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18樊岩绯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课程共同体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研究,探讨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探讨高校教师如何构建与管理学习共同体在专业课程内外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辅助学习共同体在课程内外进行合作,使得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加有效,先形成理论,再指导实践,并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再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这场教育改革厘清思路,提供真知灼见。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艺术类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休戚与共的整体。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的目标、归属感和认同感。学习共同体的两个核心理念就是平等和倾听。在共同体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们团结互助、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艺术类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1年,2007年佐藤学教授作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聘请的客座教授首次在日本以外建立“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并将以此为平台,促进项目校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国内有学者专门论述了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内涵与特点,并把它作为构建课堂教学论的基础概念。國外,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谈说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

三、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的意义

1.转变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理念。高校教育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嵌入这些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对于承载这些学生的大学来说,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教学以至到师生间的相处模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趋势。

2.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对新时代大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于网络的广泛延展性,当下学习的场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向学生学习,或同学生一道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当下的专业学习中,学习合作者的因素在增长,教学相长、生师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形成。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艺术类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

在高校艺术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加以应用,并进行反馈、分析、总结。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构建,课程内、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针对学生学习规律进行研究,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形成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明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

五、学习共同体构建在艺术类课堂中的实践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打破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学习方法,在课程中将一门专业课程中的学生视为学习共同体,从而能更好的学习而形成的相互联系、休戚与共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的目标、归属感和认同感。整体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其联系纽带和共同目的,即共同体中的人必须具有持续的类似的学习意愿。学生之间除学习之外,更多涉及其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同班、同课程组同学的优势,并能通过各种方法向其他人学习,同时,共同体中的学生自身也处于开放状态,成为其他人学习的参照。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较之以往更加开放、活跃、自由,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教师同时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一线上取得的经验证明,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道更为重要。教师的责任已不仅是研究如何“教”,更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让学生如何“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让学生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优质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中分别在在艺术设计系环艺专业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选择2个班级,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小组的划分,学生可以自由选组,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建议分组。课程中全面倡导专业学习共同体,培养负责能干的小组负责人,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同时教师指导负责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教师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发现无效合作学习进行指正,提炼有效的学习范例,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专业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情况合理选择课程组组长,培训组长,教师与课程组长一起管理小组学习,保障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专心学习、在课外仍能积极学习。教师提供课堂学习指导和课后部分学习资料,根据组员学习情况,组员自己组织部分学习资料,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总结好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形成论文、有效案例集、光碟、研究报告等,推广学习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明显发现进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思维更活跃,整体学习过程认真、积极、参与度更高,集体荣誉感更强,最后成绩也更加突出。而没有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班级,缺乏学习动力,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较弱。

作者简介:樊岩绯,1986.06.11,女,满族,辽宁大连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CANFZG21050。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专业课程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