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

2021-01-15刘世举曾雄辉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不合理错误青少年

刘世举 曾雄辉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20 上半年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到2020 年3 月为止,中国使用手机的人数达到了9 亿左右。其中,青少年人数在我国网民中占比最多,达到了26.9%,且人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长正在逐年增加。Li X&Hao C(2019)也谈到根据数据估计来看,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手机依赖报告率约为15%~40%,且比例仍在快速增长。李琼、黄欢、王荧等(2021)谈到,我们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时代,作为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智能手机对人们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智能手机在我们青少年中发挥着有利有弊的作用,一方面智能手机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青少年过度地沉迷于手机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为他们树立正确理念,从而使动青少年认真学习和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王思佳(2011)从认知行为理论的构成出发,认为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变人们的错误理念来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他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她也提到了认知理论所存在的弊端,从而将其有机融合在一起来弥补认知行为理论的不足。王思斌(2012)在其社会工作一书中谈到,认知行为理论是在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而来,他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并认为只用从两个方面同时出发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许若兰(2006)认为我们所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都是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习得的,都是处在认知不断改变的过程之中,人的认知和所表现的行为又是息息相关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人们对事情产生非理性的认知时,人们会对事情产生不正常的情绪,从而我们会采取错误的方法行动。

三、青少年手机依赖产生的危害

(一)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青少年由于他们处在年龄的特殊阶段,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第一,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控力,他们不知道如何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一旦玩起手机来,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长时间的玩手机就会导致作息规律的混乱,从而会造成他们身体上的不适,表现为无精打采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和视力下降等,甚至导致疾病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自己的作息不规律造成自己心情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第二,目前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还处在完善阶段,无论在手机上还是在电脑上都会出现信息监管的漏洞。当青少年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时,他们有可能会受到网络上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如网络平台上现在很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红主播”,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他们有可能散播着非主流和不健康的言论和行为,这就会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良好的健康成长。

(二)学业成绩受下降和价值观受到影响

因为青少年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在长时间玩手机的过程中,会感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疲惫感,从而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有可能造成他们对学习的排斥。另外,如果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他们很容易会受到网上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在现代,不劳而获、贪图享受、躺平现象和佛系思想充斥着社会,这就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追求。比如现在影响着大部分青少年的手机网络游戏,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他们痴迷于像网络主播这样的播主一样被人们所赞赏,甚至为了自己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让青少年感觉到只要动嘴皮子就有钱可赚的错误价值倾向,会错误的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容易使青少年走上不劳而获的道路。

(三)社会交往受限

当青少年热衷于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上网时,他们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变得减少,尽管通过手机青少年也能获得娱乐和沟通的需要,青少年也可以在网络上保持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交流是一种虚拟的,减少了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毕竟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手机上的虚拟交流是不一样的。而在网络中这种效果就会大大地降低,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青少年在手机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就会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等的关注度不够,对他们产生冷漠感,甚至会对周围的人群产生抵触感,从而对生活失去兴趣,这些青少年就会表现出很少去主动地融入社会,长此以往的这种状况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抵触等心理问题,这就会不利于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

四、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不合理的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会造成青少年的不当行为,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成长阶段,如果他们有着正确的认知,他们就会塑造出正确的意识,然而在不合理的认知条件下,他们很容易产生不合理的认知,进而做出错误的行动。现在手机普及的状况下,手机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青少年方面,正是基于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手机的状况下,他们会因为别人玩手机,而认为自己也就理所当然地也可以玩,却没有注意到其他人在一些时间是用来学习的,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对手机依赖不合理的认知。青少年自身周围的环境导致了其不合理认知,在不合理认知的指导下,他们会做出错误的行动,逐渐对手机形成依赖,从而后续产生了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不良的行为习惯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受其他人的影响,他们会从他人那里学习到一些行为,青少年由于错误的认知,就会导致他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当然青少年的这种行为不单单是因为个人原因,还受其父母的影响,父母们无论是为了工作或者是为了朋友的需要,他们在孩子面前经常地表现出自己离不开手机,父母并没有给他们的孩子创造出一种无手机环境的状态,他们这种行为已经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然,父母对孩子们玩手机也并没有严厉的控制和批评,青少年会误认为玩手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玩手机已成为一种正常的事情,如果父母突然不让玩手机就会让他们焦虑并乱发脾气,有的青少年还有可能造成对他人不正当的行为。

(三)不合理的认知与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

在认知行为理论看来,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造成他们错误的行为,更会加深他们不合理的认知,在我们青少年中,由于我们带着不合理的认知来玩手机,这就会造成在不合理的认知下产生对手机的依赖,如此下去,他们会产生对玩手机这一认识的不合理的认知的恶性循环。当父母或者老师劝说他们不要去玩手机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对手机依赖做辩解,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同学或朋友都是一样的,他们为自己玩手机不合理的认知做辩解。

五、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变不合理认知

认知理论强调人们的不合理行为是由人们的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当青少年在面临着手机使用困惑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是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帮他们树立理性的信念,我们要用社会工作独特的方法与技巧来为服务对象服务,来改变他们对手机没有正确使用的认知,转变使用手机的思维,帮助他们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坏处,进而让他们自己减轻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学校也可以加强班会宣传力度和张贴海报等形式,让同学们改变其不能够合理使用手机的态度,达到青少年正确的认知以便可以为其采用正确的行动。

(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认知理论的视角下,青少年手机依赖的行为是由于自己对手机过度依赖错误的认知所引起的,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的不良认知出发,纠正其不良的习惯。我们可以从青少年的环境入手,在家庭中,我们要给他们的父母建议让他们在青少年面前减少手机的使用情况,父母们做好榜样带头作用,让青少年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弊端,形成学校和家庭合作,要对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进行宣传,在班级内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学校老师除了要让学生们学习好之外,鼓励他们的课外兴趣,如让他们参与社会团活动、打羽毛球、多看书等,让孩子们不是只顾玩手机,让青少年从手机依赖中走出来。

(三)建立正确认知和行为的良性循环

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在正确的认知下做出正确的行动,并在正确行动之下去强化我们的认知。在对待青少年问题上,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对手机使用形成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在正确认知的指导下正确地看待和使用手机,从而使青少年对手机使用的正确认知和使用的良性循环。为了使青少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出发,从外在来看:比如说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制定青少年对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对于他们表现较好的都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减少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次数,从内在来看:青少年要严于律己,逐步培养起自控能力,多参与到社会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才可以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当今社会中的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的手机依赖问题目前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将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很多困扰。因此,我们要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出发去解决青少年手机依赖的问题,从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氛围。

猜你喜欢

不合理错误青少年
在错误中成长
青少年发明家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差评不合理
不犯同样错误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