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计算教学

2021-01-18陈华忠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优化信息技术

陈华忠

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与算法,并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归纳出计算法则,也有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教学;优化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口算乘法与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又为后面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服务。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由实际问题引出“14×12=”的计算算式,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顺序。教材着重引导学生用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转化”这一数学思想与方法。教材是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要求用点子图表示计算方法。运用直观的“点子图”作为研究素材,将学生的思考从无意识地分一分、算一算,引导为有意识地思考,既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多样化的需求,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与竖式计算相匹配的方法。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計算算理与算法,并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归纳出计算法则,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借助微课,引领尝试,学习新知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教学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导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借助微课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扫清自学中的一些障碍;在学生预习时,借助微课将一些易混易错的地方消灭于萌芽状态,并指导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课时,首先,教师把微课和导学提纲上传到教学助手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自学,并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几道练习题,然后再进行上传。教师根据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预设或调整教学方案。而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看学生能否理解与正确运用点子图来理解算理,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目的是把点子图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点子图直观模型,使未知转化成已知,以便分步计算,再累计结果。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精准展示学生作品,先让学生亲自上台讲解,说请楚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可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学生讲述的计算过程,并借助直观的点子图呈现算理的形成过程。如此,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计算算理变得可视化、具体化,把算理与算法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法。

在解决“12套书一共买了多少本?”这个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点子图通过自己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探究“14×12”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算法,如把12套分成10套与2套、分成6套与6套、分成 6个2套等,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反映了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此时,教师再借助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这3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要先把12拆分?”为转化思想的渗透建立了直观模型,让学生既长知识又懂算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媒体,图表结合,理解新知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课中,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可借助点子图与表格法,而点子图与表格法之间的沟通需要借助图与表之间的直观演示,才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把本环节制作成微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播放给学生观看,直观地演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图表之间的关系,在点子图中找到表格法中数据的原型,在表格中找到点子图中的数据所在,实现了“表中有图,图中有表,图表一家”的理念。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笔算过程的每一步算式的含义与点子图联系起来,找出相应的点子图部分(如图1所示),建立竖式与拆分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从而清晰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由抽象算理到直观算法的演变过程, 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对算法的牢固把握,从而让学生经历运算的形成过程,学会构建计算法则,并强调“无论用哪位上的数去乘因数1,都要先乘个位,再乘十位”,让学生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的步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借助媒体,交流互动,巩固新知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课时,在课中交流反馈环节,利用课堂练习对比功能,可以再次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辨别能力(如图2、图3所示)。现场拍照和现场摄像是教师的第二大法宝,教师可以现场拍照上传学生的练习,第一时间收集和捕捉最有用的信息进行反馈,让学生在辨错、纠错中巩固新知。例如,利用手机抓拍特殊计算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错误地方,并讲清错误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课本后的作业,当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再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丁玉俊.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才智,2016(30).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优化信息技术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