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探究

2021-01-17郑双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高校

摘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之母,也是非常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高校所开展的田径课程内容通常包括接力、跳远、跳高、跨栏以及铅球等,均符合学生的体育运动规律。通过田径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动意识和运动精神,也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并且在田径运动中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的修养品质,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田径课程;身体素质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一直非常注重国人的身体健康,并强调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必须提升,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提到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构建健康教育模式,并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了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因此高校开设田径课程完全符合国家的规划需要。田径运动包含走、跳、跑、投等多样技能项目,其中所蕴含的运动文化也十分丰富,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既可以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需对田径课程进行创新,从而切实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高校田径课程的开设价值

田径运动是非常基础的运动项目,其发展历史较长,对整个体育运动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在高校开设田径课程教学,具有多种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课程内容丰富,所包括的运动技能能够让学生的全身得到锻炼,促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更加协调自己的肢体,通过规范的训练学生的肺活量会逐渐提高,身体器官的协调性提升,身体免疫力也会更强,进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由于面对各种各样的发展压力,身体素质水平较差,在田径体育锻炼中可以让压力得到舒缓,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更有益于强身健体[1]。

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在田径运动中一些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够强的耐力和力量感,随着课程学习的推进,学生在长期的田径运动训练中自然也会提升自身的忍耐力和肢体力量,这一过程中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并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性,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深刻。

三是可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基础,田径运动项目需要经过专业指导和体育教学课程引导才能够全面完整的掌握体育技巧和技能,通过高校田径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体会田径课程的运动乐趣,调动其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从大学生中挑选出有天赋的运动选手,为田径体育人才队伍输出力量。此外,田径课程教学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田径运动的发展,扩大运动影响范围,更利于田径运动的传播,带动社会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水平。

二、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田径课程重要性认识缺失

新时代大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其生长环境温馨,呵护在家长的羽翼之下,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过辛劳的事情,并且多数学生都十分安于现状,再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沉迷在网络和游戏中,很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带来疾病困扰,而且没有健康的身体也无法撑起学习的需要,精力不够充沛就不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进而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正因此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缺乏重视,忽略了其与身体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不愿意动动身体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怕累、怕吃苦,导致田径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够好,也无法发挥出其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教师对学生也缺乏引导,未做好意识方面的指导,致使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田径运动的实际价值。

(二)田径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一枯燥

从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其内容设置方面存在单一性和枯燥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创新性不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期待目标。目前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先进行慢跑热身,做运动前的关节活动,然后再为学生介绍课程内容以及指导相应的训练,虽然这一教学过程是符合教学规范的,且可以教授好一些运动技能,但是形式却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运动兴趣下降必然会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质量[2]。单一枯燥的田径课程内容下,学生刻板化的学习运动技能,也不易获得能力上的突破,不能挖掘学生的田径运动潜能,所以也很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

(三)田径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因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所涵盖的运动项目比较多,其中涉及的学科也很多,如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若想教好学生田径运动,教师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理论,对田径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田径教师队伍组成来看,其综合素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对新时代的学生无法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结合实际来看,多数田径教师都是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具体动作了解较深,可以提供专业的动作指导,而再基础理论方面则比较缺失,现有理论知识储备不能清晰解释运动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教师只能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却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学生也就稀里糊涂的训练,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达标,而且学生在课下自主训练中很有可能因此而出现运动损伤,影响身体健康。

三、高校田径课程改革创新的策略

(一)优化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

传统田径运动教学中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更多侧重在技能动作方面,忽视了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也未充分認识到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改善,因而导致学生也对田径运动出现认知偏差,在体育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对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既能体验运动乐趣,又能学得体育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田径课程的整体授课效果,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趣味性为导向,带动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则可以驱使学生更完整的掌握田径运动技能,以跑步训练为例,除了让学生进行50m、100m等短跑之外,也要注重百米接力、百米跨栏等训练;以投掷训练为例,除了铅球之外,也要注重标枪、沙包等训练。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更能激发起其运动兴趣,提高田径运动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3]。

(二)改变田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

在优化高效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采用更加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田径运动项目的技巧运动以视频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分别针对单一动作进行细致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动作是如何进行的,并且还可以反复观看,促使学生掌握好运动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尊重学生学习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学生分别制定适合其能力水平的内容和目标,在可行范围内逐步实现突破,不断提升运动能力[4]。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将田径运动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项目任务,让学生组成能力均衡的小组,然后从易到难逐次完成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增添学习兴趣,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下实现身体素质的强化。

(三)提高田径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田径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对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关键影响作用,在新时期田径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组建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学生创设高效的田径教学课堂,提供专业性、全面性的指导。田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技能掌握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不仅及时给予规范指导,还要在课后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反思教学指导的不足和教学内容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优化田径课程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学习与田径课程相关的各种学科理论,如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等,同时掌握理论和技能,在理论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田径运动动作和技巧,让学生清楚了解不同动作的原理,精确把握动作的发力位置、力度等,这样更易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田径教师也要定期组织统一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以继续优化田径课程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提升身体素质,提高综合素养。

(四)设置多维度的考核方式

体育具有竞技性,同时体育竞赛也十分强调公正和公平,在新时期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考评也要注重公正性,为全面考察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效果则可以设置多维度的考核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更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田径运动的乐趣,进而提升其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期运动锻炼中提升身体素质。因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其体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综合考评时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真正考虑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公正的考核。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个人田径课程考核档案,分别记录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运动表现和成绩,根据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包括身高、体重等,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应有的合格水平,以及是否戏取得进步。在多维度考核方式下,摆脱统一标尺,肯定学生的田径学习成果,提升其运动的满足感,利于激发其田径运动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体育课程,因其运动项目涵盖范围较多,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到重要作用,从传统田径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其中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田径教师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影响着田径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制约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化。对此,在健康中国以及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下,高校应提高对田径课程开展的重视,对田径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并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设置多维度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田径课程的教学质量,并真正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利娟.体育田径项目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8):161-162.

[2]乔亚军.高校田径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陕西教育(高教),2021(04):37-38.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1.04.018.

[3]錢子君.新形势下,高校田径创新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田径,2019(07):47-48.

[4]郑忠辉.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探究[J].体育风尚,2019(06):202.

作者简介:

郑双喜,1970年3月,男,汉族,广东潮州市人,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本科,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径训练竞赛及教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高校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锻炼
新发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