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心理救助策略

2021-01-15马会梅刘一颖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生观性格个体

马会梅,刘一颖,邓 敏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 自我意识的救助策略

自我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心身状况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1]。西方心理学从不同的方面提出过许多不同的自我意识分类,在形式上,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是自我调节的基础,自我调节则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伴随着自我体验而发生。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青少年在艰苦困窘的生活环境中,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强大压力下,心理健康水平时常处在薄弱且危险的状态。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常常会因为不良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误判,造成自我意识混乱,对于很多的问题和事物的看法开始出现偏差,发生问题行为。当正确的自我认识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最终造成自我意识混乱,问题行为接连不断。所以,自我意识救助是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征程中的必经之路。

(一)提高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是个人对自己及自己和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关系的认识。青少年在长期不完善的认知结构影响下,对自我有着负面的、不正确的认识,这会直接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发展。一个人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坦然接纳自己的现状,建立合理可行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拥有承担社会赋予自己责任的信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规避利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看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于后期努力改正加强。这种正确的自我认识不仅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成功体验,同时也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数。提高青少年正确的自我认识,是维护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开端,也是其在维护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矫正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二)培养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情感问题,它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爱、自豪以及幸福感、责任感、成就感、羞愧感、委屈感、愤怒感、内疚感等等。个体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自我观察,通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意愿和梦想等内部感受的觉察,做出初步分析、整理、归纳,进而上升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外貌、理想、观念、需求、动机、行为、品格等做出评断。在此基础上,个体需要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做出体验,进而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起到引发、维持或抑制的作用。不良的自我体验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直接因素。

青少年在不断实践、维持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跃跃欲试,想要检验自己努力的结果如何,自我体验便登上了舞台。通过自我体验,了解自己的心态,再次评价自己,并采取实际有效的方式方法干预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积极的自我体验,不仅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适时进行调节,把自我认识内化为青少年的需要和信念进而指导青少年的言行,还可以伴随自我评价,激励个体从事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抵制问题行为发生。培养青少年积极良好的自我体验是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三)加强自我调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工作、学习中难免会遇不顺,烦躁、焦虑、不知所措等情况,每个青少年都在所难免。若是一概采取消极、回避、自暴自弃的方式对待,成年累月下来,身心必定千疮百孔,常人如是,青少年更甚。因此,正确的自我调控能力在此就发挥了其价值。

自我调控是个体自发对自己行为、思想、言语及心理活动等进行有目的的调节。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体验,伴随着自我评价,进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期望改正的心理驱使下,主动提出目标,并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心理或行为实践,达到心理预期的过程即是自我调控的过程。

青少年在积极良好的自我体验后,肯定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矫正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以行动反复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满意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有效的自我调控则成了维护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迈出这一步,将会极大地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将要迎接的便是希望满载的崭新明天。

二 人生观的救助策略

每个人针对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见解或想法,我们对于自己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就是我们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它表现在我们对于幸福、苦乐、生死、荣辱、恋爱、婚姻、事业等的主张和立场。社会上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同,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现状下,人的直觉和感受会发生变化,人生观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或趋于好的方面,或趋于令人悲哀的方面。青少年的人生观有时充斥着一种灰暗的色彩,消极、失望、孤独、悲哀等灰暗的人生观诱发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正确的人生观对人们的人格和实践能力时刻起着规范作用[3]。矫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必须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宽容地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人生观

人生要过得宁静而自由,关键在于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青少年作为一个社会人,往往会遭遇太多的不公、诘难、指责、非议、纠结、诽谤、陷害……甚至是毁灭打击。如果青少年学不会宽容,心灵的毒蛇就会时刻撕咬自己的灵魂,怨恨、发怒、不平、懊恼,甚至大动干戈。青少年对过往的时代和“得罪”他们的人充满怨怼,内心久久不得平抑,愤怒的仇恨往往会诱发问题行为。教育青少年宽容地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人生观,必能安抚青少年受伤的内心,进而遏止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二)快乐地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的人生观

快乐是幸福的源泉,快乐是美好的代言。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必定拥有一份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的热忱。青少年跻身于这个世界,周围环境必然影响着他们每一天的生活,他们的行为也在不断改变着周围的环境。生活不可能亘古不变,或经历坎坷,或一帆风顺。面对种种际遇,有开心的、有伤心的,有骄傲的、有悔恨的,有希望的,有失望的……青少年只有维持一种快乐的人生观面对这些际遇,心灵才会得到放松,明天才会更加美好。青少年在诸多消极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对于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的“鸿志”逐步被现实消磨,生活的不愉悦造就了他们悲观的人生观,最终逐步导致青少年失去斗志,发生各种问题行为。教育青少年快乐地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的人生观,有助于青少年重拾信心,直面困苦,迎难直上,创造崭新未来,坚决抵制问题行为。

