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VR 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及特点
——以VR 纪录片《流离失所》为例

2021-01-15鱼文博孙景旋新疆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流离失所全景纪录片

鱼文博 孙景旋 新疆艺术学院

当下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已然被运用游戏、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游戏等行业,当然在影视行业VR 技术也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纪录片的重要特点是对真实的记录,VR 技术具有沉浸式、交互式特点,将VR 技术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中,实现两者结合,必然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一、VR 技术

VR(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是由美国VPL 公司创始人杰伦·拉尼尔在20 世纪80 年代初首次提出的。VR 技术可通过360 度全景拍摄手段,结合计算机制作模拟真实的现实环境,并且通过交互设备来实现观众与被摄环境之间的互动。VR 技术也可直接采用计算机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空间,通过交互设备带给观众沉浸式、交互式的全新体验。因此VR 技术也被称之为“幻境技术”。VR 技术的产生也使得很多硬件设备商着眼于VR 影视设备的研发,不久前GoPro 发布了最新产品Fusion 360,这是一部高清全景视频相机,可支持5.2K 的360 度全景视频拍摄。其次各大视频网站平台也陆续推出VR视频内容频道。这些都为VR 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VR 技术促使纪录片拍摄手法革新

VR 技术在纪录片拍摄中的空间表达区别于传统的纪录片。传统的纪录片拍摄相对较为丰富,多机位、多角度加之各种辅助设备,所呈现出的空间效果是丰富的、多变的。VR纪录片是同步记录整个拍摄空间,空间内的所有内容都被镜头清晰的记录着,因此它无法重点记录被摄主体的某个部分。在传统纪录片中可以通过焦距的变化选择,部分灯光的补充,从而突显被摄主体,使得画面表现更为丰富、多样。这些是VR 纪录片很难做到的。VR 纪录片拍摄的整体性,给予观众主观选择的特性也是传统纪录片难以企及的。

(一)模糊的景别概念

拍摄景别的选择是传统纪录片拍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式,传统的纪录片会根据具体的拍摄内容以及导演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拍摄景别的选择,基本采用远、全、中、近、特五个景别。VR 纪录片是360 度全景拍摄,只需清晰的记录环境信息,并无景别要求。这种方式削弱导演主观创作的“权力”,纪录片的客观性、真实性得以更好的体现,也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选择。

例如:在VR 纪录片《流离失所》拍摄中,使用了Insta360全景相机进行拍摄,该相机配备6 个广角摄像头,可清晰的将每个方位的空间内容记录下来,通过后期制作拼接合成,一个完整场景的记录就实现了。《流离失所》中每个场景的全方位展示,展现出战争地区人民流离失所、家园破败不堪、生活苦不堪言的真实状态,该片通过记录三个孩子的生活,来表现战争的冰冷与残忍。观众通过VR 交互设备观看时,所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致跟人眼看到的视野范围一致,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更为深刻。

(二)固定镜头优于运动镜头

在VR 纪录片创作中要实现让观众沉浸其中,自主选择视角去观察,这就必须留给观众充足的时间,因此在拍摄中固定镜头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对镜头的时长要进行准确的把握。当然,并非运动镜头完全不可取,在表现一些特殊场景或者必须跟随主要的拍摄对象时,可适当采用运动镜头,但在时长方面也要充分考虑,避免给观众带来不适感、眩晕感。

例如:在VR 纪录片《流离失所》中,大量的镜头都采取了固定镜头拍摄,并且绝大多数镜头都在10 秒以上,确保观众能够有选择的时间去观察被战争摧残的场景。该片中的一个片段,所有的难民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捡空投的物资,这一场景采用了固定镜头拍摄,时长30 秒,“难民就在眼前、难民就在身边”给观众置身其中的视觉体验。该片在表现两位主人公骑自行车的场景中、一位主人公在芦苇荡里划船的场景中都采用了跟拍的方式,“强制性”的引导观众跟随导演的视角,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很好的凸显被摄主体。但由于时间略长,在观看时观众会有明显的眩晕感。

三、VR 纪录片制作新方式

VR 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已经明显区别于传统纪录片,那么在制作方面,也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制作。VR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沉浸式、交互式,因此在后期制作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制作。

