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教学与技术创新实践研究

2021-01-18吉祥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新媒体时代实践研究

吉祥根

摘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凭借当今的信息化工具,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不仅仅为教师降低了工作强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但究其本质,所有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存在其优点的同时,也诞生了相应的问题,本文将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对新媒体教学方式的技术实践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优缺点,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引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数学教学;技术创新;实践研究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且我国正在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因此,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对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教育工作也在此列,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将原本书本中的内容已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呈现,凭借这种先进的技术,在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实现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但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自己的工作压力,但很多教师在使用这种新型技术的时候,却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对于现代化技术的依赖性过于强大,为此导致教學主体出现缺失等状况出现。本文将就这种教学方式的有点进行阐述,并且同时分析其缺点,以望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一、信息化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点

现代的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课堂中的教育工作相结合,这种形势是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在课堂之中。另一部分的应用主要是以方式手段进行运用,例如疫情期间的远程教育,以及课后通公平相关的聊天软件对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进行督促等,这些都属于信息化技术与现在教学工作相结合的使用成果案例,在此本文将主要以课堂中的实用情况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为主体,以黑板为教学道具进行教授,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枯燥,在课堂中,如何吸引学生对此的兴趣,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只都是教师面临的难题。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入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后,在很大程度上对此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展示,由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形式单一化的情况,实现了多元化教学,而且相比起以文字进行描绘相比,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程度,对课堂的整体氛围活跃,以及教学结果的整体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多种的有点,究其根本,每一项技术都是双刃剑,从大的方面来讲,核裂变的技术,被应用与战争时,原子弹巨大的威力以及造成的辐射污染,对人类的威胁极大,但核能发电却又是最清洁的发电方式。信息化技术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亦是如此。

(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

由于信息化技术其本身具有高度灵活的特点,而其可以快速的进行复制,因此很多教师在结合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时候,对信息化技术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进行教授的环节中,对于PPT,音视频等展演方式大规模的使用,从而出现对教材的基础性出现一定程度的忽略,甚至存在部分老师完全抛弃了教材,仅仅是依靠现在的信息化课件,来进行教授高中语文这一学科。语文教学信息化技术使用过度,因此导致教学的中教材的主体地位丧失,这将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出现过分重视教学信息灌输,这种仅仅是流传于形式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注重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阐释,这种教学方式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与语文教学基本原则相违背。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过渡依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往往会对其他教师自行制作的成果加以借鉴,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经常会发生失真的现象,因为每个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一贯的教学偏好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针对性的制作,其他人借鉴后经常会导致其内容的准确性有待商榷。而且在教师形成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依赖之后,会导致严格筛选的语文课程教材被抛弃,最终整个教学的环节出现问题,出现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二)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出现动摇

信息技术的运用毫无疑义可以实现大幅度降低黑板板书、内容介绍、课文朗读等教学工作压力,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难度,在降低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语文教学教学时间也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提高了授课的效率。但这种教学方式在长期使用下,却因此导致语文教学内容阐释过程中,会让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进而出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出现动摇,逐渐在课堂这个环境中向着边缘化,长此以往,教师上课的唯一工作就是照“本”宣读,播放课件。由对于语文一门科目而言,其具有实用性,发散性以及人文性兼具的特点,针对这样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师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提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理解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这种行为会导致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出现错位的现象,在长时间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后,会导致教师的关注重点发生偏移,老师最为关注的不再是学生的需求,而是对自己教学课件的进一步完善。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学生最为关注的也不再会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教师制作出来的视频课件等的水平,由此出现的相互错位现象,会导致教学工作的最终质量出现很大的下滑。

三、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使用的思考

(一)保证以教材为核心进行使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使用时,要保证以教材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实用当下新型的技术进行授课,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明确教材的主导型地位其,对于这项技术的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其使用目的,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以之为教学主体进行使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更好的展示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导的作用,进而间接的提升课堂效率,而不是将教材取而代之。保证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主体地位不可动摇,这一方向不仅仅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控度方向,而且就客观的形式来看,近年来高考出题也在不断回归教材,由此可充分证实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重要性。

(二)在进行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教学目标不动摇

在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带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之中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一旦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由此将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语境思考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出现弱化。因此,教师在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频率,充分的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用优势,由此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泽华.创新教育视野下的审美[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张艺蒙.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5(25):22.

[3]范慧君.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开发与利用[D].广州大学,2014.

[4]王彦弢.新培养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9):14-15.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新媒体时代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