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蜡窄吉丁的为害及防治

2021-01-16张喜娟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张喜娟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白蜡窄吉丁害虫,并且探索合理的防治对策,主要介绍了白蜡窄吉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通过研究发现,防治白蜡窄吉丁害虫可以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提出了生态防控和生物防控,尤其重视对害虫天敌的研究,以期为预防该类害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白蜡窄吉丁;为害特点;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10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白蜡窄吉丁的成虫主要在树干外面活动,为害较大。幼虫主要为害韧皮部和木质部,导致树木养分和水分的输送能力下降,造成树木的枯萎甚至死亡。此外,该害虫隐蔽性强,寄主的树木较多,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在自然条件下,该害虫的扩散能力较差,具有假死性,化学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喷雾法。目前,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研究出绿色虫害防控技术,合理利用该技术能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1]。

1   分布情况

该种害虫是一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一些资料显示,该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东省和东北等地区,在日本和朝鲜地区也有分布。白蜡窄吉丁为害的树种类型较多,包括白蜡树、绒毛白蜡和水曲柳等。

2   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2.1   发生规律

多数情况下,该种害虫两年一代或一年一代,不同地区差异性显著。幼虫主要为害树干的内部并在里面越冬,次年4月开始蛀食,在4月下旬化蛹,5—7月中旬是成虫期[2]。

孵化出来的幼虫主要集中在韌皮部和木质部的表层,当年的10月又开始越冬。长势较差的树木容易受到害虫的为害,尤其对日光充足且郁闭度低的树木为害严重,受害部位集中分布在主干和侧枝上。

2.2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喜光和喜温的特点,喜欢晴朗无风的天气。成虫经过7 d左右的时间需要通过取食叶片部位补充营养。完成交配活动之后在叶面活动,主要将卵产在阴面树干或皮缝处。此外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差且飞行距离较短,有假死性,如果受到惊吓很容易假死坠地。幼虫主要集中在1.25 m左右的树干部位[3]。

3   为害特点

白蜡窄吉丁主要为害树干部位,除了成虫之外,其他虫态都在树干内,对白蜡和水柳等树木的为害较大,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位活动蛀食树干[4]。

在为害的第1年,主要症状是树势逐渐衰弱;到了第2年枝叶逐渐变少,并且枝干出现裂缝;到了第3年,韧皮部和木质部出现被幼虫破坏的蛀道,但是很难被发现,为害严重之后才能被发现。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差,在羽化之后会继续在同一棵树上产卵,破坏性极强。如果某个树木受到该虫的感染,为害可能逐渐加重,经过1~3年会造成树木的衰亡[5]。

4   防控方法

从当前的防控情况来看,主要采取化学防护手段.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或多或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并且由于害虫隐蔽,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会增加害虫的抗药性,导致防治的成本增加,也会减少天敌的数量。为此,应采取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防控手段,此外,还要加强育林管理,重视对树木的检疫工作等。

4.1   检疫措施

白蜡窄吉丁幼虫时期较长,能跨越冬季和春季,时常隐藏在枝干内不容易被发现,会随着苗木传播和扩散。为此,要做好栽植木材的检疫检查工作,严禁携带病虫的苗木或外运病虫苗木,禁止从疫区调运苗木。

如果从疫区调运,必须经过剥皮和火烧处理。发现被害严重的树木要及时砍伐且立即运走。集中烧毁或浸泡处理能有效杀死幼虫,避免该病扩散和蔓延。被害较轻的树木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高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并且配合应用其他防治措施,促进树木健康生长[6]。

4.2   林业防治措施

采取营造混交林的方式,做好抚育管理和水肥管理工作。结合树木的生长能力确定种植密度,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发现病虫害树木后及时清除,减少害虫造成的威胁。针对已经清除的虫害木,在每年4—5月幼虫化蛹前做好剥皮或焚毁处理。在成虫的高发期,利用其喜光和喜暖的特性在每年5—7月中旬利用光照晒树干,或选择人工捕杀成虫,并选择抗病毒强的树种。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树皮光滑和裂缝较少的树种受虫害较轻,所以,应合理增加林地的树木种类,在造林过程中避免栽植单一树种,营造混交林,创造隔离的条件,混交林能够增加林内的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对有益生物的保护,比如做好啄木鸟的保护工作,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   物理防控技术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虫害的防控效果,应采取物理防控技术,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第一, 悬挂黄绿色的粘虫板。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利用粘虫板可以进行诱杀。每年的4月份,在成虫羽化出孔之前,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粘板数量,悬挂规格为25 cm×40 cm,颜色为黄绿色,黏胶厚度为0.2 mm,诱捕的范围为100 m×100 m的粘虫板。

