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
——探求维度与空间交融的非常规材料

2021-01-15郑淑珺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体维度服装

郑淑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州 350200)

一 概念的界定

(一)维度与空间

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包括0维、1维、2维、3维、4维。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也指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与宇宙空间。[1]立体裁剪范畴中的维度和空间不存在明显的概念区别,是指从纵向和深度对作品造型进行塑造和延展,这种塑造和延展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不必拘泥于作品制作时所使用的人台的局限,也避免操作过程中仅仅着重于一个面或一个局部,而忽视了作品是由多个面互为关联的整体。

(二)非常规材料

非常规材料是指除常规服装面料之外的所有材料,包括工业材料和生活用品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①这里的五材,即指构成自然万物本质元素——金、木、水、火、土。这是自然万物为所有的工艺创造活动提供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材料的物理性质通常指一件材料的外形、样貌、色彩、结构等。一般来说,物理性质是可看、可摸、可听、可嗅的。在创意服装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基本原则,比如什么场合、什么人穿、塑造什么形象等,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灵活运用[2]。

(三)创意立裁

立体裁剪源于西方,区别与服装平面结构制版并与其相辅相成,共同承接服装从设计到成衣实现的重要过程。立体裁剪以无纺布或胚布作为媒介,通过学生的设想与结构原理的知识储备直观地在人台上进行手动操作,塑造出与设计构思接近的款式形态,并与人体工学特点相契合[3]。

创意立体裁剪是由立体裁剪发展至今派生出的一种服装结构裁剪与制作方法,相对立体裁剪而言,创意立体裁剪突出“创意”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操作中要不断挖掘设计可能性,不时迸发创新激情。在创意立裁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材料、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维度的变化、制作方式等因素都会随着操作的进行而产生可变性,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直接作用在操作过程中本身就使得立裁成为能够激发新思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意立体裁剪就是在各种因素变化碰触中,激发学生从多种角度考虑造型的实现并进行空间和维度上的不断探索,眼、脑、手并用,让技术与艺术能够恰到好处的结合并衍生创意作品。

二 我国立体裁剪教学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服装专业相对于国外来讲还比较年轻,跟其他相对成熟的设计专业相比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创意立体裁剪近几年才融入立裁课程体系中,未在国内所有的服装专业中形成普遍必修课,创意立体裁剪的课时安排也较为有限,大多数学校仍徘徊在以立体裁剪基础作为重点的课程教学层面。以“造型联想”为立裁课程实验性教学主导的北京服装学院是目前众多服装院校中较为特色的立裁训练课程。通常教师都会采用传统的折纸方式来作为教学操作手段,通过多种折叠和裁剪方法使立裁面料产生类似折纸形成的造型效果,从表面上看课程像是突破了传统选取稍加变化的服装结构作为立裁课程目标进行训练的方式,但是这种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仍然十分单一与固定,无形中忽略了立裁能够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无限启发和创意的可能性。

三 改革目的及意义

创意立体裁剪能够眼、脑、手并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立体裁剪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实现学生自己的设计初衷。通过非常规材料的使用,学生接触到服装面辅料等常规材料之外的材料,拓宽设计思路,换角度思考服装作品成立的可能性。

多半学校的立裁教学体系侧重于服装造型基本设计能力和成衣结构逻辑思维的培养,将立裁训练视为推动学生认知服装形态及塑造基础结构的必要学习过程,而忽略了对制作材料的多样性考虑。而本项目的研究侧重于非常规材料在空间与维度中展现造型的张性,结合立体构成、材料再造等课程来塑造创意服装形态,丰富课程内容,开拓创意思路。

四 创意立体裁剪教学主要改革举措及实践过程

(一)改革举措

从培养创新意识角度出发的创意立体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为低年级学生搭建“形体”“维度”“空间”三者关系的认知路径,横向上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纵向上体验服装设计本质——原创设计造型的衍生规律,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宏观上创建学生设计思维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具备“软雕塑”的创新造型能力,生成正确的空间与维度观念,在设计的原创思维和技术不断推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衍生出创意造型,解决样板转化、工艺制作等问题,沉浸中不断由浅及深汲取专业知识,继而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统化并强调课程学习关键环节加以技能的拓展与延伸。

1.建立系统性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融合空间、立体、维度三者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学生与人台的互动贯穿始终,操作随着创新思维而不断调整,强化创意与激情在整个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结合非常规材料、色彩、肌理等因素的变化,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发生机制及形态生成逻辑。将整个课程项目化、整体化,在整体中进行细致分解,有针对有创新的操作阶段性任务,每一阶段的进行同时又是对整体效果的逆向思考,由表及里,将原创思维大胆发挥加以发想尽情表达在创意立体裁剪课程中。

2.强化关键点

(1)运用理性规则加以感性发想

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感性创意发想往往更能够顺畅进入操作状态,这是创意立裁需要的关键状态。提取灵感元素之后从服装原始造型结构出发,进入结构线,渐入面,进而生成局部廓形与整体造型,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感性发想,在理性规则的指引下慢慢向整体发散,不断延伸,随之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紧跟渐渐开阔,创意发想也愈加明朗,反过来作用于理性思维,冲破固有形式所带来的阻碍,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促使设计创意不断衍生的无限可能性。

(2)在形体之外表达“空间”

