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

2021-01-18张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转化工作健全人格问题学生

张越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的教育机制也在逐步完善。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工作,在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工作,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同时,引导高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是高中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责任。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对“问题学生”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疏导;“问题学生”;健全人格;转化工作

引言

从我国教育事业的现实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学校都面临难以管理“问题学生”的现象。“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多是自身没有接收到来自家庭以及学校,甚至社会的足够关爱与正确引导,所以他们才会在学习、思想上有稍微的偏差。这类学生通常不能用正确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会做出与常人不符的举动,如果任由他们自我发展,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造成不良的结果。

一、高中“问题学生”特点

(一)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

将“问题学生”与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异的学生进行对比,能够显著对比出“问题学生”各个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在学习中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极易产生自暴自弃、言行反常的现象。例如:在“问题学生”的身上,违法纪律、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经常发生,甚至严重一些的学生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对于高中“问题学生”而言,其无法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惑,主要就是因为自身意志力薄弱,不能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比如帮其他学生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三)情绪急躁,不计后果

“问题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在生活和学习中驾驭自己的情绪。如在顺利时春风得意,但是一旦受到相应的挫折,就会备受打击无法振作。这些学生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极易产生蛮干现象,甚至不会考虑做事后果。

(四)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

“问题学生”在学习期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甚至一些学生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学习上,具有厌学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不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缺乏明确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差,不具备学习兴趣等现象。

(五)行为习惯不良,缺少教育

在“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不良习惯,如在课堂中恶作剧、吸烟、扰乱课堂纪律等。“问题学生”行为习惯不良,需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多个教育主体都具有直接关联,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期间,结合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与之对应的转化和心理疏导方式,从而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为后续健全学生人格创造条件。

二、对于“问题学生”的具体教育措施

1.及时发现,正确引导

在高中时期“问题学生”的出现,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在初中时,就有学习成绩落后、在校表现很差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接手班级前,可以适当查阅学生的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学生的初中教师进行沟通[2],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一旦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虽然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可能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会有所改善。比如,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有极高的学习天赋,教师就要根据他们的这一闪光点,为他们打造相应的表现舞台,让他们得到他人的赞赏,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甚至可能会帮助学生确定人生方向。

2.家长、教师、社会要全面介入

目前很多家长都会忙于工作,而疏忽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仅仅给予孩子经济上的付出,但是却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出改变,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高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自身的榜样角色,让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都可以被改变。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政府部门也要规范一些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正能量。

3.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修补学生心理创伤

在学生群体中“问题学生”在學校受到教师的批评较多,甚至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导致“问题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创伤。一旦学生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满足,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就会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不利于自身发展。在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中,高中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对于使“问题学生”发生转化具有重要帮助。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期间,就要真正做到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基于此,高中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在与学生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以“师爱”来修补“问题学生”的心理创伤,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够在思维和心理方面产生和谐共振,进而就能够更好的转化“问题学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期间,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疏导资源,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的同时,将“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实际转化“问题学生”期间,会遇到多项难题,需要紧紧结合“问题学生”特点,有耐心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问题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向优秀学生进行发展和转化。为了能够提升“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有效性,高中教师就要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积极承担该项教育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促进高中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对产生“问题学生”这一问题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制定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后续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婧转化农村高中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90.

[2]姚淑伟以心育人--巧用“四心”转化高中“问题学生”[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广两省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座谈会论文集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32-34.

[3]王玉斌家庭环境与高中艺术类问题学生’教育之间的关系[J]中学教学参考,2020(15):89-90.

猜你喜欢

转化工作健全人格问题学生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增加学困生能动学习的“砝码”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做好教学工作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为后进的孩子加速
野百合也有春天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