第二, 设置诱捕器。可以利用诱捕器捕杀白蜡窄吉丁的雄虫,在每年成虫羽化出孔之前悬挂诱捕器,该种方法可以破坏性别比例,破坏雌雄交配,达到减少虫源的目的。可以在100 m×100 m的范围内悬挂10个诱捕器,每间隔15 d统计诱捕的数量。

第三, 缠绕阻虫网。在每年的4月中旬,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出孔之前可以在树上缠绕阻虫网,在成虫羽化后可以阻止其迁飞产卵,每间隔15 d统计网中的害虫数量。

第四, 摆放诱木。每年5月初在林内寻找生长态势差和濒临死亡的白蜡树,将上部砍伐,留下树桩作为诱木并在8月底拨开诱木,处理老熟的幼虫。

第五, 选择人工捕杀的方式。主要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不太活跃的阶段,可以在每年5月中旬开始,每间隔2~3 d人工捕杀成虫,或寻找幼虫的蛀食隧道,将幼虫挖出后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4.4   化学防控技术

在成虫高发期,使用晶体敌百虫、杀螟松乳油或者乐果乳油喷施白蜡窄吉丁的树干部位,连续使用两次即可。在幼虫孵化初期阶段,可以使用磷胺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涂抹虫害部位,每间隔10 d涂抹1次即可,需连续用药3次。

在成虫羽化出孔之前,选择树干涂白的方式,将树干2 m以下的部位涂白,能降低虫卵的孵化率,也可以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封上成虫的孔灭杀成虫。

在成虫羽化阶段,可以选择药剂防治,使用烟参碱乳油。此外,利用化学药白蜡窄吉丁及白蜡树进行灌根复壮处理,灌根选用的产品可以同时喷雾叶面,促进根系的生长。在用药之后将树皮剥开能观察死亡的白蜡窄吉丁幼虫。

4.5   生物防治

通过研究发现,该种害虫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数量较多,可通过利用寄生蜂、啄木鳥、蚂蚁和蜘蛛,还有几种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在幼虫阶段,寄生性天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可以利用啄木鸟和蟾蜍等捕食各虫态个体。在捕食性天敌中,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啄木鸟,分别为大班啄木鸟和灰头绿啄木鸟,可以捕食幼虫。

主要的生物防治手段就是利用寄生蜂等天敌进行防控,通过对自然天敌的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引进和释放寄生蜂的方式能够灭杀幼虫。为此,在生物防治中如果选择寄生性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要加强对寄生性天敌的研究,可以人工大量繁殖寄生性天敌,然后野外释放。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在防治该害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利用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调查研究显示,白僵菌、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绿僵菌等真菌能将白蜡窄吉丁感染致死。

5   结束语

无论采取何种防治方式,都能对白蜡窄吉丁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物理防控技术来看,利用诱木的方式对白蜡窄吉丁起到明显的作用,可以在木桩上发现大量的幼虫。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选择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还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天敌,保证天敌的种群繁殖。利用化学防治技术的成本较低且见效快,尤其在虫害较严重的林地采用化学防治技术优势突出,但是要控制好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避免滥用药剂引发的环境污染,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

白蜡窄吉丁是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相关工作人员应了解该害虫的主要为害,分析其活动特点,了解发病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在未来的防治技术研究中,应该加强对自然天敌防治优势的研究,重点研究天敌的种类以及天敌生物学特性,提高防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白蜡窄吉丁羽化时期寄主树叶片的表现[J].中国园艺文摘,2015(8):58.

[2]杨忠歧.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通讯,2018(6):40-43.

[3]刘丽云,朱涵珍.白蜡窄吉丁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2016(6):42-43.

[4]赵同海,高瑞桐,孙龙强,等.吉丁类蛀干害虫的危害现状、发生原因和治理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6):102-103,106.

[5]李和.浅谈白蜡窄吉丁病虫害的防治[J].南方农机,2019,50(23):76.

[6]赵自玉.浅谈白蜡窄吉丁虫危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213,220.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