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

2021-01-19王秋红

开发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成品出口商品关税

王秋红,李 雅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70)

提要:利用2001—2018年中美贸易与美国进口关税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加征关税有利于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区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著;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但抑制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人口总数的增加促进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但区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则存在异质性;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提高以及出口商品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提高都抑制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在美国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货物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2 024.4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64 127.8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在出口规模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为实现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以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美国是中国货物贸易第一大进口国,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状态,因此改善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环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其政府认为与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使得美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是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于2017年8月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此后又陆续颁布一系列进口商品征税清单以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进口国征收关税直接影响出口国出口商品的总量,出口国为降低出口成本,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会减少被征收关税商品的出口额进而转向出口其他商品出口,因此征收关税必然会影响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在抑制中国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了解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进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有助于了解美国的进口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中国出口结构,降低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并且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现有文献关于商品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品结构定义、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关于商品结构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技术含量、要素禀赋、价格水平以及加工程度4个方面对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并展开研究。Lall[1]针对SITC 3位数编码产品,根据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将出口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低技术制成品、中等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5类,并根据分类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出口商品结构。Worz[2]根据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对出口商品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了出口商品结构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刘钻石等[3]同样根据Lall的分类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现状进行了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曾涛等[4]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技术复杂度指标将中间品分为8类,进而研究了中间出口商品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Tello[5]按照要素密集度将出口商品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4类,探讨了出口商品结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李翀等[6]同样根据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商品进行了分类,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施炳展[7]则是根据价格高低将出口商品分为低端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研究分析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情况。陈能军[8]、谢申祥等[9]根据产品加工程度将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分别研究了出口商品结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现状。

关于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国外学者Schott[10]对相似收入国家出口结构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出口技术结构正在迅速升级,出口技术复杂度也在不断攀升;Amiti等[11]在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中发现在出口贸易中剔除加工贸易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趋势并不显著。国内学者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大多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之中,樊纲等[12]、魏浩[13]以及王聪[14]在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中等技术商品已经取代低技术商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相对较优[15]。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基础上,为探究如何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而对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等是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16-20]。

关于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汪亚楠、周梦天[21]基于企业异质性模型,研究了关税减免对于出口商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关税减免扩大了企业的出口商品范围,优化了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周建等[22]基于中美贸易战背景,研究了征收关税对跨国供应链中订单分配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关税通过影响利润和售价,进而影响美国的进口订单分配,将从中国进口转向从东南亚进口,进而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规模与结构。才凌惠、朱延福[23]基于商品结构视角对中美货物进出口贸易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进口国征收关税阻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促进出口,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会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上述文献主要对商品结构的定义、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是总体而言,就美国征收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对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实证分析美国征收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中国后续出口战略的选择及实现出口的可持续提出几点建议。

二、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现状

(一)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通过各类商品占出口总额的份额,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的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STIC Rev3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其中0类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鲜活动物,1类为饮料及烟草,2类为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3类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类为动植物油、油脂和蜡,5类为化学品及其有关产品,6类为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为杂项制品,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其中0~4类为初级制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表1显示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由表1可以看出,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较小,初级产品出口份额较小,保持在2.17%~3.35%,始终低于5%,而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合计一直高于95%。细分产品类别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鲜活动物,出口份额保持在1.50%~1.93%,虽然总体占比较小,但占据初级产品出口份额的50%以上;饮料及烟草类产品出口份额小,自2001年的0.06%下降至2004年的0.02%后,2005—2018年期间出口份额一直保持在0.01%~0.0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产品在2001—2018年期间出口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动植物油、油脂和蜡产品出口份额占比小,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小,出口份额维持在0.01%~0.03%。

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类)、机械及运输设备(7类)和杂项制品(8类)上。其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经历两次小幅度的先上升后下降,从2001年的12.64%上升至2006年的最高值15.06%,随后几年又呈现轻微下降趋势,下降到2010年的11.94%,此后整体上开始小幅回升,回升到2015年的13.00%,2016—2018年出口份额出现轻微下降,下降至2018年的11.90%;机械及运输设备是所有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中份额最大的制成品,虽个别年份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6.76%上升至2018年的51.18%,其中2010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出口份额超过50%;杂项制品出口份额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从2001年的43.89%下降到2006年的29.46%,此后出口份额回升,回升至2009年的32.24%,2010—2018年期间除2015年和2016年出口份额较高分别为33.29%和32.82%外,其他年份出口份额波动幅度较小,稳定在30.29%~31.65%。

表1 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 %

(二)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现状

结构优化指数(BSCI)由Bender于2002年提出,用于描述一国出口商品结构是否趋于向世界需求方向变动。当结构优化指数为正时,表明一国的出口结构与世界需求相一致,即表明一国出口结构呈现优化趋势,结构优化指数的值越大,出口结构优化幅度就越大;相反,当结构优化指数为负时,则说明一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世界进口需求一致程度较低,出口商品结构呈现更加不合理的趋势。结构优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Mj,t在原有的文献中表示t年世界进口的j商品总额,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此Mj,t在本文中表示t年美国从世界进口的j商品总额。图1显示了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情况。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表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是否与美国的动态需求相一致。整体来看,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呈逐年波动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2年和200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显著为负,说明2002年和200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美国进口动态需求一致程度很低,2004年、2009年和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为正,且数值较高,说明这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使得中国出口供给与美国进口需求较为一致。分阶段观察发现,2001—2003年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为负,说明2001—200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美国进口商品的动态需求不太相符,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趋于恶化;2004年为转折点,自2004年起至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皆为正,即2004—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供给与美国的进口需求较为一致,这也显示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

