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词的研究价值及其动态形式探索

2021-01-15戴瑞洁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素音节词汇

戴瑞洁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色彩词是人类对色彩的感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和固定下来的结果,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词的动态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古代到现代再到当代,色彩词的变化也成为时代变迁的标志。

一、色彩词的研究价值

色彩词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词的加工润色。近年来对色彩词的研究有如恒河沙数,对色彩词的价值也从词汇功能、语言文化、认知关系等不同角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一)色彩词与词汇功能

色彩词在语义上具有模糊性。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学中》专门将色彩词列为一章进行了讨论[1]。语义的模糊性指所指对象边界的不确定性,而色彩词语义模糊性产生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首先是色彩本身具有模糊性。由于色谱是连续的,不同颜色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因而物体色彩本身就不具备纯粹性,加之色彩本身的数量和语言中色彩词的数量的矛盾,人们很难用语言对颜色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次,色彩词语义的模糊性还体现在描述主体——人身上,人对色彩的感知并不稳定,往往受到文化、时间、地点、光线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英国,英国人形容红色时一般会说“red”或者加一些表示亮暗的修饰词,如“bright”;而在中国,中国人对红色的描述就要精细的多,绯红、烟霞红、苹果红等。早晨、中午、晚上;酒吧、咖啡厅,图书馆等都有可能造成色彩词语义上的模糊性。

(二)色彩词与语言文化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成分,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言本身则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具有文化的性质和价值。不同地区的语言受地理环境影响,或庄重凝练,或鲜妍明丽,彰显了民族的文化气质。萨丕尔指出“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词汇与其服务的文化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在词汇中的某些特殊词群像色彩词、称谓词等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分析一个语言的色彩词系统,可以考察一个民族文化的历时变化。首先,色彩词词群的构成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人民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如上古汉语中的基本色彩词“幽(黑)、白、赤、黄、青”等[2],最早在殷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的采矿、纺织、印染等在商代甚至商代之前就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次,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对色彩词的创造及使用自然也有所差异。通过比较色彩词的历时共时变化,可以探究民族思维的横纵变迁。另外,色彩词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白色在中西方的理解上就有所区别,中国人在葬礼上穿白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而在西方在葬礼上穿白色就十分的不礼貌。相同的色彩词在不同民族中、不同人群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象,这也折射出了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倾向等的不同。

(三)色彩词与认知关系

语言能够沟通并传递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色彩词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能够记录并传递人类对色彩的认知。1969年,美国学者柏林(Berlin)和凯伊(Kay)提出了人类色彩认知的普遍顺序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语言的色彩词的变化是一个普遍的进化过程,即如果只有两个基本色彩词,是黑和白;若有三个,就是黑、白、红;如果有四个,就再加上绿或者黄[3]。色彩词的发展是严格按顺序递进产生的,即如果有了绿色,则黑白红必然也存在。同时,文化在人类对色彩的认知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因而人们对色彩的关注点、关注程度以及对色谱的划分也不甚相同。研究色彩词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对预测色彩词的未来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色彩词的研究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色彩词的命名和使用、色彩词的时代性等都是可以继续发掘的领域。而对于色彩词的各方面研究价值我们更应当结合起来分析,不同方面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比如语义的模糊性与认知之间互为解释,语义的模糊可能造成人们的认知出现差异,人们的认知偏差反过来又导致语义的模糊。加之新时代的到来,色彩词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尚有许多未知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二、色彩词的古今演变

词汇的历时动态运动情况是词汇发展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方面。从古到今,时代在不断变化,词汇也处在历史的渐变过程中,对于汉语中色彩词的古今历时变化,试从造词、构词及其语用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古代汉语中的色彩词

在古代,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简朴到精致,从单一到多元,生活的丰富也推动了色彩词的出现。古代中较为常用的颜色词有:黯、赫、黛、黑、红、绯、赤、朱、丹、蓝、绿、白、黄、褐、灰、绛、紫、彤、青、碧、苍22 个。

从构词上来分析,古汉语中的色彩词以单音节词为主。黑、白、红、紫、褐、青等。单音节色彩词是由一个表示颜色的语素构成,是汉语中最单纯、也是最基本的颜色词。它们数目不多,但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语言中的其他类型的颜色词基本上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颜色词的变化形式是由单音节形式逐渐向多音节变化。在唐代已经有了双音节颜色词的雏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

“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忘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彩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4]

文中的“丹绿”“曾青”都是双音节色彩词。而到了明清时,双音节、多音节颜色词已经大量产生并使用。

从使用上来分析,颜色在古代作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颜色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南北朝时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的颜色有所区别。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五品官员着绯色官服,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八品九品的小官只能着青色官服。而且由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黄色被确立为皇室才能穿的颜色,百姓不可以穿黄色。

