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议

2021-01-18胡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胡清

摘要:在小學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应该把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制定科学规范的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很有帮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家长只看到眼前的分数而盲目地让孩子“刷题”等,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一年级学生阅读面临的困难与现状,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内容质量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之学习素养,即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非常重视提升学生素养,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开始抓起,从学生阅读的行为习惯入手,并使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这将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正式接触语文的学习,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以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积累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语言类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发展较全面,不论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阶段,相较于不喜爱阅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表现更好。有一个姓曾的孩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特别调皮,课堂上很难安稳地坐在座位上,他的父母试过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试着从笑话集、漫画等书籍入手,开始引导他阅读,激发他对书籍的兴趣。在课堂上,只要他注意力开始分散,我就给他一本书,慢慢地,他便喜欢上了阅读。后来,家里的书被他读完了,教室书柜里的书也被他读完了。在班里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时,就数他最积极,每次一包包书带过来,一包包书换回去。他还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周末一起去图书馆,成绩飞速进步,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最重要的是,他的气质改变了,小捣蛋变成了小书生。后来,他和同桌一个考入中山大学,一个考入香港科技大学。

与之相反,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也许在小学阶段时成绩还能保持中等,但是一到中学很容易掉队。李同学今年读初二,120分的语文只能考60多分,阅读写作失分严重。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比较调皮,从一年级第一次家访开始,老师就和家长谈论了阅读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孩子的家人从小宠爱他,对他的要求比较宽松,认为他十分聪明,语文也能考八九十分,就没有真正落实、配合老师的阅读要求。读初中后,阅读写作的要求更高了,孩子始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决心加倍努力,提高阅读量,但因时间、阅读习惯等问题而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家人也是后悔不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心工作,通过从小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容易,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一年级阅读习惯难养成

阅读习惯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够逐渐培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受到年龄段的影响,很难长期坚持。在上小学之前,有的学生会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读读课外书,而更多的孩子只是随兴而来,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到了小学后,老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他们的精力往往放在课本的教学上,注重学生成绩,而忽略对学生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不能持之以恒,又因一年级小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够好,很难自觉去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任何阅读意识。

(二)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较单一

传统的言语灌输教学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一直被沿用。因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会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比较详细,并仔细地分析每一道阅读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机会,甚至变得“离开老师,就不会阅读”。

(三)小学低年级阅读内容质量难保障

阅读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保阅读书籍的质量,当前儿童市场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书籍粗制滥造,还有大量盗版书籍充斥图书市场,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如果长期阅读此类书籍,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还会让学生建立扭曲的价值观,产生暴力倾向。另一方面,小学生喜欢动漫类的书籍,因为此类书籍大多是插图搭配文字的样式,所以低年级学生对这类书籍阅读的依赖性较强,这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其实,市面上的人文、科普类有益书籍也很多,且其青少年版本一般都带有插图,但是这类书籍毕竟文字较多、内容较专业、趣味性不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此类书籍基本上是视而不见。

(四)小学低年级阅读时间不固定

学生进入小学之后,正式进入了学习的殿堂,作息时间和学习方式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制度和安排进行,很多学生还要在课后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而且,小学一年级学生自律性较差,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很难完全按照提前制订的阅读计划开展阅读行为,一旦家长或者教师因为各种因素没有及时督促学生进行阅读,那么学生就很难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策略

面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现状,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加强一年级学生看图及阅读的训练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接触正处于初始阶段,如果刚开始就让他们接受大篇幅的文字,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吸引他们,在每幅图画下配上文字注解,这样,即使他们不愿意看文字,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图画的内容,他们也会看注解;在课后,老师可以搜一些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动漫、卡通图片,让学生自己给图片配上文字,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喜欢上阅读,逐渐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能够将文章中的抽象概念、知识等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动态地将汉字形成的过程播放出来,更能够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展示出每一个汉字的实质内涵。例如,在学习“山”字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展示大山的静态照片,随后通过展示象形字和现代汉字刺激学生视觉;也可借助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展示笔画笔顺的有趣动画,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深刻记住正确的书写顺序,进而学习、理解并掌握每一个所学汉字的实质含义, 这对于传承我国传统语言文化也大有裨益。再如,教学《守株待兔》时,为加深学生对成语、文章内涵的了解,教师可播放动画, 让学生更加明确文章的故事重点,掌握“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对照文本,就更能使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对于文字较多的自然、科普类书籍,多媒体教学设施就能发挥更大作用了。一年级老师可以经常播放科普类视频,在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推荐学生去读相关的书籍,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经过改革,现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学习汉字,但是内容不多,接下来就是学拼音。从学拼音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乏味的,而恰恰这时又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

1.在校内积极组织图书漂流活动

从一年级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为了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以及养成固定时段读书的意识,老师可以选择给孩子们读故事,每天都读,只要有时间就读。小朋友读书的兴趣被激发后,从第二周开始,可以让他们自己带绘本过来阅读,看完后和同桌交换,鼓励学生在全班分享,老师也是同样提前到教室进行引导。从第三周开始收集图书,每个学生选好五本书,先把书名填在电子表格里,防止带来的书重复,之后把这五本书放在班级图书柜里,经过检查合格后盖章(班级专门的图书印章)。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周左右。从第四周开始,老师每天中午提前进教室,组织最早来的学生给每个人的课桌上发两本书(后来是三本),陆续上学的学生一到教室就可以看见书本,自然而然就拿起书本阅读。读完,由小组长统一把书收回来。到学期末,再把五本图书发给学生带回去。一年级上学期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模式。一年级下学期延续了上学期的做法,只不过是换了一批新书。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所以教师可以允许看完书的同学离开座位找管理员换书。每天如此,语文课堂上学习阅读方法,课间、午间进行阅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返回图书的时候,一本图书都没有被弄丢,可以看出学生对书籍十分爱惜,阅读的习惯开始萌芽。

為了使学生爱阅读的习惯能从一年级一直保持下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书的数量增多,还要让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学校图书馆开馆后,学校定期购置大批高质量的新书,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去图书馆看书,至少每周去看书一次。不仅是学校的图书馆,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到校外的图书馆看书、借书,慢慢地养成他们借阅的习惯。

2.家校携手共进,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够逐渐养成,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好,很难长期坚持。因此,除了老师在学校的直接引导,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教育,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一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我们学校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前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就会对家长阐明阅读的重要性。孩子正式上学后,一年级语文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里一定会涵盖亲子阅读,让家长带着孩子每天一起读书,帮助孩子解决不认识的字、激励孩子。这样,既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孩子阅读水平的提高。到了周末,老师可以组织几个家庭一起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样长此以往,每天和每周的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习惯难养成、阅读教学方法单一、阅读内容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看图及阅读的训练、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固定阅读时间、家校合作等措施来全面培养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应不断探索适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金明美.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