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有“脚力”的评论

2021-01-17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脚力汽车文章

经济日报评论理论部常务副主任

写评论,相较于写报道,一般来说对“眼力”“脑力”“笔力”要求高,“脚力”的要求退后一些。但是实践证明,有了“脚力”的加持,评论作品就会大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四力”之中“脚力”为先,这个位次排序,有深意存焉。

一、蹲点调研让评论充满力量

记得刚进报社头两年,写的评论经常被领导批评为“学生腔”。怎样克服?既需要悟,更需要行。正好,1998年经济日报开展了一项重大活动,将全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60个县和县级市确定为“经济日报农村调研点”。

按照编委会的安排,评论员也要去调研点采访。我选择了辽宁和四川的两个县。东北和西南,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但是调研之中,对我具有冲击力的印象基本相同,就是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长年居住在大城市,习惯了方便热闹的消费生活,而那时的农村基本没有像样的超市,小卖店里密密匝匝堆放着各类粗制滥造的生活用品,劣质包装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更重要的是,当时农村刚刚经历了一轮“建房热”,参观了几户农家,室内倒是宽敞明亮,但是家用电器并不多。一问,才知道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是个障碍。再就是家电企业不愿意做农村市场,当时盛行“送货下乡”,产品设计却很少针对农民需求,适销不对路。

一路看下来,感慨良多。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城市市场处于“消费无热点”的困境,而农村市场恰恰是天宽地阔、大有可为。攥着调研得来的满满“干货”回到报社,就写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城里人为何要关注农村》。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城里人关心“三农”,不仅是关心他人的事,也是关心自己的事。城里的企业要关注农村,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增长点;城里的干部要关注农村,因为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一时之策,更是长远所需;城里的更多人要关注农村,因为“三农”对于积蓄深化改革的力量、强化经济增长的支持因素、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繁荣稳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三个层面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这是我做经济日报评论员的第3个年头,写完后特别愉快、特别痛快,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文章是有力量的”。交稿后,艾丰总编辑把标题改成了肯定句——《城里人要更多关注农村》,并在稿签上写了长长的一段话,大意是一定要鼓励青年记者编辑多下基层,脚底板下才能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还特地嘱咐值班副总编辑在编前会上和大家通报一下。一位部门主任当时就对我说:“这张稿签留好了,以后评职称管用!”

二、一篇带着“露水”的评论

事实证明,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评论也并不例外。接了地气的文章,从内容的丰富程度到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都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的文章所能比的。我2010年撰写的《谱写自主创新的辉煌篇章》就是这样一篇带着“露水”的评论。

那一年的7月15日,一场规模不大但是分量极重的车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说它规模不大,是因为参展的企业不过区区16家,展车不过是154辆热销车型、新能源汽车、概念车,连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零头都算不上;

说它分量极重,是因为这是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重点展示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这150多辆汽车,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更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同志和李长春同志先后到会参观,陪同的有科技部部长万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时任工信部副部长的苗圩等。这样高级别的“参观团”,在以往任何车展上从未有过。敏感的新闻嗅觉告诉我们,这里大有文章可做。

我和一位跑汽车口的记者速进展会,并在现场采访了一些企业代表。其中一位是比亚迪的高管,他们这次展出了一辆红色E6,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关键的电池部分也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比亚迪10年坚守新能源汽车路线,彼时已拥有电动车领域的专利500项左右,其硕果充分说明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

有了现场感,评论写起来就不一样了。从立意上看,第一,我国虽然是汽车市场大国,但还不是汽车产业强国,从大到强,必须清醒认识机遇和挑战,以充分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加快占领未来竞争的高地;第二,汽车工业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在各类制造业中极具代表性,他们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全方位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站在这样的高度上,一篇大评论的框架基本形成了。

立意之后,就是证明。经过搜集材料,我了解到,当时美、日、德已经相继确定2015年前后进入“零排放”汽车的批量生产时代,比先前的预计大幅度提前了整整10年,这既意味机遇,也意味挑战;国内汽车市场虽已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汽车制造显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从技术水平看,当时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特别是燃料电池研发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外因、内因、动因,有此种种,可证明“自主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 图为作者齐东向(右)与同事讨论业务。

文章写到此,还差“一口气”,就是中央党报评论应该体现的大局观。这次现场采访还引我深思的是,展会同期举办了一个论坛,主题并不是“光荣与成就”,而是“发展与挑战”。不错,机遇就摆在人们面前,但自主品牌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分享中国市场高速成长的成果?他们必须直面挑战。汽车业的清醒与自省,对中国制造业也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因为,我们要从汽车市场大国迈向汽车产业强国,同时也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联系二者的一条脉络,就是“着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努力占据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由此,文章的主旨立意升华到“中国必须而且能够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强国’”,这成为这篇评论员文章的点睛之处。

2011年,此文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无论理论研究、新闻报道还是文学创作、艺术创造,其全部灵感和素材都蕴含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智能手机如何让人足不出户知天下,“脚力”仍然始终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乃至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归根到底,“眼力”“脑力”“笔力”都要从“脚力”中得来。

“四力”之中“脚力”为先,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体现。

猜你喜欢

脚力汽车文章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