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化验单上的“箭头”,都看明白了吗

2021-01-18

保健医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化验单低密度甘油三酯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血脂化验单上的数据。一般来说,大家只需关注这4 个主要数据就可以了,分别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当然有些机构也会检测载脂蛋白A 和载脂蛋白 B。

总胆固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胆固醇的总和,即为总胆固醇,80%靠人体内部代谢产生,胆固醇偏高的人往往喜爱动物肥肉等食物。总胆固醇有个特点,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升高,但是到了70 岁之后则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甘油三酯:它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脂类,好比动物肉中的肥膘,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一般来说,甘油三酯偏高的人碳水化合物(糕点、糖果及干果)进食比较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胆固醇,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清除动脉内膜上沉积的“油垢”、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积极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我们总希望其含量越少越好。

了解了4 种主要检查数据的含义,接下来就要认真看数据了,先看哪个呢?实际上不是先后的问题,而是主次的问题,这4 个数据中最具临床意义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超标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多据此判定患者是否需要服药(健康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1 毫摩/升)。

当然,其他指标也不能完全忽视。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高血脂,多参考下述指标:一般成年人空腹抽血化验,总胆固醇超过5.72 毫摩/升或(和)甘油三酯超过1.70 毫摩/升,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前者升高为高胆固醇血症,后者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统称为高血脂)。

为什么检查数据差不多的两个人,医生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

曾经有两个同时去医院体检的患者(姑且称呼为A 君和B 君),他们性别相同,年龄相仿,就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都差不多,均为2.8 毫摩/升。医生对A 君说:你的血脂挺正常的;对B 君说:你的血脂偏高,得吃药。

这是怎么回事?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1 毫摩/升即可,2.8 毫摩/升没有超标,为什么A 君一切正常,B 君就要吃药呢?原因就在于A 君确实是普通健康人,自然遵照正常人的标准,而B 君是一名冠心病患者——原来的标准就不作数了——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指标要求更低,如已确诊的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1.8 毫摩/升以下。而像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降到1.5 毫摩/升以下。

由此可见,血脂化验单上标注的都是针对普通人的参考范围,具体到某些特定的患者,标准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我国血脂异常的人群数量已经超过了2 亿,但是囿于普遍的“低知晓率、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抗脂之路崎岖而迂回,离最终的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门诊上的高血脂患者多半与“吃的太好”“运动太少”有关。运动的好处就不赘述了,只强调一点:如果大家实在不忍放弃美食,至少也要增加瓜果蔬菜的比例。不过我们常说高胆固醇血症“3 分吃7 分遗传”,必要时还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协助降低体内过多的坏胆固醇。

回到本文开篇的那张化验单,红框里的几个指标都不正常,其中甘油三酯最明显——超过了9 毫摩/升,这已经是很严重的程度了,意味着需要紧急用药,防止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

猜你喜欢

化验单低密度甘油三酯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高甘油三酯血症
打呼噜会导致血脂异常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医疗化验单区域检测方法研究
年轻人最怕甘油三酯高
检验科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化验单消毒方法比较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