人台与面料之外的维度是无限的空间,学生能够无限延展服装结构造型,而非固有的思维定式,将面料附着于人台之上的合体、宽松或版宽松结构,或是局部的褶裥与波浪等缺乏张力的廓形,如此束缚了学生对结构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形体之外的空间该如何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学生对空间造型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从立体向空间维度的延伸成为学生空间造型塑造能力的关键。

(3)强化类型化教学

从局部到整体、平面与立体互动、单一元素到整体造型衍生,多项类型化教学操作让学生能在立体的结构上了解服装的空间感、体积感以及展示效果,利用非常规材料对整体服装进行综合考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作力以及增强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3.预留拓展性

教学改革计划中系统化地引导学生完整体验一次从灵感元素概念生成到创意设计方法实验演进,以创意立体裁剪课程内容作为一个大项目,引入非常规材料挖掘立裁造型创意的可能性,启发学生新思维。立裁技术行为与艺术衍生这一互动设计的思维操作方式,使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从固有结构更好地向设计方向延续。

(二)创意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实践过程

创意立体裁剪教学如何在维度和空间的拓展中实现非常规材料的造型运用,以及在“维度”与“空间”概念的传授中如何引导学生从“维度”与“空间”概念逻辑生成到设计方法演化,挖掘立裁过程中的设计衍生的操作方法,拓宽服装创意造型的思路,对当下创意设计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

学生大量的了解和欣赏后现代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打破用面料来塑造服装的常规制作方法,暂时忽略服装服用性能的限制,调动想象力,利用诸如工业与生活用品等各种唾手可得的综合性材料[5],例如瓦楞纸、包装绳、泡沫、胶片、别针、易拉罐、螺丝、木条、竹片、聚氨酯发泡剂、亚克力板、焊丝、光碟、磁带、羽毛、人造橡胶等。

首先,学生要对创意立体裁剪作品进行构思,一方面考虑材料的选用,另一方面考虑作品造型,这就需要学生先画出设计图,将作品的效果图包括作品中的造型、细节、肌理详细地绘出,在效果图旁标注清楚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所采用的材料,其次将整个效果图大致的颜色进行规划。

接下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制作小样,所谓制作小样,指的是对作品细节及肌理部分的造型先进行前期的试验,特别是对非常规材料进行改造后效果的确定,经过反复尝试、试验,制作出符合设计意图且令人满意的效果,以A4大小为宜。由于非常规材料极少用于服装创作中,尤其是服装专业学生对非常规材料的使用及性能更是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作品的不可控制,超出自己原有的设计和想法,甚至是背离作品。因此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将决定整件作品下一步的创作走向。

在小样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边尝试制作,边了解自己所使用的非常规材料的性能,比如有的同学会选用喷漆,漆含有挥发性物质,对一些被喷的材料会有腐蚀性,而且喷这类动作较为随意,不好控制,更需要多次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如何使喷更好的在可控的范围内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喷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再比如有的同学选用塑料调羹,塑料调羹比较坚硬,服装作品从根本来说是带有曲面的,如何使塑料调羹能够有一些造型上的变化,不至于形状的单一,那么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用火来烤,利用调羹受热柔软的瞬间调整其形状,这就需要学生反复进行试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调羹调整到符合作品要求又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小样制作的优劣可以预见整件作品的好坏,建立在有前期小样制作基础上的作品能够更加成熟完善,甚至超出小样的效果。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颜色,一件作品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颜色,其次才是造型,进而是细节、肌理。作品的颜色需要在整件作品的情况下考虑,这就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作品颜色的把握要区分主次,比如作品局部存在渐变色,局部离不开整体,渐变色的部位要跟整体会融合,特别是衔接处。学生可以在整件作品做到六七成之后,用消失笔在作品上面对颜色的分布大致标记一下位置,初步上色,选取片区或将主要部分颜色先做好,接下来继续完成作品,基本完成的时候再进行一次前面的步骤。总之,颜色的制作要跟整件作品的制作结合在一起进行,千万不能分离开来。

非常规材料制作立体裁剪的过程,其实就是材料二次设计与服装立体构成相结合的过程,对于材料的使用其实可以更为广泛、多种,在制作小样的时候可以选取多种材料进行综合试验,甚至可以和一些有机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反应,改变材料原有的面貌,使作品更具有创意。在空间造型上除了对细节、肌理进行小样制作的尝试之外,对作品的各个维度造型也可以进行小样尝试,比如局部结构的缩小化试验,用替代材料进行简单的先期塑造等。通过造型、细节、肌理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小样制作的试验,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

五 结语

基于“立裁”形制之上的创意立体裁剪课程,为学生搭建出维度与空间交融中灵感的碰撞与设计的表达,在眼、脑、手协助互动间不断激发设计思维、拓宽设计思路,这种反复构思、不断塑造、重复修改与实验的过程深入浅出地训练着学生的发想与实践的思维记忆。实际上,创意立体裁剪本身并不具备这种沉浸性,它需要学生一开始就带着创意发想进入操作状态,并且贯穿始终。然而非常规材料的使用能够带来更多操作沉浸体验和制作的快感满足,学生直接在人台上近似立体构成般的操作,维度与空间不受限制,创意思维也跟着二者无限延展,直观且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这些环节密切关联、由浅入深,既能满足技能学习的渐进性,又能实现创意在互动中的不断迸发,对今后服装教学与创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浦卫忠、龚抗云、于振波、胡遂、陈咏明整理,杨向奎审定 《春秋左传正义》卷38<襄公二十七年>,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065页。

猜你喜欢

立体维度服装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让人心碎的服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念个立体咒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