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郑区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践探析

2021-01-18刘建春李万春

陕西水利 2021年9期
关键词:种养渔业全区

刘建春,李万春

(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工作站,陕西 汉中 723100)

1 概况

南郑区位于秦岭以南,巴山北麓,森林茂密,水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000 mm,境内沟壑纵横,流域面积在10 km2的河流65 条总长936 km,长江的一级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塘库星罗棋布,59 座水库,600 余口池塘,灌溉渠系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备。丰富的水资源,便利、便通的灌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保障。全区水稻种面积多年保持在265000 余亩,具有传统渔业生产和新型稻渔循环发展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南郑区坚持走“要素组合、产业联合、利益连心”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共生、绿色高效”的稻渔综合种养新路子,通过有效发掘物种间循环利用机理,化肥农药减量达30%左右,以渔促稻,稳粮保产,着力提高水稻品质,实现稻谷、水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土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注重生态效益,走绿色种养、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就近年来南郑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践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做以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

2 南郑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践

2.1 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产业布局

南郑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汉政办发【2021】10 号)精神,坚持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谋划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将稻渔综合种养列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在项目库建设上选优扶强,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至2021 年5 月底全区累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项目65 个,投入资金3600 万元,涵盖了基地建设、田间工程制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品牌建设和市场销售全链条,既鼓励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发展,支持农户适度规模自主发展,为镇村和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帮扶。编制《南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 -2030)》,在现有1 万亩规模基础上,计划2021 年实施1 万亩,全区稻渔综合种养规模达到2 万亩,实现产值2 亿元,重点打造梁山、濂水、协税、法镇4 个具有区域养殖特色的渔业小镇建设,辐射带动全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2.2 强化主体带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南郑区稻渔综合种养起步于2016 年,以新集康源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区水产工作站的技术支持下,在该镇许营村流转100 余亩土地,实施稻鳖套养。当年水稻喜获丰收,单产500 kg/亩,甲鱼长势良好,年增重0.5 kg/只,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增产增效明显,较好的效益引起了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广泛调研,深入渔业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倾听意见和建议,带领相关的镇办领导和部分渔业经营主体前往湖北潜江学习,借鉴、复制潜江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2019 年攻坚进入决战期,产业脱贫任重道远,区政府把渔业列入南郑区五大主导产业,制定下发了《南郑区稻鱼综合种养实施意见》,稻鱼综合种养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3 “要素组合、产业联合、利益连心”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实现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支持和鼓励经营主体积极拓宽市场,开展订单生产、村企合作、吸纳就业。截止目前,全区培育稻渔综合种养家庭农场14 个、专业合作社33 个、渔业企业8 个、专业大户10 户,累计发展“稻鳖套养”“稻虾套养”“稻鳅套养”“稻蛙套养“稻鱼套养”面积21300 余亩。其中,梁山镇花英家庭农场、濂水镇德丰长鑫农业有限公司、新集镇康源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红庙镇蟾蜍种苗孵化工厂等一批带动力强、帮扶成效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引领全区渔业发展的主力军。今年还对华英家庭农场稻渔种养产业基地提升改造300 亩,田边瓜果飘香,稻田鱼翔浅底,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农、旅结合的效果明显,掀开了南郑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发展大幕。

2.4 推进技术创新,为稻鱼综合种养种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组建成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专家组1 个,科技小分队8 个,挖掘和培养农村“乡土人才”25 人,对8 个镇41 个村45 个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不间断的巡回技术指导,技术支撑服务保障措施得到加强。有力的促进了全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加强与陕西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农科所等科研院所“校地合作共建”,成立南郑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战略联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技术创新。成立专家的技术团队,跨行业联合,推进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技术攻关,探索浅山丘陵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提出了稻鱼综合种养要“繁养分离,科学投苗,精细管理”,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大于治,防治结合”,减少水产品药物残留风险,确保水产品质安全。因地制宜开展稻渔、稻鳖、稻鳅、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稻蟾蜍等8 种稻鱼综合种养养殖模式,打造4个创新养殖示范点,为种养结构调整、品种繁育、工程制作和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南郑区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阔步迈向高质量、高起点的发展道路。

2.5 唱响本地品牌,搭建市场“大舞台”

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对水产品、生态大米等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农产品“双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区通过绿色认证水产品品牌2 个,建设生态大米基地50 余个,种养面积20000 余亩。打造了怀德“汉江”甲鱼、“培全甲鱼”,濂水“汉红”小龙虾、花英“稻鳅米”等成熟的区域稻渔品牌,培育开发了大闸蟹、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特色稻渔养殖品种。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拓展农村电商网络,推广“美菜网”配送模式,黄花粘、美香粘、甲鱼、泥鳅、小龙虾等绿色高品质农产品,通过订单远销西安、成都、重庆、大连等地,生态稻渔产品823 平台线上交易,南郑优质的稻渔综合种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的好评,品牌培育初见成效。

2.6 加大营商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完善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

5 月9 日至14 日,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带领区水产工作站、区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和水产企业代表一行四人赴湖北省潜江市、四川省开江县考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并进行项目推介。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投递项目资料、现场推介等方式,5 月21 日安徽“当涂模式”创始人,开江县民生渔业有限公司吴贤进董事长亲临南郑实地考查稻渔资源现状,形成了调研报告已上报区政府,报告紧紧围绕稻渔种养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具体措施。目前正在协商有关合作事宜。7 月3 日区委主要领带领相关镇(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水产工作站和部分村支部书记,前往四川省隆昌市进行考察学习,推介南郑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筑巢引凤,引进有实力的养殖企业来南郑投资兴业。南郑区已经基本形成了集绿色种养、技术支持、苗种繁育、品牌打造、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成为了全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特色主导产业。

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1 存在问题

稻渔种养全产业链专项规划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渔业支撑服务体系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难以为全区稻渔综合种养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渔业科技投入不足,渔业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足,试验示范等缺乏资金支持,水产养殖产业链短,产品经济附加值低;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不足,产品质量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2 建议

一是规划先行,邀请专门规划公司,编制《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完善相关的产业奖补政策,调动镇村组织、群众,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相关部门、科研单位、技术团队等对标国家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要求,探索一整套浅山丘陵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三是建强基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好“稻渔+”文章,以建立稻渔产业园区为基本单元,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共建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建成千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专业示范村,同时统筹推动稻渔与旅游、物流、互联网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4 结语

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是南郑渔业的一次大胆的创新,是渔业新型经营主体“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 的成功实践,产业发展壮大,效益是核心,品质是保障,要素组合,产业联合是发展方向。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稻鱼综合种养是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种养渔业全区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