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2021-01-18饶建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整合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饶建梅

摘要: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符合当前信息化教学趋势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高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不仅能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一)创新教育模式的现实需要

就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现状而言,传统数学教育存在明显弊端。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便是师生单独交流互动时间较少,且因为教师时间及精力有限,难以关注、照顾到每名学生,这也导致数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交互途径,如微信群和 QQ 群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师生有效交互,也可以推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把抽象化的数学理论进行直观化和具体化处理,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与学生展开便捷式交流互动,及时明确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让学生可以从静态化数学思维向动态化思维转变。

(二)开展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我国推行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与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向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推动学生群体综合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其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局限,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群体个性化需要。现如今,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素质教育工作实现了普遍开展,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开展个别化辅导以及合作式授课供给了丰富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育内容通过语音和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切实调动学生群体视觉和听觉感官,进而深化其对于知识的印象,有效提升记忆与学习成效。

(三)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比如:伴随信息迅速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亦随之加快,社会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均要持续提升个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伴随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师生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其自学能力也有所提升,而教师则在教育实践中饰演教学活动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知识自学以及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双方相互促进与交互。另外,在信息时代下,高中数学教育及学习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数学知识教育和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和课堂中。所以,数学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要及时更新,持续吸收学科领域先进理论成果,推动数学教育内容与模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知识,促进学生理解

高中数学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复杂难懂。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呈现和模拟演示功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以适应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这样一来,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就会降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函数”相关知识时,不少学生难以理解函数的图像变化,对此,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置相应参数,使函数图像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相位、周期、振幅等变化的动态流程,进而理解和掌握函数图像的有关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或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多角度认识数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数学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实现先学后教。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笔者根据学生课前反馈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对二次函数图像在区间上的动态变化、运动轨迹、变换规律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求解方法。

(三)创造信息技术式情境

在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较为困难的,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难以充分理解许多错综复杂的逻辑思维。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的发展应基于学习兴趣,学习者的视觉和声音,使学生可以创建情境进行想象,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现实联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提出问题,然后使用能夠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选择问题,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并将其开放到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指出教师的缺点并进行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更顺利。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独特美,以期看到成功的喜悦并发展自己的创新兴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教师认识到鼓励学生学习动力,并积极为他们提供独立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得到更多收获。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了教材的内容来开展研究活动,然后指导和鼓励学生制定研究策略并最终检验该计划的有效性。在进行评估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新的评估结果,这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测试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结果和原因的理解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通常要归纳、总结当堂课的重难点内容,带领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进行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这样既简单、快捷,又能突出重难点内容,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总而言之,伴随国内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学科教育工作者均已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程教育活动当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育方法已获得广泛运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全面认识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积极探索其应用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整合。

参考文献:

[1]魏玺维.新课改视域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39+42.

[2]付辅燕.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6):192.

[3]尹碧兰.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29-230.

猜你喜欢

整合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