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1-15刘书怡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编导电视新闻

刘书怡 天津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电视仍是人们精神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观众的审美水平与娱乐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视节目缺乏新意,无法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各种短视频充斥在我们的身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电视编导若仍采用传统的节目创作思路,必将被时代所抛弃。为此,电视编导应与时俱进,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增强创新思维,积极创新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力。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的主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速度迟缓,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日新月异,通常新闻广播电视节目还没有完成剪辑,有关短视频就已在互联网上到处传播了。短视频新闻模式极大满足了人们对新闻“新”的需求,借助网络的快速传播特点,短视频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了,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公众了解新闻的主要渠道[1]。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通常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处理,包括编辑、采访、剪辑等环节,最后播放环节还需要安排相应的播放时段。相对于短视频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新闻传播速度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部分人会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去了解新闻,而这些新媒体平台带走了传统媒体的大多数受众。

(二)节目内容僵化,难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新媒体时代公众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观看,而新媒体平台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包括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科技、萌宠等项目,公众可根据需要选择观看的内容。这极大满足了公众不同的需求。同时,大家可在评论区发表个人意见,有极强的互动性。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则显得比较僵化,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覆盖面相对较窄,公众可选择的范围较小;第二,广播电视节目是播放制作好的节目,缺少与观众互动的途径;第三,节目内容形式较为刻板,生动性不足[2]。上述问题导致越来越多人选择新媒体,而不再观看广播电视节目。

(三)广播电视编导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队伍中有不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编导,他们是骨干人员,已熟悉了视频制作的方法与经验。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种形式固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已丧失了竞争优势。这些骨干人员年纪比较大,传统的工作理念与固定的工作模式很难改变,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年轻的电视编导一般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处于从属地位,即便有新的想法,也难以全部实施。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逐渐丧失了吸引力与竞争力,也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局面。

二、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主要原则

(一)内容至上原则

对于媒体而言,“内容为王”是永不更改的真理[3]。无论身处何种时代,对于任何媒体而言,内容都属于核心竞争力。对电视节目来说,内容属于其根本,电视编导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明确内容重心,才能在质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新媒体时代各家媒体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为此,电视编导需要挖掘独家的新闻内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让新闻内容与传输速度得到拓展,也让传播对象从观众变为用户。在新媒体时代只有打造出高品质、专业化的新闻节目内容,才能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二)内容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属于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与核心价值,由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报道,电视新闻才拥有较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4]。这是当前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一大优势,电视媒体需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电视编导应遵守这一原则,充分调动电视视听的不同元素,获取真实的声音,为观众呈现真实的新闻事件。

(三)不断提高电视编导从业能力原则

电视编导的业务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编导,不仅要有认真、敬业的职业态度,也要有与人合作创新的长远眼光[5]。电视编导的专业素养必须过硬,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在存在危险因素的环境中采集有用信息,并反馈信息,从而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素材。为此,电视编导必须重视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学习,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编导工作要求。

三、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施对策

(一)树立“受众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意识

新媒体时代电视编导思维创新必须坚持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系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受众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了解受众的不同需求。同时,电视编导要转变思维,通过大数据获得受众喜好与习惯,更改电视新闻节目栏目设置,加强对新闻热点资讯的推送与传播,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尽量留住观众。在调整电视新闻栏目的时候要保留电视新闻栏目的特色,发扬栏目的传统优势,逐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品质”。

(二)打造“全媒体式”的话语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编导需改变传统狭隘的话语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全媒体式”的话语模式。一方面要保留传统媒体的优势话语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对接新媒体时代,跟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满足公众的生活习惯,积极创新电视新闻的话语方式[6]。比如,把媒体信息融入到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制造与观众互动的机会,鼓励观众参与到新闻互动中,从而增加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就言语形式来说,既要保持新闻的严肃性,也要适时融入一些幽默、有趣的元素。另外,电视编导还需创新话语方式。从内容上来讲,除了要精彩地讲述新闻内容,更需要把晦涩、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从受众上来分析,过去电视是新闻的主要传播平台,电视编导占据新闻内容与传播的主导权,受众往往只能被动地去获取新闻,可选择的空间较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时空界限被突破,受众也获得了更多“说”的权利,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新闻编导可通过网络平台留言栏了解受众对新闻栏目的意见与建议,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并正确引导舆论风向,构建“全媒体式”的话语模式。

(三)新闻内容呈现形式多元化

在网络环境下电视编导必须一直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不管媒体如何升级换代,电视新闻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服务这一本质属性是不会改变的。为此,电视编导在遵循“质量为王”这一思维的基础上,要严格筛选新闻内容,精心进行编制。同时,电视编导要融合惯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基于职业惯性与其它原因的影响,不少电视编导在节目创作中都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延续之前电视节目的风格与内容。这会影响到观众的观感体验,最终降低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为此,电视编导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去找寻新的创作灵感,在创作中保持个人的创作风格,并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电视节目,丰富电视节目的表述方式,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组合在一起,让观众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体验[7]。同时,创新电视节目呈现方式,选择观众喜欢的形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让观众在观看新闻节目的时候获得新鲜感与满足感,从而拓宽新闻节目的传播力与深度,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四)构建“艺术化”的创新思维

伴随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信息需求也逐步提升,不仅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也希望获得艺术享受。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正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因此,电视新闻编导需转变单一化技术思维,防止习惯性思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品质,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思维。在素材内容选取方面,需树立艺术化思维,在保留电视新闻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更多新颖的内容素材,丰富节目内容,增加节目亮点。就新闻画面呈现而言,需不断增加电视新闻制作的审美元素,借助视觉传达技术,使画面效果更丰富,提高画面的情感表现力。同时,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提升新闻内容的可看性,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得到艺术般享受。如今,新媒体虽然传播新闻信息快速便捷,但篇幅简单,缺乏深度性,难以满足对新闻信息深度需求的市场,而且这也导致了一种“新闻速食”现象,对社会发展有负面影响。电视编导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可以弥补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不足,也能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并有利于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品牌。

(五)提升电视编导的创新观念与创新能力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媒体传播方式也快速发展。为此,电视编导人员需要主动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各种新技术与新知识,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一名好的电视编导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电视编导人员需在空余时间积极学习,把握媒体行业的发展形势,了解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新技术与新知识。同时,要多向其他优秀的同行学习,弥补个人的不足,逐步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电视台要重视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利用竞争手段促使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电视台可给予电视编导一些压力与动力,采取一些竞争措施,督促他们努力工作,创新思维,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来开展工作,锻炼自己的编导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对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编导需要转变观念,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制作出满足观众需求的高质量电视新闻节目,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国内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编导电视新闻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