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学”课堂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2021-01-18施国柱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学自主学习

【摘   要】“三学”模式是在“先学后导、以学定教”理念指引下,为唤起学生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尝试。在具体实践中要体现“明确任务‘尝试学’”“多元互动‘合作学’”“即时反思‘深度学’”,做到试学有疑问、议学有议点、审学有依据。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是学生需求的、感兴趣的;学习机制应是主动的、激励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体验、多样选择的;学习流程应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生命交融。

【关键词】三学;教师引领;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在“先学后导、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近二十年持之以恒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试学、议学、审学”课堂“三学”模式,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试学,明确任务“尝试学”

试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急于求证和解决问题的心态中迅速地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而后,学生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尝试对看到的问题进行解析。为保证学生“试学”过程的有效开展,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和改编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让他们在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中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对称”一课时,发现按照教材提供的材料——蝴蝶、蜻蜓、树叶等,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很多与对称无关的特征,比如它们很漂亮,图形中既有植物也有动物,蝴蝶和蜻蜓都有长长的胡须,等等。教师通过访谈发现,这组图形同时呈现时,对称不是明显的特征,它会淹没在刺激性更强的信息中。因此,在另一个班施教时,教师将情境改为眼睛大小不一、耳朵只有一只的人脸图(如图1)。学生看了图片后哈哈大笑,争着指出问题“眼睛要一样大小”“耳朵应该是位置相对的两只”,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组织玩“贴耳朵”游戏,让学生对折人脸图看看还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在多样的尝试活动中逐渐体悟到人脸具有对称的特征。继而,学生又想到周边的什么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呢……教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不断走向深入。

再如,遇到需要阅读理解的题目,教师组织学生在“试学”阶段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红笔画出有关词句,做批注,如果遇到一时弄不明白的就打上问号,或记錄在学习本中准备提问。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出示轮胎形状分别为椭圆形、正方形、圆形的三辆小汽车,播放它们在平路上行驶的动画。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从来没有看到过正方形和椭圆形轮胎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在津津有味地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到汽车轮胎应该做成圆形的。那么,圆形轮胎为什么能够稳稳地行驶呢?圆里面又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迫不及待地去翻看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探究和阅读,对原有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又会产生新的疑问。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而未能求解的真问题。此时教师再让他们把想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与教学重难点紧密相关的核心问题上。

总之,试学环节要重尝试、重体验,要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开展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让学生针对问题充分调动起先前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聚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议学,多元互动“合作学”

议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课堂核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议学重在用“议”串联起学生的思考、表述和练习。“议学”是对话,它既可以是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交往过程,也可以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议学”是质疑,如果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差异,那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甚至对教材提出质疑。“议学”也是评价,议的目的是理解和提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做出判断,分清对错与好坏,对教学事件做出评价等,以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反思能力。

学习总是起于独立思考,又终于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洞无效的。因此,议学的起始是“自议”。学生要通过独立思考,对试学阶段聚焦的问题或者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自问自答,借助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为接下去的互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议”完成以后可以进入“组议”。“组议”分为同桌交流和学习小组交流两种形式。一般的巩固性问题可以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如果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经过深入探讨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则可选择小组交流。

议学的最后环节是“班议”,也就是组织全班交流,分享学生在组内交流的成果。教师在学生进行“组议”的过程中要注意巡察,关注三类内容,考虑在“班议”时呈现。其一是一般的对问题的正确看法。这类内容“班议”开始就要展现,以给全体学生一个准确、完整的认识。其二是典型的错误认知,也就是有较多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这类内容要在“班议”时引导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他们经过激烈争论达成共识。其三是较为创新的观点。这种想法往往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教师要把它们挖掘出来在“班议”时与全体学生分享,使大家从中得到启示。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先由学生尝试解答例题:一段300米长的路,甲工程队单独修10天修完。乙工程队单独修15天修完。若两队合修,多少天可以修完?

教师选取的交流对象为以下三种。

议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为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而议。议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不断地为学生的“议”拨正方向,要引导学生在静心倾听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而生动的表达,呈现出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激烈争论的学习场景。

三、审学,即时反思“深度学”

审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时整理与巩固,将新知纳入旧知体系中的过程。在“审学”过程中应倡导“反思体验”的课堂理念,强调“自理为主、帮扶为辅”的审学方式,使学生在反思认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反馈、判断和评价,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回顾学习了什么,是怎么学的。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容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而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的有层次的课堂练习题。习题的设置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开放性,使学生体味学习过程的乐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适当的交流,形成共识。

总的说来,“三学”课堂的教学可以用三个“不是”和三个“是”来概括:它不是封闭式的传授,而是开放性的引导;它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是探索性的体验;它不是单向式的灌输,而是互动性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体现三个“有”,即试学有疑问、议学有议点、审学有依据。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是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学习机制应是主动的、激励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体验、多样选择的;学习流程应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生命交融。

参考文献:

[1]林良富.超越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施国柱.体验型课堂的构建与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   315300)

猜你喜欢

三学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三学”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