保持安全距离,形成对峙。

(2)臂盾、枪组合处置法。“防得住、拔得出、打得响”是盾(臂盾)、枪组合临战要领(见图3)。

图3 臂盾、枪组合临战要领

在极近距离的警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臂盾的防护功能,应对极近距离的攻击,同时迅速拉开安全距离,快速拔枪上膛,吸引、牵制、打击嫌疑人[5]。

动作要点是:防、戳、拔,找、拉、打。防:根据嫌疑人攻击方式及方向,持盾防守;戳:完成防守后,迅速向嫌疑人发起戳击,逼退嫌疑人,拉开安全距离;拔:拉开安全距离后,迅速拔枪出套;找:迅速拔枪出套,并翻转枪面,以枪找盾(持枪手找持盾手);拉:持盾手完成对手枪防滑槽的接握,向后回收成防护姿势,顺势拉动套筒,完成上膛;打:开枪目的在于停止犯罪行为。

其三,1+N 协同处置法。“1”是指持臂盾、枪组合的民警,“+N”是指梯次增援的多人多装备的警力组合,如盾棍叉组合。1+N 协同处置法的作用是形成作战单元,发挥警力优势,对嫌疑人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操作如下:评估分工携装备,梯次协同展队形,协作进退听指挥,盾撞叉拉棍戳劈。接到警报或命令后,迅速评估案情,携带相应装备,明确分工。第一组合,盾(臂盾)、枪组合,先期赶往中心现场,牵制吸引嫌疑人。第二组合,盾棍叉组合,利用“一字”突入队形,快速推进至中心现场,阻断嫌疑人攻击路线,形成对峙,再与先期到达的增援民警汇合,形成攻防兼备的处置队形(见图4)。

图4 1+N协同处置法

(二)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程序

1.对可预见的驻地袭击事件处置的程序。公安机关的窗口部门单位是执法、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的基层部门,如果因为警务人员语言不规范、情绪管控不到位、对事态发展缺乏分析预判,往往会因处置不恰当而导致事态升级,甚至会演变为武力对抗。因此对已发现可能升级为袭击事件的处置程序,较合理的是提早介入、管控情绪、避开矛头、先易后难、公开取证、注重阻隔。

2.对不可预见的驻地袭击事件处置的程序。公安机关应对突发的袭击驻地事件,不能单纯只考虑危险已经来临时警务人员如何应对,当从“人防”“物防”“技防”和“遇袭反应”等多角度全面部署防范措施,按照“伺机防卫、主动反击、善后处置”三个基本处置程序应对驻地遇袭。

(1)伺机防卫。判明危险迅速反应。在驻地遇袭的第一时间做准确的判断是预警工作的重要的一环。当案情发生时,驻地人员第一时间应迅速做出自我防卫措施,发出遇袭预警警告,启动驻地反侵袭预警机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制定应急措施,请求增援,疏散驻地群众,完成对驻地突发袭击事件的快速识别和预警阶段。

(2)主动反击。在主动反击处置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快速、安全、合法、有效”的原则,遵循“处评估在处置-边处置边评估-边评估边处置”三循环处置思路。遇袭民警应该迅速按照驻地反袭击预案,快速聚集驻地警力,领取警用装备,根据风险评估预案与命令,快速形成战斗队形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处置。按照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充分发挥各战斗单元装备的优势,果断处置,有效控制嫌疑人。

驻地其他民警在听到警报器警铃后,第一时间应立即按照驻地反侵袭预案执行,放下正在进行的警务,迅速领取装备。其中,第一名取拿装备的警员必须拿盾牌提高防护能力,随后警员依次拿取其他装备,并快速形成处置防御队形。并根据现场犯罪分子的位置进行支援处置,支援力量在行动前必须与前线民警取得沟通,明确行动主次,否则必然导致行动混乱,甚至引发人员伤亡。在没有警力优势的情况下,绝不冒然强行处置,应尽量保持对峙,拖延时间等待外部增援力量,牢牢将嫌疑人锁定在警察的视线范围内,及时报告指挥中心呼叫增援警力,主动戒备,与犯罪嫌疑人对峙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嫌疑人的安全距离,为增援警力的处置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切不可盲动。

(3)善后处置。①有效的警戒封控。一是对遇袭公安驻地实施警戒及封控,防止犯罪嫌疑人可能存在的同伙发动二次袭击或防止其他不法分子借机生事;二是尽快对遇袭公安驻地外围的封控区域,并对围观、拍摄视频的群众进行正面解释,及时、有效、合理的进行舆论引导。②全力救治伤员。在现场局势得到控制后,配合增援警力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拨打120 急救电话,始终保持对伤员的观察,必要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极力确保伤员的生命安全。③向指挥中心汇报。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案件基本情况、现场处置情况、人员受伤情况、增援警力的增援情况等。④收集固定证据。保护、固定作案工具、凶器、现场视频(包括监控、执法记录仪、群众手机拍摄视频等)、群众证词等证据同时,保护现场痕迹等待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提取。⑤清点装备、检查武器弹药。在安全交接后,指挥员集结快反小组人员清点装备,检查使用武器、弹药情况,特别是对开了枪的快反队员要稳定情绪,平复心态,面对现场新闻媒体让其保持沉默,现场暂不回答任何问题。

猜你喜欢

驻地犯罪行为公安机关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论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新疆不同驻地官兵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
诱惑侦查合法性之认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