(一)剪辑节奏慢下来

纪录片的剪辑节奏是由每个镜头之间的切换速度决定的。传统的纪录片会根据影片的叙事发展、情感变化等的需求来调整剪辑节奏。VR 纪录片则不同,在VR 纪录片中镜头之间切换的频率要低,镜头之间过渡要缓慢,要给予观众观察感受的时间。VR 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节奏是缓慢的,如果节奏太快观众是没有时间观看整体个场景,也无法清晰寻找每个场景的主要信息,这对VR 纪录片的叙事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VR 纪录片《流离失所》中整体的叙事结构较为单一,叙事节奏较为缓慢,镜头之间的剪辑频率较低,这种方式削弱了叙事,强化了感受,确保观众能够沉浸在每个场景中。该片在镜头衔接方面主要采用淡入淡出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VR 纪录片的纪实性,还能提升观众观影的舒适度。

(二)声音设计更为重要

VR 纪录片是要通过VR 交互设备进行观影的,例如VR眼镜、VR 头盔等,它会把观众的视觉跟听觉封闭在影片所呈现的虚拟环境内,观众主观的进行观影画面选择,镜头叙事的作用大大减弱。因此VR 纪录片的声音设计就更为重要。声音设计是VR 纪录片导演主观创作的重要方式,VR 纪录片的叙事发展、场景转换、营造节奏、烘托情绪、渲染氛围等都可以借助声音的设计来完成。

VR 纪录片《流离失所》中的旁白使用采用主人公第一人称主观视角,直接以观众为交流对象,对故事的时代背景、内容、人物心理活动等做相应的解释说明,接连时空推动剧情发展。在本片中主人公第一人称旁白对该片的叙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背景音乐具有渲染情绪、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内心、深化主题等作用。镜头呈现较弱或无法呈现的情绪意境,都可用背景音乐来进行表达,从而提升影片的艺术感染力。VR 纪录片《流离失所》给观众呈现了被战争蹂躏区地的真实样貌,因此片中的背景音乐整体基调偏低沉,给观众一种凝重、惆怅的感觉。但在孩子们骑自行车玩耍、坐在满载蔬菜水果的三轮车上等场景中,音乐在低沉的基调上多了些轻快明亮。这种声音设计能够充分的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从而强化观众沉浸式观影感受。

在传统纪录片创作中,同期声的录制使用是体现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重要表现手段,VR 纪录片也不例外,并且VR纪录片对于同期声录制的要求更高。VR 纪录片的同期声是要多层次、多方位录制,实现环绕立体的声音效果,声音的好坏直接决定观众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在VR 纪录片《流离失所》中专门采用360 度空间音频录音设备,其内部采用了4枚严格匹配的ke14 话筒极头,并以四面体方式排列,从空间的一个点来拾取环绕声,录音设备与拍摄设备位置保持一致,确保声音与画面高度匹配。

四、目前VR 纪录片创作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VR 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360 度全景相机,因此拍摄场景内的所有的画面信息都将被记录,灯光造型作为影视创作中重要的造型方式,在VR 纪录片创作中却变成了短板。如果灯光使用不谨慎,很容易就造成穿帮,后期制作中也很难进行处理。虽然VR 纪录片创作者在努力的避免灯光穿帮的问题,但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灯光造型依旧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VR 纪录片全景拍摄的状态下只能在相机顶部很小的范围内放置光源,如果是外景或夜景这种打光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来说VR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灯光问题亟待解决。

当下大部分VR 纪录片作品做到了视觉、听觉的沉浸式感受。换言之,VR 纪录片还不具备交互性、多感知沉浸式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感受是多层次的,我们利用我们的独特感官例如: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来感受这个世界。VR 纪录片要想实现完全沉浸,就应该实现这些方面的感受。比如说我们观看一个阴雨绵绵的场景时,我们的身体是应该能感觉到雨水与潮湿的;在观看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时,我们是要能感受到炮弹爆炸的震动的,充分模拟影响观众的感官,是VR 纪录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新的方式能够使得观众全身心的沉浸在VR 纪录片导演所制造的梦境中去,尽情享受最为真实的体验效果。当下我们还是以视听为主,不能完全沉浸,长时间观看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和眩晕,因此当下的VR 纪录片时长大部分在10 分钟左右。现如今VR 纪录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及VR 技术的发展,VR 纪录片一定会有很大的突破,从而创造出更为显著的成就。

猜你喜欢

流离失所全景纪录片
雨夜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全球流离失所者人数创70年来最高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数据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