图1 2001—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情况

三、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给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造成的影响,结合以往文献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ln BSCIt=C0+β1ln Tt+β2ln Rt+β3ln RCAt+β4ln GDPt+β5ln Pt+β6ln St+εt。

(2)

其中ln BSCIt表示t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C0为截距项;ln Tt为t年中国出口面临的关税水平;ln Rt为t年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ln RCAt表示t年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ln GDPt表示t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 Pt表示t年美国人口总量;ln St表示t年美国居民储蓄率;εt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被解释变量: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该指数反映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是趋于优化还是更加不合理,指数为正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优化,指数为负表明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不合理,该指数根据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额与美国商品出口额计算,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

解释变量:(1)关税。征收关税的高低会影响商品出口数量,出口面临的关税越高,商品出口数量越少,因此出口厂商会倾向于调整生产计划,生产征收关税水平较低的商品,降低关税对商品出口的负面作用,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商品进口关税用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衡量,数据来自WTO数据库。

(2)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R)。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主要通过升值或贬值改变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进而改变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对出口商品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选取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来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更容易出口占据市场份额,中国会不断增加在美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进而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数据根据UN Comteade数据库计算得到。

(4)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体现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和居民消费潜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变消费倾向,由消费低价格低质量商品转而消费高价格高质量商品,进口国居民消费倾向改变会影响一国整体的进口需求进而会改变出口国出口商品结构。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5)美国人口总数。美国人口总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市场的大小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和消费者需求越大,中国向其出口的商品总额越高,并且由于消费者群体的偏好不同,消费者群体越大越有可能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美国人口总数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6)美国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用美国居民储蓄占国民收入比重表示,居民储蓄越高用于消费的比例越低,消费需求越低,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偏好,进而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和出口商品结构。美国居民储蓄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四、美国征收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由于构建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测度的是所有商品出口结构优化情况,因此建立的是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首先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在平稳性检验之前一般对序列进行取对数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表2为数据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ADF单位根检验

ADF单位根检验的原假设是序列存在单位根,根据表2可得,美国人口总数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关税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平稳。

(二)回归结果分析

考虑到时间序列模型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采用Q统计量检验和LM检验发现整体回归模型中序列存在二阶自相关,因此在模型中加入AR(1)、AR(2)过程,加入AR(1)、AR(2)后再对新的残差序列进行Q统计量检验和LM检验,检验结果皆表明不能拒绝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即修正后回归方程的估计效果是有效的。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区分初级产品出口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了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从整体回归结果来看,美国征收进口关税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关税水平每提高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提高0.097 0%;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币实际汇率每提高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提高0.014 3%。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增加了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为增加出口必然会促使中国国内企业生产更多高质量产品用于出口,从而促进整体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说明美国大部分居民的需求与中国整体出口商品结构是较为一致的。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抑制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降低了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进而抑制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表明中国出口的在美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

表3 美国征收关税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美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促进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关税水平每提高1%,分别提高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0.020 4%和0.061 4%。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促进了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降低了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同时降低了商品的出口规模,因此工业制成品相对于初级产品更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促进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但是对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美国人口总量的增加抑制了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口总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需求,由于初级产品与美国进口需求相符程度低,工业制成品与美国进口需求相符程度高,进而人口总量的提高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抑制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储蓄率的提高降低了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份额,降低了居民对质量较高产品的需求,进而抑制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表明中国出口的在美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现状的分析以及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结论

(1)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出口份额较小,说明中国初级产品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较小,且受美国征收关税的影响,进一步抑制了初级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扩张,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以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这3类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出口以食品及供食用的鲜活动物为主。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指数自2004年起为正,即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与美国进口需求一致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美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促进了中国整体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关税提高促使厂商调整生产计划,生产高质量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商品用于出口,提高高质量产品在整体出口中的比重,进而促进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使出口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提高,必然会降低美国居民对出口商品的需求,但由于工业制成品相对于初级产品是资本密集型的,蕴含更高的技术水平,受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更小,进而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美国人口总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提高以及显著性比较优势水平的提高显著抑制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3)美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进口关税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但就其内部而言,对低技术含量商品的抑制作用更大,最终提高了高技术含量商品的相对出口份额,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更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因此促进了中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实际汇率的提高分别促进和抑制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美国人口总量的提高分别抑制和促进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提高抑制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初级产品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二)对策建议

(1)工业制成品出口相比于初级产品更符合美国的进口需求,因此要继续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降低初级产品的出口。受美国征收关税、进口需求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中国初级产品出口在美国受到抑制,导致国内初级产品的产能过剩无法在美国市场上得以消耗。因此,要积极寻求国际替代市场,积极寻求进口动态需求与中国初级产品出口相一致且对中国初级产品出口征收较低关税的国家,在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2)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高国内整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产生率进而降低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缓解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从而扩大出口规模。

(3)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学习从发达国家进口的高质量中间品、多样化中间品中蕴含的先进技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丰富出口产品种类,进而更好地迎合国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生产和出口更高质量、种类更丰富的产品,占据更高的国外市场份额,在扩大中国出口规模的同时推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4)美国对中国实施强硬的关税态度,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关税改革的落后,因此政府要积极推动关税制度改革。一国关税税率结构与一国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改变某一商品进口税率的高低或者对某一特定商品进出口实施减免措施,可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方向。如对进口的国外先进设备给予关税优惠政策,可以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发挥学习效应进行自主创新;给予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特殊的政策优惠,可以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理的关税制度可以引导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通过推动国内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增加高质量产品在整体出口中的比重进而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因此,中国政府要根据国内行业发展现状、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以及国外市场的进口需求,合理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关税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猜你喜欢

制成品出口商品关税
中国与RCEP 成员国制成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四川省初级加工品和工业制成品对GDP的实证分析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中国-捷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