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探析

2021-01-18杨杏春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学文言文

杨杏春

摘要: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传播、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文言文句式、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对于习惯于现代汉语的小学生来说极为晦涩难懂,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简单谈一谈对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建议

引言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发展语言的根基所在,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教育形式。学习文言文能帮助学生明理、明善以及修身养性,成长为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的小学文言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本身发展更加契合,不仅可以完美实现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且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成效不高

首先,教师对小学语文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正确的理解以及对小学生能力的过低估计,导致文言文教学成效并不高。小学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同时,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文章篇幅也极短,往期的试卷中也几乎没有涉及,这就让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甚重要,再加上有些古诗中的词语意思与文言文相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言文缺失的情况,加剧了教师认为小学文言文学习不重要的心理。

(二)学生畏难心理严重

文言文的句式、词汇的意思与现代白话文有所区别,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并不完善,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较低,同时,小学生容易知难而退,在困难的小学文言文学习中,他们会产生畏难的心理,以至于一看到文言文便产生排斥的情绪。学生畏难心理对学习文言文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提高文言文学习趣味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古今中外,各个阶段的教学策略都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若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便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将文言文生活化,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有趣之处。笔者会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用文言文的方式描述给大家听,如有位同学生日,笔者便会说“今某某之诞辰,余自以应予以祝之”,笔者复述一遍后,将其写在了黑板上并一一做出了注释。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有同学没有写完作业,笔者会说“吾甚感失望”等。学生们在此环境的熏陶中,逐渐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加强文言文词汇积累

加强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必经之路。文言词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词汇,其词汇含义较为丰富,同时,文言词汇与人们现代应用词汇意思有所不同,且有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容易受现实情况的影响,理解成错误的意思,为此,基本文言词汇的积累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将其中的文言词汇进行了重点的讲解与整理,并将以前出现的文言词汇进行了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具体实践如“尝”字在文中表示“曾经”,若让学生们翻译,则会翻译成“常常”“品尝”等意思;再如“然”是“这样”的意思。这些词汇是经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笔者将这些词汇的其他意思也进行了整理,在结课时,笔者又带领大家复习了一遍学过的文言词汇,如“于”是“在”,“之”为代词或“的”,“故”表“因此”等。小学阶段的文言词汇并不多,基础的词汇只需要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便可。

(三)发展思维能力—开阔思维,简化课堂知识

开阔思维,简化课堂知识,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帮助。在语文这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对古文的理解领悟增强,课堂知識也变得灵活生动,浅显易懂。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以思维为载体进行拓展,只有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学习,发挥充分想象力,对文言文进行思考,思维活跃起来,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到底是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学习知识,思维得到了开阔,课本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在批判和发现中学习,在实证和推理中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

(四)提高鉴赏能力,传承文化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不断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弘扬我国古典文明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文言文的教学工作中,增强古典文学的审美鉴赏,对古典文化理解传承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在对《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进行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于演奏,一个善于欣赏,二者相互理解,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亡故,俞伯牙万分悲痛,认为在世上再也不会遇到自己的知音了,所以俞伯牙自断琴弦,发誓再也不弹琴,只因再也没有人欣赏。《伯牙绝弦》一文中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道理。在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在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文言文的鉴赏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对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为祖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好了铺垫。

(五)趣味创编,体验文言文创造美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审美鉴赏进而有所创造。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从小就培养思维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从发展语言入手,还可以通过创编故事,让他们在创编体验中发展提升思维,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教学《杨氏之子》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言文补充得更丰盈一些。可把学生进行分组,各创编一个部分。第一组,根据第一句话想象杨氏小儿的长相,提醒学生进行相貌描写时要能看出他的聪明。第二组想象是谁把杨氏小儿叫出来,出来后他有什么动作和语言,要体现他的聪明且有教养。第三组想象两人的更多对话,通过对话描写仍然要体现他的聪明。如此一来,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体验了一把创编。另外,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以文言文的句式尝试进行故事的续编。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引起广泛重视,需要教师在基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方式改变为学生通过多形式学习的方法自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20(6).

[2]高飞.四步教会小古文[J].小学教学设计,2020(11).

[3]方卫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模式[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9):23.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学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