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机电专业“双主体、四融合、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15杨桂婷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工匠精神机电

杨桂婷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很多高校的机电专业都引入了“双主体”教学模式,实现企业生产和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对未来工作内容和岗位进行熟悉。就目前来看,我国机电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工匠精神”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双主体作用,还需要对人才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发掘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进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更好发展。

一、基于“工匠精神”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意义

机电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机电专业人才需要参与高质量和高水平产品的生产制造,所以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尤为重要。拥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标准,并将此落实到工作当中,实现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无论是在今后学习还是在未来工作当中都能够践行勇于担当、追求极致、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推动我国机电行业实现更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所以说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机电专业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品学兼优的机电人才

在过去,企业更加看重于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电人才,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现在企业更加需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机电人才,提升自身素质可以在人才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也因此推动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转变。伴随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作为高素质人才必须要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并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很多机电专业都实施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进行合作,在生产中实现教学。而机电专业教师也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也因此和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培养品学兼优的机电人才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品行,还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加强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尽管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很大不同,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机电专业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只关注理论知识教学,不注重实践操作培养是难以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知道,机电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进行运用,将工匠精神和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给予实践充分重视,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依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进行讲学,对于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创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积极性差。此外,在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只关注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需要,没有关注对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只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而没有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机电生产企业过于关注生产效率,而忽视了产品质量,进而导致产量增加而质量降低,这种生产管理模式会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造成影响,对待工作也不会认真负责,进而影响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四、基于“工匠精神”的机电专业“双主体、四融合、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一)创新“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当发挥主要作用,而企业则发挥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在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习,实现企业生产和教学育人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完成机电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岗位技能的学习。结合企业的岗位标准,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职业进行分析,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其中。可以在1-2学期开展机电基础知识和素养的教学,在第3学期来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在4-5学期学习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在第6学期再进行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二)构建“四融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在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要构建“四融合”专业模式,对机电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为此,需要对机电专业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在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融合基础上,机电专业教师要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职业能力进行考虑,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和内容,融入机电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专 业课程体系。在企业生产和教学育人融合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构建机电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可以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教学、生产以及实训等功能,并按照企业标准配备相应生产设备,工具和设备摆放也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良好的职业氛围,在基地实训时也要按照企业生产和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才可以将教学和岗位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项目化教学,将机电专业课教学和企业生产项目进行结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更好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让学生结成小组通过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并将企业对于项目的评价和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考核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能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三)实施“四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基于“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机电人才培养工作要从“四层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即:技术创新、综合素质、创业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第一,在机电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工作室进行产品创新或是进行一些机电产品研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机电产品进行创新研究。机电专业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大赛,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提供设备维护服务,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机电学术研究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校企合作机电技术创新研发或是一些市级、省级的机电技能比赛,不断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在学校成立机电维修服务社团,社团成员可以在学校、社区开展家电维修服务或是志愿者服务,也可以在学校定期开展技能大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学校要能够为学生创造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比赛的机会,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学生在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电子创新创业大赛中体会创业的魅力,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

(四)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现阶段,要想使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就需要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实现专业课和岗位标准融合的同时,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教育。所以,要将工匠精神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发掘专业课程中和工匠精神相关元素,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就可以逐渐树立工匠精神。此外,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发挥榜样精神。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带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什么是工匠精神,而学生在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做好机电专业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这样才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工匠精神,为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五、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社会对于机电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只是具备专业机电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无法满足机电行业发展需求,还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机电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机电人才培养基地,要在人才培养中充分落实工匠精神,在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企育人的各个环节当中,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机电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工匠精神机电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