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有容貌焦虑吗

2021-01-18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容貌受访者评价

肖赣贞

谨防容貌焦虑

针对容貌焦虑话题,中青校媒2021年2月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容貌一般,打出3分;24.73%的受访者对自身容貌较为满意,给了4分;仅有7.87%的受访者选择了满分5分,表示十分满意;9.66%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容貌不太满意;2.4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不满意。在对自己的容貌非常满意方面,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12.77%和6.08%,前者高于后者。在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程度容貌焦虑的占59.03%;在严重容貌焦虑方面,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9.09%和3.94%,男生高于女生;在中度容貌焦虑方面,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分别为59.67%和37.14%,前者高于后者。

容貌焦虑指在放大颜值作用的环境下,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达不到外界对于美的标准,预期会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从而处于担忧、烦恼、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中。在行为上,表现出经常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外貌。关于容貌焦虑这个网络流行词,讨论一直居高不下。点开微博话题,搜索关键词“容貌焦虑”“你有容貌焦虑吗”“容貌焦虑对你造成的影响”“如何看待容貌焦虑低龄化”和“拒绝容貌焦虑”等,数十条热搜话题映入眼帘,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次。

从自我意识心理学角度理解,可以用镜像效应来解释容貌焦虑。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这一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作为镜子,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他指出,所谓“镜中我”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镜中我”就是他人对自己所作的评价与判断所形成的自我概念。

有一位女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对自己1米8的身高感到非常自卑。按照常人的认知,长得高不是很好吗?怎么会自卑呢?可她却不是。因为身边的女生说她是“瘦竹竿”“电线杆”,同学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形成了她的负面自我认知,从而产生容貌焦虑。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在心理学术语上,暗示又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一般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涵盖他暗示。自我暗示通常是指个体的显意识不断重复,从而迫使潜意识去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不知道你有没有遇见这样的情况,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听到别人的议论声:“她鼻子好丑啊”“她好胖”“穿成这样怎么出门的”……你总会对号入座,觉得是在说自己。不知不觉被这些话左右,开始认为自己真的很丑,甚至把这些话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致使自卑心理愈发严重,最后就陷入了容貌焦虑。

容貌焦虑困扰与社会心理有关,美就是好,这是人的普遍印象。心理学定律显示,在看到漂亮的人时,会不由自主地将美好的品质与其相匹配。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可,也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由于自己习惯性地与身边人进行比较,结果导致对自身容貌缺陷的过度关注。我们很容易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会格外关注别人的评价,从而判断自己目前做的对不对,这一切有没有意义。当你穿着一件好看的衣服逛商场,会觉得心情很好。这个时候旁边的服务员多说一句:“妆化错了。”你心情就会跌入谷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指出:“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而我们焦虑的开始大概是因为身边人的反馈。”

在今天这个娱乐化过重的时代,打开各种直播平台,世界上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形象便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大量优质形象的冲击,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主观印象,认为世界上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很多,自己却五官难看,皮肤粗糙,身材比例不完美。互联网上晒出的完美脸孔、身材,反衬出了我们的不完美,让我们嫌弃自己。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浏览社交媒体上赏心悦目的照片和视频,会影响自我对外表的认知,让人们对自我的外表评价更低”。

容貌焦虑和消费主义有关。选秀节目全是长得好看的少男少女,商家做商品推广时会找那些长得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让大家觉得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更多的经济回报、更好的社会评价。这就可能造成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我不成功是因为我不好看,于是开始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商家为了卖出更多的护肤品、化妆品、医美产品等,隔段时间就创造出“高颅顶”“精灵耳”“A4腰”“漫画腿”的审美标准,营销“好女体重不过百”“白幼瘦才是真可爱”的审美“歪理邪说”。通过贩卖“颜值即正义”的外貌焦虑,让更多女性为此买单。

不少医美机构借势灌输“形象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加以塑造”的观念,把容貌与金钱、努力等内容挂钩,鼓吹“整形可以改变人生”,诱导人们进行医美消费。如果一个人不美丽,就暗含着这个人没钱,懒惰,不努力等,打击医美消费人群的自信心。这种软硬兼施营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容貌分化消费群体,催生人们的容貌焦虑,而资本方渔翁得利。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容貌焦虑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但是理性仍旧是他们面对容貌焦虑时呈现的首要状态。91.70%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容貌焦虑采取可能威胁自身健康的行为,如过度减肥、整容等。关于如何缓解容貌焦虑,学会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受访者占72.65%;善于发现自身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有57.38%;寻找自我期望,符合自身期待的占50.31%;表示要对抗自卑心理,变得更加自信的为45.11%。

重要的是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正确认识美。世界对于美的定义都不同,没有什么模板。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摆脱别人为我们设置的桎梏。每个人都很美,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美丽,拥抱所有的美好。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充盈与丰富,魅力便会自内向外散发,真正摆脱容貌焦虑。

人生的重点不能全部放在容貌上,人生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是出于自卑,就要重建信心,找到除了外貌以外的自信来源,比如学业、成就等。如果是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就要专注自身,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实现自我认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方面通过参加礼仪培训班等方式,学会用简单整洁的容貌为自己的外在形象加分;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在修养,更加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勤于动手实践,多看书提升见识。“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人魅力的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自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体的衣着妆容都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好,有幸福感的人并不一定是美丽的人,而是觉得自己美丽的人。

适当的医美无可厚非,可出现容貌焦虑下的整容成癮、为整容欠下巨额整容贷、为瘦腿切断小腿神经等自残式整容,以及为了瘦身每次吃完东西都催吐造成食道损伤,瘦骨嶙峋了仍要节食甚至出现厌食症等,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躯体变形障碍这一精神疾病。它是强迫症的一种,主要症状为对自己的或想象出来的外表缺陷过度关注,“我不好看”的观念占据了全部心智,结果产生自我厌恶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医美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才行。

注重对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正确宣传引导,客户端要减少美丽男性女性形象的报道,而选择有正能量的事件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客观看待自身的容貌和能力。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完善心理辅导设施,对容貌焦虑严重的学生及时关怀和疏导,家长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过激行为并劝导。2021年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以及使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等医美广告乱象。此举将规范医疗美容广告,有效遏制因容貌焦虑而导致的非理性医美行为。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容貌受访者评价
年轻人:别让“颜值打分”徒增容貌焦虑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画与理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感恩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