(二)现代汉语中的色彩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诞生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色彩词。现代汉语中的色彩词是将从古汉语中承续下来的单音节色彩词作为构词语素,采用复合式构词的方法,创造出的新型复合色彩词。目前可以根据构词类型将现代汉语常用的复合色彩词分成两类,即前附加式色彩词和后附加式色彩词[5]。

1.前附加式色彩词

由表示色彩义的构词语素前添加修饰性成分构成,按其内部构成成分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形语素或动语素加上颜色语素构成。如鲜红、嫩黄、通红、浅绿、幽蓝等。

(2)由两个表示颜色的语素构成。如灰白、青绿、紫红等。

(3)由名语素加上颜色语素构成,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如雪白、蜡黄、草绿、铁锈红、宝石蓝、鸡血红等。

(4)X 色型。如酱色、茶色、米色、橘色、卡其色、肉桂色、樱桃色等。

2.后附加式颜色词[5]

由表示色彩义的语素后面添加修饰性成分构成,不仅表现了色彩的丰富,也体现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1)单音节色彩义语素+双音节词缀。白花花、白皑皑、灰蒙蒙、绿油油、金灿灿、金闪闪、红彤彤、粉扑扑、粉嫩嫩、灰蒙蒙、乌油油、黑黝黝、黑乎乎、青挺挺、黄蜡蜡等。

(2)单音节色彩义语素+三音节词缀。黑不溜秋、黄不拉几、黑了吧唧、紫不溜丢、黑咕隆咚等。

三、当代汉语中的色彩词

当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认知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产品如手机、汽车、美妆等的生产销售都与广告业紧密联系,因而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修辞效果的复合式色彩词。

(一)广告语中出现的新兴复合色彩词[6]

1.手机广告语中出现的复合色彩词

玫瑰金、钻雕金、铂光金、落日金、流光金、枫叶金、太空灰、极光银、珊瑚蓝、钻石黑、天际银、月影白、白色恋人、陶瓷白、仲夏紫、紫玉幻境、魅焰红、蜜语红、苏音蓝、幻夜黑、曜石黑、樱粉金、绮境森林、草木绿等。

2.汽车广告语出现的复合色彩词

爱琴海蓝、瑞丽红、丝缎银、暴风银、莱茵灰、水晶银、铂金灰、皇室蓝、极地白、珍珠白、天山白、苏格兰灰、星际灰、骑士银、伯爵黑、珠光黑、惬意棕、绿水晶、墨玉绿等。

3.美妆广告语出现的复合色彩词

杏橘色、梅子豆沙色、玫瑰豆沙色、烟霞红、枫橘棕、奶油番茄、玫瑰木、牛血色、金属色、蜜豆奶茶、宝藏色、枫叶红、元气小苹果、枫糖南瓜、焦糖可可、树莓浆果、糖霜山楂、烈焰蓝金等。

(二)新兴复合色彩词的特点

1.外在表现形式

音节结构上较之以前明显复杂,以三音节词语居多,也有四音节、五音节等多音节词语。传统颜色词中较少有多音节色彩词,即使有也多是“灰沉沉”“绿油油”等进行语素简单重叠的词语。

2.语义内部特征

除了音节的增多,新兴复合色彩词中的修饰语成分更加多样,出现了传统词汇中从未有过的表示文化和心理层面的语言符号,如中国红、湘妃红、惬意棕等。这些现代化的修饰语成分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商品的内在特征,而且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也纳入考量。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广告语中的色彩词在造词之初便被赋予了明确的语义指向性。有从正面评价消费者所具有的特点或者他们希望自己具有的个性的,如“高贵紫”“时尚绿”;有体现商品的外观或表现商品的质量、品质等的,如“月影白”“恒久蓝”“摇滚紫”[7]。其中,如“皇室蓝”“骑士银”等还具有语义指向的双向性,既表现了商品的颜色特征及品牌特质等,同时还满足了消费者心理对彰显身份地位的需求。

3.语用功能

(1)扩充了词汇数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它是对传统颜色词在社会表达需要上的补充,使语言显得更加圆融生动。例如,仅用“大红”“深蓝”等描述一个事物时,显得语言死板,没有活力,而使用“魅惑红”“幻想蓝”等则会给人很大的幻想空间。

(2)提高了语言交际的有效性。新兴色彩词给予消费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避免了和商家之间烦琐的沟通过程,这种通过可能引发的联想获取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的方式,实现了一种更为情感化的精神交流,使得表达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现代社会口红的颜色越来越多样,对两种差不多的颜色“玫瑰豆沙色”和“梅子豆沙色”,商家通过前面赘述修饰语表明两种颜色之间细微的区别,便于消费者挑选,从而提高了交际的有效性。

四、结语

词汇及语言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索色彩词的研究价值有利于对社会中语言系统的构成建立清晰的认识,分析色彩词的历时演变及其不同阶段中功能的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分析个体的认知功能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变化。随着时代向前发展,色彩词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推进和补充。

猜你喜欢

语素音节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看音节说句子
词汇小达人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