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集安市人工造林技术及意义

2021-01-16周建平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技术

周建平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造林产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森林总面积直线上升,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文章探讨了人工造林技术,并分析了其重大意义,以供营林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人工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13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5.7       文献标志码:A

集安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85 770 hm2,占集安市总面积的86.1%,其中林地面积为260 012 hm2,占集安市林地用地面积的91%,森林覆盖率78.3%。集安市实施的人工造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集安市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林业在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造林作业原则

造林作业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坚持生态优先。在造林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需要修复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②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析造林区、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以此作为适地适树的基础,提高造林效果。③符合植被的生长规律。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分析造林方法,并且与周边环境进行相互协调,提高整体实施效果。④营造健康森林。发挥森林本身的生态功能,保持生态环境基本稳定性,优先选择乡土物种。⑤采用良种壮苗。采用优质种子或优质种子培育的苗木,实现人工林的遗传控制,保证人工林的生产力,提高抗逆性。⑥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使用节水节地造林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2   造林作业方法

2.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主要采取人工割除清理,将杂草、地表灌木以及被采伐的树木残留物进行清理,清理后将杂物沿等高线进行归堆。

2.2   造林整地

采取人工方式整地。按规格50 cm×50 cm×30 cm穴状整地,清理穴内石块、树叶。在春季整地、造林。

2.3   树种选择

集安市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土层厚度30~40 cm,水源充足,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据实践经验,在对地类、土壤、植被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集安市造林地多为宜林荒山荒地,营造树种为红松、云杉、落叶松、刺槐等。

2.4   苗木的选择及调运

苗木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包括苗木的水分状况、木质化程度、根系、苗木损伤、高径比等,这些因素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苗木质量要和苗木规格相互匹配,同时还要根据造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种来提高后续栽植的生态效益。因此要选择色泽鲜艳、根系发达、没有任何机械性损伤的苗木。苗木规格为落叶松、红松为S2-2,刺槐S1-1,云杉S2-1。苗木调运要坚持就近原则,起一块、造一块,做到苗木不过夜。

2.5   造林方式和季节

根据立地条件及造林实际情况,集安市造林工程全部安排在春季,主要采取顶浆造林的方式,即土壤厚度为20~30 cm时开始造林。保障土壤水分可以供应苗木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做到化一块、整一块、造一块。岭前4月10日左右开始造林,岭后4月20日左右开始造林,造林方式均为人工植苗。

2.5.1   苗木处理

为避免对苗木造成影响,在实际栽植时做好苗木的处理,根据周边条件进行根系修剪,保留根系,根系长度大概为20 cm,且要利用生根剂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5.2   植苗

植苗时先在穴内填少量的表土,将苗木放置在中央之后再填换新土,进行压实操作,最后回填表土。在整个植苗中要满足质量的要求,并且完成植苗之后要进行扶正处理,保证根系在土层内部非常舒展。

2.6   造林密度

集安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集安市的立地条件及以往造林经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林木有足够的营养面积,迅速成林,確定造林株行距规格与密度分别为2 m×2 m,种植密度为167株/667 m2。

2.7   幼林抚育

2.7.1   抚育要求

①间苗定株与补植。造林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内,应根据造林地上苗木成活情况及时补植,补植在造林季节进行。②浇水。造林时应浇定根水;造林后可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木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浇水,采用节水浇灌技术,避免采用漫灌方式。造林作业时可根据造林地面积和分布、地形地势、水资源等状况,建设蓄水池、水井、提水设施、喷灌等水利设施。③松土。因土壤板结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甚至成活时,宜及时松土。松土范围要控制在周边30 cm左右,严格按照松土要求,进行松软度的全面控制。④除草。杂灌杂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除去苗木周边1 m以内的杂草和藤蔓。采用化学药剂,应执行GB/T 15783的规定。⑤培土。苗根培土厚3 cm,扶正、踏实倾斜苗木,不伤根、不伤苗。

2.7.2   抚育次数及时间

阔叶树种抚育3年5次,即造林第一年6月上旬、8月上旬各抚育一次,造林第二年6月上旬、8月上旬各抚育一次,造林第三年7月抚育一次。

针叶树种抚育5年7次,即造林第一年6月上旬、8月中旬抚育一次,造林第二年6月上旬、8月中旬抚育一次,造林的第三、第四、第五年7月中旬各抚育一次。

2.8   造林地生态环境保护

2.8.1   遵循一般原则

为了避免对造林的影响,在实际栽植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工作原则,提高树木的生长率,从整体上看包含的原则分为以下几方面。①积极保护。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自然环境破坏问题。②全过程保护。在造林时要进行动态保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③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下,将保护和恢复相互融合。

2.8.2   造林作业保护措施

①在整地和松草除土时按照本文2.2和2.7的方式执行,适当减少整地的作业面积,并且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进行正确的整地,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在除草时要及时覆土,避免出现土壤断垄问题。②山地挖穴时要和坡面保持平行或者是向内部稍微倾斜。③雨季不适合整地,要适当选择正确的整地时间,并且控制好表土的回填范围。④幼苗的松土要在植穴周边进行。

2.8.3   防止环境污染措施

①在水源地周边施肥时,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②为了防止化肥渗透到周边环境中产生严重破坏,要控制好施肥的面积。③做好缓冲带的保护工作,满足植被营养所需。

3   造林后期管护

3.1   森林防火

根据集安市林地与农地相互交错的特点,应该特别注意森林防火,切实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坚决管住火灾源头。在高火险期,一定要严格按规定审批各类野外用火。各级森林防火办公室要坚持24 h值班和领导带班严格执行火情报告制度。各类扑火专业队伍要严阵以待,一旦发现火情快速出击,确保打早、打小、打全,把森林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

3.2   森林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将预防原则贯穿始终,在实际病虫害防治之前,要先加强对当地病虫害类型和规律的深入分析,之后再采取更加科学的预防措施。每年要对幼林进行两次左右的调查,采取主动性工作态度,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患于未然。

3.3   防止人为破坏

随着近年来红松苗木价格走高,部分造林地苗木出现被偷挖现象,还有部分造林地内存在农民放牧现象,致使苗木被啃食、踩踏,从而影响成活率。各地护林员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对造林地巡护到位。

4   造林效益

4.1   社会效益

集安市人工造林项目将使集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扭转给农业和牧业生产造成危害的现状,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进一步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加速了全区农业、林业、牧业的产业化进程,给全区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财政增收、农林牧增强的目的,促进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工造林方式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2   生态效益

集安市人工造林主要营造的是水源涵养林,有助于修复周边的自然环境,调节气候。通过人工造林、育林等措施,森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将会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状况,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其次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结构能够朝着生态和高效的方向而不断发展。再次缓解了洪涝灾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

4.3   经济效益

集安市人工造林工程通过对集安市宜林的荒山、荒地块实施造林,提高了森林郁闭度和林分質量,为地区林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在进行管护工作时采取更加科学的措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巡视,帮助林木健康生长,维持好当地生态环境。林地郁闭后可以保护土壤肥力,保障当地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崔双革.浅谈营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意义[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7):27.

[2]郝忠霞.浅谈植树造林作业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7):37.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技术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