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以凯里学院为例

2021-01-16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习生师范生问卷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2017 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并分类制定了中学、小学、学前、职业、特殊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各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了对应的专业以及层次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指标,对师范类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实习是高校师范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指导师范生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教育现实,体会教育实践,培养和锻炼从事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凯里学院为例,通过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期为提升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凯里学院2016 级已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师范专业毕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通过QQ 和微信等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30 份,回收391 份,回收率为90.9%;其中有效问卷389 份,有效率为99.5%.有效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样本的整体结构表

表2 实习形式、实习学校类别及实习成绩统计

针对难以在调查问卷中得到明确解释的问题,选取25名实习生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1.2 问卷设计

作者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自编了《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实习学校类别、实习形式以及实习成绩等;第二部分是实习状况(共8 题,其中6 题是单项选择,选项分为5 个等级,2 题为多项选择题),内容包括实习时间、上课节数、听课节数以及教师的指导等情况;第三部分是专业成长(自我认知),共5个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分为5个等级,涉及的内容包括通过实习后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专业情意等方面的变化.

接着,作者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为调查问卷的补充,涉及教学指导、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问卷和访谈提纲编制结束后,由多名教学论专家进行反复讨论、修正,在问卷正式发放前,先对18 名实习生进行预调查,确认问卷题目均能被理解后形成正式问卷.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设计中第二和三部分单选题中5个等级依次赋予4、3、2、1、0的分值,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作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实习情况

2.1.1实习生实习时间及实习期间的上课及听课情况

2017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到“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期间的上课时数”[1].按照这个标准,除去从大一到大三每学年两周的教育见习时间,大四的教育实习时间为12 周就达到基本要求,从表3可知,师范生在大四教育实习时间超过12周的有90.5%,即90%以上的学生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到“保证师范生期间的上课时数”,但上课节数为多少并未具体规定,参照英国要求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承担正式教师工作量的1/3左右[2],按照实习时间为12周计算,除去2周的见习时间,认为上课工作量应达到30节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实习生上课节数超过30节的仅占到57.3%,明显不足.就上课节数为什么不足的问题,在实习生访谈中有问到,实习生普遍认为实习学校和原任教师害怕影响教学质量,不愿放手让实习生上课是其上课节数较少的主要原因.

听课是实习生教学技能提升最基本的支持活动之一,包括了听原任教师的课,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和同学之间相互听课,实习生听课主要是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和自己的需求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课相比,实习生听课节数明显更多,有57.3%的实习生听课达到30节以上,说明实习生有较强的学习意愿.

表3 实习时间及上课、听课统计表

2.1.2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

由表4可知,实习生对教师指导的满意度均值为2.32~2.95,说明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整体比较满意.其中对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满意度最高,凯里学院指导教师满意度排名最后,造成这种结果原因在访谈中我们有提及,受访的实习生说是因为本校指导教师主要是在进入实习学校前进行了指导,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后,本校指导教师很少与实习生联系,因此满意度不高,希望在实习学校遇到问题时也能及时得到自己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表4 实习生对教师的指导满意度频数分布表

