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益培训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的思考

2021-01-15黄丹萍深圳市文化馆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本馆文化馆公益

黄丹萍 深圳市文化馆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不仅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改善了老百姓的受教育环境,国民整体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对自身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的发展战略,并对基层文化馆公益培训工作作出了指导。在本文中,将结合本文化馆公益培训实践,对公益培训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的策略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合理设计课程架构,满足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

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开始重视贵族阶层的文化、艺术、技能培养,并设置了六种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目的是提升贵族阶层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1]。现代社会的人民群众虽然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与传统社会相比有很大差异,但其本质仍然是通过文化艺术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本文化馆在研究传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公益课程架构,无论是课程的文化艺术内涵,还是课程的授课形式,都具有丰富、多元的特点,且具有很强的普及性。本馆开设的公益课程,主要以市民课堂、文化讲堂等形式开展,且所有课程均免费。市民课堂开设声乐、书法、曲艺等多种课程,且授课时间灵活,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文化讲堂公益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种文化艺术种类,每周邀请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授课。同时,本馆还针对部分课程设置了升级版培训内容,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本文化馆公益培训课程,以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现代文化艺术元素,既对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了传承,又运用现代文化艺术元素对其进行发展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还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以公益培训课程为核心,设计了多项服务项目,包括与文化志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这样既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免费学习到各种文化艺术知识,又通过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我国针对公共文化提出的“公益文化、全面共享”服务理念[2]。此外,本馆在公益课程中还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普及教育,满足其各种文化需求的同时,又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帮助其塑造正面、积极的思想观念。本馆设置的公益课程,以当代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为核心,设计多种主题,包括书画鉴赏、中医养生、形象美学等,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为了提升公益培训水准、提升公益培训的影响力,本馆还策划了“向经典致敬”等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到馆为听众深入讲解、剖析经典文化书籍的创作背景、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关系等,提升听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促使其在学习、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力与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每场讲座都采取了网络同步直播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更多感兴趣的群众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扩大文化馆自身的影响力。

二、线上自主选课,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为了提升本馆公益培训课程的知晓率,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本馆还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APP 小程序,向公众公示本馆设置的培训课程。群众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浏览课程内容,了解课程授课形式,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规划参与时间,同时可以将自己对于课程主题、内容、授课时间的建议反馈给文化馆。本馆公益课程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群众的建议,对课程内容、课程主题、授课时间等进行适当地调整,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例如,在本年度,本馆结合上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及群众调查结果,对公益课程的内容及课时进行适当地调整,上半年群众参与率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本馆还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对公益课程宣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构建了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公益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公益培训的灵活性、便利性。这对于提升公益培训的宣传力度,扩大公益培训的规模,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让更多群众通过参加公益课程而受益。

三、整合文化艺术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联合其他文化机构,构建健全的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馆在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时,需要将周边文化服务机构,如剧场、图书馆、文化辅导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纳入其中,充分整合不同文化机构的文化艺术资源,为群众提供全面、系统、优质的公益培训服务[2]。在实际工作中,本馆除了创建科学、合理的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高效利用自身的各种文化设施,如舞蹈练习室、戏曲活动室、多媒体音乐教室等外,还通过与其他艺术机构合作,拓展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各项公益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以此实现公益课程培训的常态化。例如,本馆与当地的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联合举办历代女性服饰文化讲座等,与当地的艺术培训机构长期合作,联合推出公益性质的书法、花艺培训课程等。此外,本馆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协助当地的书吧、咖啡馆等策划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如由文化馆邀请知名作家到书吧、咖啡馆开展专题讲座等,有效利用本馆拥有的各种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影响力。本馆还积极创新文化服务项目,并构建起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对不同文化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项社会功能。

(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创建专业的公益培训队伍

本馆策划的各种公益课程培训活动,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水准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各项公益课程能够顺利推行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本馆又积极与公益社会团体、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个人及单位等进行沟通、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公益课程,并为公益课程的推行提供更多的资金、人力方面的支持。在众多力量的支持下,本馆创建了专业化的公益课程培训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包括多种文化艺术领域专业人才,如艺术学校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他们都是以公益的性质,自愿加入本馆公益课程培训队伍,为群众免费授课。本馆还邀请了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艺术讲座,丰富群众的文化艺术知识,拓展他们的文化艺术视野。

本馆创建的公益课程培训队伍中,大多数讲师来自社会各个领域,且以公益性质参加。他们的加入不仅有效拓展了公益培训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公益课程培训的质量,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共文化服务精神,为文化馆公益培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了公益课程培训的影响力,同时也让更多群众受益[3]。为了保障本馆公益课程培训质量,本馆还建立了授课讲师选拔、考核机制,结合听课群众的评价、每位讲师的日常考核结果,评定其授课水平。对于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能力无法满足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师,均予以及时地调整。

四、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充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可以发现,接受公益课程培训的群众,由于其文化程度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对于课程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愿意接受的课程培训形式也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本馆全面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生活背景、年龄性别群众对于课程培训形式的需求,并制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原则[4]。即对于时间充裕、方便到馆学习的群众,可以邀请其到馆参加公益课程培训;对于不方便到馆学习的群众,可以安排课程培训讲师,到各个社区、企业等开展公益课程培训活动。例如,本馆在开设书画鉴赏等公益培训课程时,可以邀请方便到馆的群众到馆内学习、参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同时,可以安排专业讲师,到各社区、企业、学校等举办书画展览,开展书画鉴赏讲座,满足更多群众的文化艺术学习需求。本馆还定期组织专业讲师到辖区内的中小学举办讲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让学生通过聆听讲座,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等。本馆还与当地的部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文化艺术专业骨干对部队官兵进行公益课程培训,如曲艺培训、书法培训等,或者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艺术讲座以此满足部队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艺术水平。这种灵活、多样的公益课程培训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扩大文化馆公益培训的影响力,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本馆还利用各种假期,与当地的街道管理部门联合举办针对青少年的公益培训活动,如街舞、动漫讲座等,以此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五、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文化馆在开展公益课程培训工作时,应合理设计公益课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使其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精准对接,同时还要创建专业化的公益课程培训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效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馆文化馆公益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公益
公益
大爱有光
公益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老约翰绘本馆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