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策略

2021-01-18王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王敏

摘要: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促使小学语文教育的革新,小学教育逐渐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中语文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语文素养的具体培育举措加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层面所提出的素质人才建设与储备要求,教育领域针对语文提出了全新的育人规划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创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思维发散、能力养成,并促使学生在综合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品质和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要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在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即为人文素养培养,此也为实施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因此,语文教师为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一项重要手段。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发现,教材中蕴含着诸多人文科学知识,此类知识对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语文教学活动包含对学生道德及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内涵加以理解,促使学生借助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推动自身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其次,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多重视以人为本教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即为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此阶段学生思维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教师为实现学生良好思维方式及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除应重视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拓展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小学教学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学生人格及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方可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由此真正达成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故事导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讲,有趣味的故事相较于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有趣味的故事也能够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有效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进一步增强其对接下来文章探索的好奇心。所以,教师需转变以往直接入题的教学方法,在导入环节通过设置趣味故事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开端,然后引领学生在聆听与赏析故事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分析其所包含的基础内涵以及所诠释的人生哲理,并且深层次地了解民族的文化内涵。以《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妨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民俗故事的资源整合,构建趣味的故事情境,并展开描述。如:“大家都知道女娲吗?话说女娲创造了人类,是大地之母。但有一天,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整個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女娲用五彩石填补了空中的窟窿,让整个世界回归了平静……在聆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发表自身对于这一神话故事的理解。

(二)准确运用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内容也较为丰富,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怀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人文素材开展教学,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并且加以灵活运用,通过准确地运用人文元素,引导小学生将生活元素与学习相结合,用生活经验去感受知识。例如,在讲授《四季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知四季的场景,感受大自然在春天来临时的变化,感受夏天的酷热,感受秋天的神清气爽,感受冬天的严寒,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再上升到人文素养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对其的理解以及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容易被接受,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内容的生活化

人文素养这一概念听上去有些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融入较为生硬,刻板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导致小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心理,难以激发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内容的生活化,将生活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例如,在讲授《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时刻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一去不返,并且讲述有关事例,在这样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终我们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从而上升到人文素养的层面。

(四)优化课堂教学,端正人生态度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代的圣贤们也为后代留下诸多文明成果,这些都需后人传承。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承担此重任。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均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也为古圣先贤崇高思想的传承。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古人的崇高人格形成认知,对思想家们的智慧与结晶加以学习,端正自身人生态度,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落花生》教学内容时,若将自身的人生阅历结合课文讲解,则可帮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体会。学生在此深刻内涵的影响下,人生境界将会得以提升,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也可借助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培养学生良好人生态度,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鑫.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56.

[2]匡爱东.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132-133.

[3]倪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33.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