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

2021-01-15李雨楠吉林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内容

李雨楠 吉林广播电视台

生活在信息时代,新闻受众群体对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效率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编辑者决定了新闻信息的内容价值和传播方式,因此做好新闻信息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发展,是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向新媒体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广电媒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提升新闻价值的舆论性和权威性。而广电媒体编辑工作要想获得多样化的发展,应从新闻编辑工作形式、新闻内容、新闻传播渠道等方面着力进行优化,勇于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才能赢得媒体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多样化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新闻编辑工作问题

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工作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新闻媒体编辑工作。在信息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且信息时代还未到来之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编辑工作都是依靠专业人士进行新闻的编辑,以供稿形式由记者采集新闻,再由编辑工作者润色新闻信息,而后再由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虽然对一些民生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和传播,但也无法避免延时了新闻信息的价值。而在新媒体发展下,信息编辑和传播以一人之力就可完成,尤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新闻信息更是可以多样、多途径、及时便捷的传播给受众群体。基于此发展现象,传统广电新闻编辑工作应向新媒体工作形式进行转变,简单来说就是新闻编辑工作不能是退居二线的工作模式,而是应在时代背景下,让编辑工作者冲向新闻信息出现的前沿阵地,让编辑工作集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发布、互动为一体,从而解决广电新闻媒体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的问题。

(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渠道问题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助力了新媒体的发展,也逐渐让新媒体成为了媒体行业发展的主流媒体。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能够在网络媒体支撑下,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同时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对比鲜明的视觉冲击感,也极大符合了受众群体的观感需求,从而使新媒体和传统广电媒体新闻传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个性鲜明的新媒体的比较,传统广电新闻媒体信息内容不仅没有指向性,且传播方式的单一和局限性,也导致传统广电媒体行业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广电媒体编辑工作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中,应对编辑工作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优化,用符合大众需求的媒体元素去构建广电媒体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发展之路,才利于推进广电媒体工作的全面多样化发展。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多样化发展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广电媒体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一方面拓宽了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广度,另一方面优化了广电媒体信息的编辑和传播。在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信息技术大爆炸时代,作为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应不断总结和归纳新媒体工作的优点,并应及时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融合新媒体技术展开工作,使目前广电媒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优化,并促进广电新闻媒体编辑工作向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如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信息得到了及时和广泛的传播,但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还存在不足,所以广电媒体可借助自身的信息公信力传播优势,融合新媒体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对当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思路进行拓展,在发展中扬长避短,权衡利弊,迎合时代发展进行改变,才可促进广电媒体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广电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可将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到自身的工作环境中,结合大数据分析当下受众群体的需求,应用云技术促进新闻信息的便捷性传播。当然,也可将个人媒体和公众媒体进行结合,通过个人媒体了解民生关注的实际问题,以个人媒体视角增强信息传播的力度,并借助个人媒体引发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从而树立广电新闻工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编辑工作多样化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新闻编辑工作方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多样化需求逐渐提升,而传统信息以内容和图片结合的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受众群体需求,这就要求广电媒体工作者改变新闻编辑形式。为了促进广电媒体编辑工作的更好发展,应让新闻编辑工作者学习新媒体的信息编辑方式。结合目前广电新闻媒体发展来看,节目制作和信息编辑形式较为固定,而为了提升节目价值和新闻信息的舆论性,在内容制作时还是要让其表现出差异性。所以,对多样的广电节目内容应进行编辑方式的多样化处理。如将新媒体技术融合到广电媒体的节目制作和新闻信息编辑中,既可拓宽广电媒体工作的领域,也可优化广电媒体的节目内容。具体实践方式,首先,应根据不同节目制定不同的编辑方案,同时在实际编辑节目内容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时间的把控,将节目时间和内容进行有效性推进,使得节目流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其次,采用当下观众喜爱的观看形式对内容进行编辑,在以往信息内容和图片叠加的基础上,加入音效和动画等效果,而且要优化内容的传播方式,要保证在信息的舆论价值期,利用公众的空闲时间,将信息有效的传播到公众中,提升广电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广电新闻媒体工作的多样化发展。

(二)优化新闻编辑工作内容

不管是新媒体还是广电媒体,其内容是吸引公众的灵魂。广电媒体作为媒体行业的公众新媒体,更应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出内容的多样化发展。现阶段,新媒体工作者之所以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一方面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辅助,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媒体内容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是通过大众视角向人们传达一些思想和观念。而广播电视媒体节目内容,总是大张旗鼓的高喊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口号,其传达的思想无法有效植根于群众心中,长此以往自然得不到公众的喜爱。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多样化发展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中。如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借鉴多媒体的内容去迎合观众需求创建群众喜爱的民生内容和生活化内容,以此丰富广电媒体工作内容。此外,广电媒体编辑工作也应对时事新闻进行关注和传播,并要认真策划时事新闻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以确保信息播出的方式得到公众的认可,要避免过于官方和正式,让信息受众群体觉得信息有距离感。当然,对于较正式的广电新闻编辑工作,也应在受众群体需要的基础上,对贴合群众需求的生活化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覆盖。只有了解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以观众需求制定节目内容,并创新内容的传播方式,才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自身影响力,使其内容形式多样化多方面变革,才能够在新媒体发展时代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工作竞争力。

(三)传播新闻途径多样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电新闻媒体传播不应局限在自身资源的独想中,应积极优化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传媒与新媒体的多维度融合,才能更好推进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以广播电视新闻为例,原有电视平台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为信息传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央视等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电视平台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用户,而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获取党政新闻信息,已经可从网络等渠道进行获取,这也就消减了央视等广电新闻媒体的用户量,随着用户量的减弱也必然影响央视电视媒体经济效益的增长。为改变现状,央视电视媒体开设了抖音等网络平台官方媒体账号,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新闻信息,不仅得到了较高的关注量,也进一步巩固了央视媒体的首席地位。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众多的广电新闻媒体编辑工作,可效仿央视媒体拓宽自身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将广电媒体推向群众中,服务观众,得到观众支持和拥护,将工作置于时代的风口,迎接挑战,才能够促使当下的工作得到转变。同时,在信息技术满天飞、网络平台遍地出的时代,应打造全面的网络传播渠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基于新媒体新闻编辑的技术,通过网络公众号发布的新闻信息,不应局限在“新闻+内容”的形式中,而应以“媒体+”思想,开发电视新闻内容的新风格和新形式,在编辑新闻内容时,融入时代思想和媒体思想,例如在确立新闻标题时,用当下的网络用语进行包装,再比如借鉴有影响力的词汇突出信息内容,以此来提高新闻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新闻编辑工作应与时俱进进行改变,满足当下新闻用户的需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使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以新思路、新形式、新观念、新方法对目前新闻编辑工作中问题进行改革优化,是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广电媒体影响力的最佳形式,从而也可让传统广电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赢得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主要内容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