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18勾小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应用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勾小虎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当中,语文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在语文学科当中,阅读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部分。与基础知识不同,阅读部分的学习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知识记忆来获得成绩上的提升,只有熟悉和理解阅读的内容,才能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本文将基于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简单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方法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过去可能学生只要简单地背诵记忆一下基础知识就能够考取比较理想的成绩,而这些成绩就能够成为学生被社会所认可的通行证,但是这一情况在当下已经无法适用,尤其是传统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吃力,引发了一系列教学问题,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良好的语感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语言的浅层、深层含义,也能够凭借感觉完成自己的观点阐述和情感表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利用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体验、分析语言,并在自我表达中提升语感,进而保证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赏析,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句子,并结合生活中的景物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在模仿、分析中,能够逐渐体会朱自清先生在语言建构上的别具匠心,感受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从而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阅读感知与理解效果。再如在阅读《祝福》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写作人物,即要求学生结合篇章中的语言表达内容分析、阐述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并相互交流读后感。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源,有的认为外人的冷漠和鄙夷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学生在表述中都能够从原文的语言中找到佐证,这样的读写结合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语言的品读中深入体会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以及鲁镇看客的面目;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探究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文学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外乎依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进行诵读,配合一定比例的板书进行知识的讲解,最后开展题海战术,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样做虽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塞入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但是其效率却不敢恭维,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和枯燥,如果实地走访就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个个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于自身在教育体系当中的角色定位并不准确,每每都把自己看作是高于学生的存在,进而肆无忌惮地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即便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也毫不顾忌,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失去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内,是什么样的反应,相信这一过程对教师的启发比千言万语都有效得多。其次,教师应当适当地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花费精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便是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当然,师生互动的基础是彼此尊重,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平时的架子,深入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真实的学习诉求,然后反映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当中。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工具,比如说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许多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室当中都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单单依靠教师的语言和文字想要体现丰富的阅读内容非常困難,而使用多媒体工具则能够借助大量的图像和音视频来拓展教学空间。

三、重视课前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前文提到阅读的理解困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工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好下一节课需要预习的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思想内核可以做提前的思考,如果说在预习过程中存在问题,那么也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课时提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必过多地占用课上时间。

四、设计审美鉴赏环节,利用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在阅读教学中用文字为学生构建美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实现有效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目标描述中明确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文学鉴赏环节,启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深入体会文学创作的魅力。例如《赤壁赋》这篇古文主要描写作者苏轼与朋友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豪放洒脱的文字中,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跃然纸上,而豪放豁达的情感也传递出人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悟。基于此,在审美鉴赏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归文字,从作者描绘的种种“意象”入手,体会作品呈现的景色之美、情感之美。在鉴赏中,有的学生抓住了诗赋中关于“月”这一意象的描写,结合古代文人对月的独特情感,探究月光下的独特美景以及人在月下形成的思想情感。这样的审美鉴赏不仅能够触及作者的思想灵魂,更能够触摸到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在阅读中强化审美认同,提升审美素养。

五、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由于过去的教学活动大多都由唯成绩论所主导,在整个应试教育的框架内,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强调收获,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强调效果,只要是那些短时间内不能够看见成效的教学方法统统被弃之不用,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教师和学生都只会投机取巧,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成绩的提升而不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进而使学生逐渐变成考试机器。虽然说要批判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要陷入无序化的陷阱,事实上,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加快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的好方法,通过预先设定问题,学生可以不必完整地阅读文章就能够获取其中的内涵,剩余的时间为学生的细致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其更加从容地完成阅读过程。

六、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学习合作

分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阅读积累,即所谓的一加一大于二,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成绩的不同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组内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进行细致的分工,拥有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阅读任务。比如说,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负责抓住文章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负责对文章的细节进行记录。通过彼此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分享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彼此之间的意见交流更是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鉴赏能力,是不可多得的良好教学方法,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提出在语文阅读领域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并把中心从对学生的成绩要求转移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学会如何阅读文章,而不是盲目地套用死记硬背来的公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教师应当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不要再像过去一样以唯成绩论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思想,这样所教育出的学生不仅能力低下,在进入社会以后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有效性提升策略[J].学周刊,2021(34):149-150.

[2]汪丽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32):147-148.

猜你喜欢

应用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