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智慧教育技术,实践多维参与课堂

2021-01-18段厚永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

段厚永

摘要:“希沃白板5”语音和文字同时互动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将单一的师生互动转变成生生互动。同时,借助“晓黑板”里的“晓讨论”活动,依托互动点评的写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互动性参与学习延伸到课后。

关键词:互联网;多维参与;单向参与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直播活动。直播课的效果到底如何,还是要打问号的。尤其是语文课,需要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直播的效果要差一些。作文课的直播效果相比其他内容,效果会更差。所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少有老师进行作文课直播。直播实践期间,笔者尝用试“希沃白板5”和“晓黑板”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单项参与的直播课堂呈现出多维参与的情状。笔者在互联网写作教学研究中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探索,现就“仿写作”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借力“晓讨论”,改变参与形式

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努力追求的方向,关于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各家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前提是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的作文课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笔者借助“晓黑板”建立讨论组,发布作文题目:“难忘”。本次作文题目较为简单,希望学生能够回忆往事,把自己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因为是在讨论组内写作,所以学生能够看到彼此的作文。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学生上传作文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为同组内的五位同学认真写几句点评。通过这个活动,逼迫着学生去欣赏其他学生的文章,同时判断文章优劣。笔者要求至少点评五篇文章,但实际上,许多学生点评的文章数量远远超过五篇。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创新形式的互联网写作是非常感兴趣的。在相互的点评和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基本看出他人文章中的问题,也自然能够对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跟进点评学生的文章,选出榜样和示范。

在互阅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叙述呆板,缺乏艺术性,语言也较为贫乏,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另一方面“难忘”部分写得不突出,并不能让人难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语言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二、希沃直播,注重文字交互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只能选择直播方式进行授课。笔者经过甄别,选择了希沃云课堂进行直播。同时,根据“晓黑板”中“晓讨论”的摸底情况,笔者将直播分成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旨在解决叙事问题,第二课时旨在提升语言能力。直播课堂很容易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很难有参与性,有效性自然会大大降低。因此,笔者依旧以互动讨论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解决叙事问题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讨论《社戏》的行文结构。正常教学时,我们会关注到《社戏》行文波澜,学生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文章波澜设置的精妙,但如果要引导学生写作,光这样还不够。为此,笔者设计了几个讨论活动:(1)如果写“看戏”,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写?(2)鲁迅先生写“社戏”的重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

“希沃白板5”除了可以让用户进行语音连麦回答,还允许用户利用旁边的发言框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每个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自由编辑内容,还可以相互阅读彼此的答案。学生讨论交流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关注“看戏”这段内容。如果是他们写作,“看戏”才是他们重点叙述和描写的内容。但鲁迅先生不仅仅写看戏,还写了看戏之前没有船的无奈和波折,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反而是划船去看戏途中景色描绘部分和归途中偷罗汉豆的部分。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关注《社戏》的情节和情感波折的交织性。笔者通过留言讨论让学生明白:无船可去的时候是无奈伤心,月下航船时是兴奋激动,看戏时反而是无聊,归途中偷罗汉豆则是纯真难忘。

“知道”和“会做”是两回事,从知到行还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此活动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了一个训练环节,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作文提纲:“和同学一起看庙会,看了舞狮子、唱戏,很开心。”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看庙会”前面加一个情节,让这个故事有波折性。

这个问题一出,留言框内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因为担心作业不写完,所以父母不让去,经过反复争取,和父母达成协定,在去之前完成作业。有的说,本来和同学约好的,结果同学生病了,自己一个人就不方便去了,后来爸爸请假陪他去的。在可视化的直播环境里,学生的回答越丰富,便越能激发大家的思维,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可以在线直接看到。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问学生:“看庙会”这个情节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这里的“同学”能不能再换掉?这个问题一出,发言框里更炸开了锅:看电影,吃肯德基,去游泳,去新东方补习,去钓鱼,去踢球,去打球,去郊游……有无数的可能性。学生的思维好像被彻底激活了。换成其他人,当然也可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况写出不同的文章。

针对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拆分和仿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突破困难:(1)以《社戏》中经典的开船语段为模仿对象,教会学生把叙事拆成多个连贯的动作,让叙事富有动作感、画面感;(2)以《社戏》中情景交融的段落为仿写对象,引导学生把整体的情境拆分成为多个流动的画面和镜头,引导学生学会用慢镜头记录生活;(3)让学生学会把较长的句子拆成短句子,让语言富有诗意。和叙事训练一样,这里的三个活动都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来完成,这样便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三、借力“晓黑板”,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师生的互动只能发生在课堂上,生生互动也只能发生在课堂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传统课堂无法开展,倒逼着老师们借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反而发挥了互联网的延展性、多维参与性的优势。

陶行知先生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仅仅是课堂上知道还远远不够,还要在实践中去认真地“做”。直播课堂也是如此,一旦课堂结束,学生活动也立即停止。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将“做”落到实处,笔者在课堂之后,依旧利用互联网进行延伸,主要是使用“晓黑板”里的“晓讨论”从事教学活动。和课前的摸底活动一样,本次依旧以主题讨论形式进行,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讨论组里尽情发言、写作,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写作,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在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叙事能力之后,笔者设置了两个活动:(1)把“看庙会”和“同学”都换调,并且增加情节,重新构思选材,列出作文提纲,同时从行文结构角度至少对五名同学的提纲进行点评;(2)借鉴情节和情感交织波澜的结构方式,在自己原来作文基础之上增加或者调整一些情节,争取让自己的文章也呈现出情节与情感交织的波澜叙事结构,并至少对五名以上同学进行点评。

在第二课时重点讲述了拆分法之后,笔者也设置了延伸活动:(1)选取其他同学的作文中你觉得还不错的一段话,用刚刚学到的拆分方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进行修改,直接呈现在同学文字的下面,至少修改两位同学的语段;(2)选择自己文章中的语段,用学到的拆分方法进行修改,直接呈现在自己文章的下面。

两次课,笔者都借助互联网技术,做到课堂向课后延伸,把学生的“做”呈现在网络活动中,把课堂中瞬间的语言互动转变成可视化、恒久性的活动,把原本單向互动的活动变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维度参与的活动,让学生的“做”变得可视、可控,让课堂可以继续延伸。同时,这种全新的授课形式,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就像他们在和同学聊天一样,讨论组里热闹非凡。

本次课,以“仿写”为主,但综合运用“希沃白板5”的直播功能和“晓黑板”的讨论互动功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很难网络化操作的作文课堂开展得极为有趣。同时,切合学情,注重互动性、参与性,让写作教学也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龚春燕 .巧借微课优化作文教学[J].新课程,2021(05).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