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

2021-01-15崔琬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崔琬茹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主旋律。但是改革也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在之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会议对近一段时间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新理论总结为了“九个坚持”为教育改革指明了道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教育总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方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改革,就是要把握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用科学理论武装高职师生的头脑。高职院校应秉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顺应时代趋势推进思政理论教材与课堂教学改革

新时期高职院校要从教材综合开发利用和课堂全面深化改革两个维度推进思政理论课程的不断创新。

(一)实现教材知识价值统一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所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领导指导下,按照有关思想政治舆论引导和教育的要求标准统一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严肃性。那么高职院校要立足学校定位和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方向,合理高效的开发和利用教材,更加突出职业化成长所需要的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培育。一线教师、思政课题组、教务教研部门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水平、身心特点,总结近年来在思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类,做到重点突出、底线保障、差异化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样就能够确保让思想政治教材面向学生、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发挥教材真正的涵养人、引导人、帮助人的应有价值[1]。可以按照教材的主体分为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与职业实践等多个课堂板块,在达成思政教学大纲要求的规定动作之下,适当的把课堂内容知识进行外延和拓展,实现教材的学习认知与价值功能的有机统一。

(二)推进课堂模式转变

课堂是思政理论课实施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真正的建设好、开发好、使用好课堂的主渠道,积极推进传统思政课堂的改革创新,做到三大转变。即以教材知识讲授为主向互动探究课堂构建转变、以思政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向单一理论探讨分析向知行合一综合课堂转变。首先老师要强化个人的素养提升,在三尺讲台上,丰富教学形式,让个人的形象更加的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适当的运用诙谐的语言、相应的手势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其次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把更多的时间释放到学生中去,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形式,采取互动型课堂形式,让学生组建合作团队,以话题式的探究讨论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争取资源、相互协作、归纳总结、敢于创新的学习研究素养,这些也是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备的品质能力。比如在讨论毛泽东思想为何能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如何指导党、军队、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只有学生在联系历史背景进过深入彻底的分析思考后,才能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史的必然趋势[2]。

(三)思想理论与生活实际统一

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打造一些精品课堂活动,比如在法律基础的课堂上创设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学法用法,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三种措施是的应用,实现了课堂的三个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者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在学习当中的收获更多、感触更深、体验更多元,对思政理论课程的认识也会相应的转变,为思政教学知行合一目标打基础。

二、统筹先进理念技术推动思政理论教学方法方式创新

(一)新教学理念的运用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例,国内外掀起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新型的组织模式,为思政课堂的改革带来了全新的灵感和方向,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转换成思政课堂中的创新元素。比如要改变传统思政理论课抽象、枯燥、呆板的形象,就要下大力气改变课堂的教学语言风格,不能让政治理论课程变成了纯理论讲授,而要把深邃的、看似离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内容,转化为与时代特点相融合的具体的案例和事件,通过对事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从不同角度去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再解决和判断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导入相关的思政理论,这样的方法就会让老师的讲解更加生动、有现实意义、说服力和影响力也会相应的提升。比如在讲到我国的分配制度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原则的理解,老师就可以用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实训合作的企业的薪酬制度举例,让学生来分析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配制度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哪些区别,与旧中国的劳工模式、地租模式有哪些本质的差异。这样让思政理论课更加的贴近地气,更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来分享个人的想法和见解,与其他同学交流心得,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增强了其表达自我团队合作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矛盾处理等职场技能。

(二)新型科学技术的运用

此外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思政教学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进入高职院校的 学生大多是95后、00后一代,他们的世界被信息数据、网络等技术要素环绕,思维更为多元、活跃,价值取向也与传统一代有着较大差别,互联网正在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乐于接受新鲜的理念、事物。因此思政教学也要迎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拥抱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把新媒体作为思政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运用新媒体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首先要与原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深度结合,让多媒体在思政理论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更加的及时、新颖、多元,突出视听体验,对课件的脚本进行形式创新和内容充实,更适合青年学生的审美观念。其次要拓展课下的思政教学阵地,充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势性,借助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开设思政理论面对面、社会热点之我见等专题公众平台,及时的把时政要闻推送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探讨、评判,开展头脑风暴,让思政教育及时发生,突破时空限制,打造云课堂,实现线上签到、听讲、测试、交流,让教学的渠道更加全面。最后是要打造信息化的互动平台,可以借助于时兴的微信微博qq 等主流的社交软件或者通过专用的师生通讯APP,让学生老师之间能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实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思政主题社团活动

要通过学生组织这一重要的载体,把社团类活动打造成为新时代思政理论课程面向社会的有力抓手,成为拉进书本教材中的思政理论知识与青年高职学生距离的纽带和桥梁。这些组织的优势在于大家是主动进入,对团队有天然的认同感,对团队的活动能够积极的相应。那么思政课就要充分利用该优势,通过把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广泛的推广组织实施,让校园的文化活动更加的多姿多彩,不仅是充实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措施,也是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3]。高职院校党委要加强对团委、学生会、社团的组织领导,按照主题学习型、学生活动型、教师指导型进行分类推进,设计鲜明、生动、积极阳光的活动形式,并适时的融入思政理论,比如开设辩论赛、红歌大赛、红色故事会、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持续探索总结,形成示范效用。

四、结束语

新时代,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推动了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但是始终把思政理论教学改革放到了核心优先的位置上,高职院校就要切实加强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以教材为核心,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进思政理论课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