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时循序,保障高效“自能课堂”

2021-01-17朱满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守时高效程序

朱满喜

摘要:教师应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并且使其成为常态。为此,教师要坚守住一些最基本、最常规、最有效的措施。“自能课堂”指向学生对待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保障学生自主能动学习需要教师改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真正把思考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和解题。

关键词:高效;自能课堂;程序;守时;评价

“自能课堂”指向日常教学,指向学生对待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每天通过日常课、日常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学习知识,能独立思考,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高效“自能课堂”迫切需要老师把课堂时间让出来,把学习任务释放出来,不要替代学生思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舞台。课堂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之所、练习之所,老师要用一颗等待的心去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创造,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来说弥足珍贵。

一、学习程序清晰明了

打造高效的“自能课堂”不是一时之功,首先要排除大量的干扰事件。一些事情不大,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无法快速地投入学习,从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自能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各项学习的程序问题,老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商定,每项学习事项都清晰、明了,并坚持执行,形成自然而然的学习步骤。

例如,数学课堂预备程序:(1)课前,课代表带领组长分发各类作业本;(2)预备铃声响,全体做15题口算(3分钟);(3)课代表指名学生当场报答案,同桌交换批改校对;(4)老师查看完成情况,表扬全对同学;(5)老师喊上课,学生起立整理课桌面,要求书本、作业本、笔和尺子放在固定位置;(6)师生问好后,学生坐下,正式上课。

例如,上课回答程序:(1)举手示意老师回答问题;(2)老师指名学生起立回答,要求声音响亮,回答问题尽量用完整语句;(3)其他同学眼望表达同学,安静倾听,如果同意就主动鼓掌示意,如果有不同意见就举手申请表达;(4)回答完毕,学生自己坐下。

教师还可以设置写字程序、读书程序、学生互批作业程序,甚至学生上课迟到的处理程序、学生中途有急事外出的处理程序等。总之,教师要让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有关学习活动的程序都清晰,从而让师生事事有章可循,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在共同约定之下,学生知晓该怎么做,不用老师重复强调,节省时间,效率会大大提高。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程序会让学生有安全感,这大大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学习内容本身。

二、学习环节守时到位

课堂40分钟很有限,教师应该制定一个整体规划,这样才能有效分配时间。课堂中的环节很多,学生练习,老师讲解,师生对话互动、总结等都是穿插进行的,教师在制定规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没规划,时间没有把握好,说快了,重难点一笔带过,学生理解感悟不彻底;说慢了,说多了,严重耽误后面的学习任务。课堂时间的管理是有效“自能课堂”生成的关键。没有时间的保障,一切皆为零。要提醒老师们的是,这里的“守时”,可以说完全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时间一直是由老师控制,老师一定要守时。

(一)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和用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设计的学习板块可以多一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了高年级,逐步把任务时间放长一些,太密集的任务反而分散了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个学习板块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每个学习活动设置一定的时间。课堂上划分好学习任务,也就是划分了课堂时间,并且严格按时间板块走,长期坚持时间管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二)用好小闹钟

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闹钟。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准确把控好时间,而且,闹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时间意识,执行学习任务会行动迅速,更加专注其中。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师要让小闹钟“有声有形”,即在课件里出现,让学生看得到、听得到,让时间观念留存心中。

(三)控制讲的欲望

老师课前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做到课上精讲,甚至不讲。这里的“不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智慧。不讲,并不是让老师不要开口,而是让教师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到讲授时间和讲授时机两大要素,尤其是后者。讲授的时机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流程有关,也就是说,学生会的(包括全部会或部分会的情况),老师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也要让学生先做,老师批改后再讲。教师千万不可一开讲就刹不住车。

守时是老师课堂教学必备的基本功。因为课堂40分钟是属于孩子们的,老师要看护好每个时间段,把时间尽可能多地花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要想学生有时间意识,老师先要有时间观念。

三、评价鼓励有序推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和解题。在40分钟内,学生们进行着脑力劳动,无疑是比较辛苦的。因此,在这期间需要老师加持学习动力,有序推进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学习动力是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与鼓励是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强动力。鼓励性评价是教师的法宝,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老师的表扬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有了积极表现的热情,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才能长效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值得鼓励的地方。适时的表扬,既鼓励同学,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同学。老师要注意避免廉价的表扬,否则可能会起反作用。老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真情实意,要有理有据。

(一)关注学困生,多加表扬

鼓励要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对学生认真学习的尊重。以往差生往往成为老师的重点批评对象,导致他们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效率低。学困生往往在学习中的困难比较多,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很吃力,更加需要精神动力。因此,教师要肯定他的努力,鼓励他更进一步。“今天你能跟上大部队,练习题都和大家做得一样快,了不起。”“你今天写字比昨天认真,看来是越来越棒了。”差生更加需要鼓励,而且要在全班大声表扬,让他看到努力就有收获,给他动力,给他信心。

(二)为培养习惯进行针对性表扬

如果老师这个阶段关注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着力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那么课上就加大表扬力度,在班级里树立一些标杆。例如:“他的作业越来越工整了,老师批改起来一点也不费劲。”“瞧,×××读书的姿势多么标准!”“他写字姿势一下子就到位了,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非常好!”“瞧,×××翻书的速度真快啊!”

(三)有意表扬讲究频率和次数

不管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老师一定要有意地去表扬学生,并讲究一定的频率和次数。表扬学生学习情况是教师必修的基本功,要成为日常必有的工作内容。老师的表扬意识要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表现,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

(四)表扬不局限在语言上

其实,老师的身体语言也是很好的表扬方式,大拇指、鼓掌、握手、会意的眼神等都是对孩子们的鼓励。小小的动作鼓励会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学生会更亲师,也会更信其道。

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大鼓励和赞美力度,要真诚地、毫不吝啬去欣赏、鼓励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总之,打造高效“自能课堂”,并非简单地在课堂上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这样并非高效,反而有作秀的嫌疑。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必须是长期的,必须是可以在日常课上落地生根的,而非一些公开课的展示,是指向平时日常课堂所能落实的高效“自能课堂”。如果要指向学生日常,就更加要坚守住一些最基本、最常规、最有效的措施,保障高效“自能课堂”的落地。在构建高效“自能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守得住学习程序,让遵守各项程序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要守得住时间,不得随意改动或占用时间;要守得住教育初心,用评价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不断地给孩子们希望。在高效“自能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设计,层次性推进学习任务,推动思维进阶;要科学管理时间,用足、用好课堂時间,节奏明快,有序推进任务实施;要加大表扬、鼓励力度,加强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仿军.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守时高效程序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守时的朱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