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2021-01-18徐宝同杨艳玲耿建康韩姝娴

海河水利 2020年6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补水江水

徐宝同,杨艳玲,耿建康,韩姝娴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河北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的省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靠超负荷开采地下水供给,由此引发了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华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2014—2016 年在河北启动了为期3 a的综合治理试点,探索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的措施与模式。治理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必须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统筹谋划,分析提出一系列综合治理对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支撑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1]。

1 基本情况

河北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受经济社会用水量快速增长和水资源特别是地表水资源衰减双重影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全省地下水开发规模不断提升,截至2010 年底,河北机电井数量已达90 余万眼,其中浅层开采井78.6万眼,深层开采井11.6万眼[2];年地下水开采量由80 亿m³快速增加到21 世纪初的170多亿m³,之后开采成本越来越大,各行业节水意识增强,地下水开采逐步呈现下降趋势[2],2010年减少至150 多亿m³。根据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分别按照水资源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计算超采量,全省地下水超采量达59.7 亿m³(其中城市18 亿m³、农村41.7 亿m³),超采区面积6.7 万km2,占全省平原区面积的91%以上,累计超采量1 500 亿m³,其中浅层地下水累计超采约900 亿m³、深层承压水累计超采约650亿m³。

自2014 年河北省开展地下水治理以来,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标志性工程,形成了“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地下水治理模式[3]。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6 亿m³,占治理任务的45%。其中,加快完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置换城区和工业、园区地下水开采,封填机井4 523眼,压减地下水超采量6.4 亿m³,占城市超采量的36%;农村重点通过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压减冬小麦种植、实施非农作物替代、推广节水小麦种植、水资源税和农业水价改革等措施,年减少地下水超采量约20.2 亿m³,占农村超采量的48%。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及治理试点成效,详见表1。

表1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及治理试点成效 亿m³

2 治理思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4],把治理地下水超采、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作为治水兴水的长期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水定需,坚持压采限采,系统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外调水利用量和河湖生态用水,即“一减一增”,分2 步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第1 步,到2022 年,通过强化节水、增加引水、调整结构、生态补水、河湖蓄水、严格管控等综合措施(节、引、调、补、蓄、管),地下水超采量压减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区城市力争率先实现采补平衡;第2步,到2035年,进一步采取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后续工程,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逐步填补地下水亏空水量。

3 治理对策

3.1 “一减”,减少地下水开采

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重点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农业方面在加强现有高效节水工程管理利用、深化农艺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先进经验,积极推行精准灌溉、保水剂应用等农艺节水措施,推行水肥一体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工业方面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加强污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推进现有工业园区节水改造,新建企业和园区推广应用集成用水系统,大幅提高用水效率。结合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过剩产能化解,推进高耗水工业结构调整;城镇方面加快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加强管网漏损管控,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大力推广公共建筑和城镇居民家庭使用节水型器具,限期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2018—2022 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5亿m³。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京津以南地区和张家口坝上重点超采区域为重点,运用政府补贴、水资源税、价格杠杆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京津以南地表水无法覆盖的深井灌区和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推进适水种植和量水生产,扩大低耗水作物和耐旱药材花卉等种植面积,变灌溉农业为旱作雨养农业;在唐(山)秦(皇岛)地区,压减水稻种植面积,切实减少地下水超采量;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压减灌溉农业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实施退灌还草。季节性休耕或旱作雨养面积扩大到4 666.67 km2,小麦节水品种实现全覆盖。到2022年,再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9亿m³。

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严把取水许可关口,不得新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加强地下水取水大户、特殊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对超计划用水的自备井取水户加倍征收水资源税,对公共供水的工业企业和城镇用水户实行差别水价、累进加价和阶梯水价制度,对超限额的农业灌溉用水征收水资源税。

严格地下水禁限采区管理。严格地下水开采管控,取水许可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地下水禁采区,除临时应急供水和无替代水源的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外,严禁取用地下水,已有的要限期关停;在地下水限采区,一律不准新增地下水开采量,对当地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取用地下水的,应按照“用1减2”的比例,同步削减其他取水单位的地下水开采量;在南水北调受水区和有地表水源的地区,一律不再审批工业取用地下水许可。

3.2 “一增”,增加水源补给

引足用好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水。进一步完善配套工程体系,拓展引江水供水目标,扩大企业引江水直供范围,推进农村饮水江水替换;积极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增引中东线引江水实施农业灌溉,建设完善的“从水源到用户、从水源到田间”的配套工程体系,近期全省消纳中线引江水30.4 亿m³(分水口门)、东线引江水2.7 亿m³(穿黄断面),依法关停城镇自备井,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9.5亿m³。

增加引黄水利用量。全面建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白洋淀扬水泵站,年引黄河水8.6 亿m³,为沿线河渠、白洋淀补水,增加农业灌溉水量,有效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利用现有引黄工程相机增加引黄水量,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8亿m³。

加大引滦水利用量。针对唐山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和天津市用水得到缓解的现状,充分利用潘家口、大黑汀水库蓄水,完善城乡地表水供水体系,向唐山市增供引滦水3.2亿m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亿m³。

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统筹调度引江水、引黄水和上游水库水,力争河湖生态补水年均达到15亿~23 亿m³,其中通过南水北调中线相机补水10 亿~13亿m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应急北延和引黄相机补水3亿~6亿m³,利用雨洪资源、上游水库补水约2亿~4亿m³。通过多水源联合调度,补水河流1 400 km河段季节性有水,新增河湖和湿地水面150~200 km2,回补地下水8亿~13亿m³。

4 结论

从河北地下水超采情况、治理试点经验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分析,提出“一减一增”综合治理思路对策,分析了不同对策压减地下水超采效果,为其他区域地下水治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补水江水
春江水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肥皂》等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建设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山歌好比春江水1》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