2.1.3实习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种类

从表5可知,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比例最高93.1%,但并未达到100%,还有6.9%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正式上课,说明有少数学生没有得到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课前试教和课后评课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支持,但试教有78.1%,课后评课只有52.7%,这说明部分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随意性较大,这不利于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批改作业和试卷与所学专业相关性比较大,比如数学、物理等专业学生表示批改作业和试卷是教育实习过程中最繁重的工作,以至影响了他们备课、反思和参加教研活动,而体育、音乐等专业学生却表示很少批改作业;组织班会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习的两项基本内容,但调查得知学生能组织班会的仅有67.1%,参与班级管理有89.7%,也就是说实习生得到的班级管理能力培养支持程度一般;基础教育调研是师范生教育实习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外的三大任务之一,由表3 可知,实习生参加基础教育调研的只有56.3%,尽管如此,大多数实习生最终都能完成教育教学调研报告,对此,大多数受访实习生认为教育调查报告是东拼西凑完成的,不真实,也没有质量;另外,有12.1%和7.7%的实习生参加了行政工作及其他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这些对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表5 实习期间实习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1.4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生认为存在问题排名前三的是实习学校不重视、实习成绩评价不科学和上课机会少.目前凯里学院的实习模式分为顶岗实习、分院联系集中实习和自主联系单独实习3 种:顶岗实习指高校师范生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3】;分院联系集中实习是指分院联系实习学校,一般由几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集中在一所学校实习;自主联系单独实习,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单独一人实习.3种模式中分院联系集中实习方式较为普遍,认为实习学校不重视也主要集中在这种实习模式的实习生.部分受访的实习生说“实习学校领导和教师态度比较冷淡,工作安排随意性较大”、“没人过问生活情况,生活条件差”、“指导教师未尽指导责任,把实习生当成工作的分担者”.关于实习成绩和上课机会,学生则说,“实习成绩的评价缺乏依据,标准模糊,老师凭印象打分”、“我们很少有上新课的机会,我们比较多的是上习题课、复习课、讲试卷,或在不同班级重复讲同一节内容”.

表6 实习中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2.2 实习生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指实习生通过教育实习所获得的教育素养,一般括包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精神,完成教学任务所具备的素质,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和教育研究的素质.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感受直接反映教学实习的效果,本研究通过从教意愿、教学课堂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的5 个问题反映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后实习生的从教意愿均值是2.25 分,说明教育实习对实习生从事教育事业意愿精神产生的影响整体来说是积极的,但是有114 名学生不认为实习过程对从教意愿有提高,可能实习过程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职业畏惧或厌恶心理.课堂教学能力均值2.39 分,班级管理能力2.49 分,说明教育实习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得到实质性收益.

表7 实习生专业成长自我认知

3 结论

通过对发放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凯里学院教育实习总体情况良好:教学分院对学生实习学校的联系做了有效的工作,保证了所有学生有稳定的实习学校;学生实习时间基本得到保障,学生获得教师指导情况良好;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上课、听课节数基本达标,学生专业成长自我评价良好.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教育实习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教学分院与实习学校共同发挥作用,但由于教学分院没有带队的实习指导教师,其他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实习任务外,还有很多繁重教学任务,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实习学校后,高校指导教师就很难再花更多精力管理和指导实习学生,而实习学校一般是由原任课教师、原任班主任代为管理和指导实习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管理较为松散,指导也比较随意.二是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分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分院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自评、实习前试讲表现、实习后的汇报以及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班主任的评价给出实习成绩.由于分院指导教师并未真正参与学生实习的过程,大多数指导教师没有到过实习学校,有的甚至从未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过,使得实习成绩的评定缺乏最基本的依据.同时由于评价标准缺乏细化和能够量化的指标,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给出的评语一般也比较笼统和雷同,实习成绩一般给得比较高.这样的情况下,为保险起见,教学分院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也普遍偏高.调查结果显示,45%左右的实习生的教学和班主任实习成绩是优秀,50%左右的实习成绩是良好,只有5%左右的学生成绩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几乎没有,这种评价很难得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优化教育实习管理.高校应本着“加强协作、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利用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基地,为顺利开展教育实习提供场所支撑,并逐步形成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基地学校三方共建、共管机制,在遵循教育实习规律基础上,共同制定教育实习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为优化教育实习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其次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合理配置优质指导教师,提高教育实习成效.高校应该选拔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懂得教育理论原理、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期间,教学分院还要选派指导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保证一所或较近区域的几所实习学校有一位跟队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组织试教和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三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生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师范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从教能力,从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高校应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蓝本,明确新要求,确定新目标,不断完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构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实习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的功能.

地方院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力军,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在师范专业转型发展中应高度重视教育实习,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培养新机制,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建设基础教育强国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猜你喜欢

实习生师范生问卷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