(三)心怀感恩地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的人生观

人从出生就得开始学会感恩。人生短短几十载,要感恩的太多太多。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生育之恩,家人的养育之恩,亲友的关爱之恩,教师的教导之恩,同伴的陪伴之恩,同事的互助之恩,社会的培育之恩,国家的安保之恩……。我们只有知道自己到底得到了多少,才会明白自己需要付出多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表达给那些我们需要感恩的人,我们的心灵才会得到升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青少年因为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常常会对社会、他人心怀芥蒂,会不自主地忽略自己所得到的,放大自己所付出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感,继而发生问题行为。教育青少年心怀感恩地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的人生观,使青少年正视付出与得到的辩证关系,可以防止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 价值观的救助策略

关于价值观的概念有很多,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均对其作过定义。价值观可以定义为是个体对于世间事、物在自己心中所位列的好坏主次之分。价值观反映着个体对事物是非、功过与重要性的评价,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实质是事关生命意义和生存根基的矛盾和冲突[4]。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着个人所看重的事物表象不同,人生追求不同。正确的价值观,能支配和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影响个体动机模式;能反映个体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帮助个体在不断地自我检验中成长。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是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顶梁柱,是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一)对待名利正确的价值观

因为没有,所以想要拥有,这种心态属于人之常情。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往往对于名与利有着高于常人的欲望。当这种欲望无限膨胀,就容易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用道德来交换想要拥有又不曾拥有过的名利,发生问题行为。而为这昙花一现,如水中月、镜中花般的名利付出的,将是自己的道德与良知,还有那个原来的自我。彼时,一切得到的通通化为泡影,一切逝去的却永不复来,这个代价将会成为青少年一生的痛。所以,青少年对待名利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名利问题的思想上开阔一些、淡薄一些、超脱一些,不为名“缰”所累、为利“索”所缚,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保持自我的道德人格,抵制问题行为发生。

(二)对待权力正确的价值观

关于权力的定义,国外学者彼得·布劳、马克斯·韦伯、罗杰·科特维尔等人,以及中国学者周永坤、林吉吉、张循理、邓楚开等人从不同角度均对其做了相关阐述,其核心部分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即权力体现着一定主体的支配力量。通过分析比较,在切合青少年这一主体的前提下,决定采用邓楚开关于权力的定义。邓楚开认为,所谓权力,即“一定社会主体凭借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从而具有的使其他社会主体服从其意志的一种支配力量”[5]。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支配欲望,这种欲望的发泄需要以人的权力为依托,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权力的追逐从未停歇。

青少年因长期处在一种被支配的地位,其支配人的欲望较之常人更甚,对待权力的追逐好像永远没有满足。一旦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权力,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将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不甘全部施压在他人身上,造成专权滥权,甚至是腐败等问题行为。这不仅仅是青少年个人的毁灭,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青少年问题行为教育过程中,应强调青少年对待权力的平常心。

(三)对待生活正确的价值观

生活之于个人,就如同静水之于游鱼。人生存的形式决定人生活的内容。在个体的自我发展历程中,发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了其生活质量的高低。青少年因其较低的生活质量普遍对于生活存在负面情绪,“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等现象时常有之,自我放弃、威胁暴力也偶有发生,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导致问题行为发生,甚至影响其一生。在青少年问题行为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抓紧维护青少年对待生活的忍耐心,鼓励其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生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坎坷或机遇有所准备,注重精神生活,客观评价自我生活质量,为自己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对待工作正确的价值观

工作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待工作,人人都应拥有一颗责任心。青少年因其从事较之“低下”的社会工作,很容易生出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的不良心态。这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还损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青少年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就是引导他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自豪感、神圣感和使命感,对自己的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有一种敬畏心和责任感;使其明白个人的能力不在于其工作的岗位和形式,关键在于是否有敬业、勤业的信心和创业、立业的决心。无论何种工种,从小事做起,不惧艰难,扎实踏实才是成功的关键。

(五)对待世事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在长期的生活窘境和极少的人际交往中,心理的偏执感和报复感会逐渐麻痹其神经,造成对于社会的负面认知,产生问题行为。在对待世事的态度上常常过度激愤。所以才会出现2013年在钓鱼岛事件影响下,社会出现多起打、砸日系车辆的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会形象,也对青少年自身造成了不良影响。维护青少年对待世事的正确价值观,就是倡导青少年凡事多冷静思考,用理智克服冲动,多包容,以一颗平常心理智地看待世事,进而抵制问题行为发生。

四 性格品质的救助策略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6]。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性格是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其次,性格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后,性格是最能表现一个人个性差异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人的性格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在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人的性格涉及人行为的内容,它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能够反映出人道德品质的好坏。良好的性格品质是个体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个体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决定基础,是个体杰出道德风貌的集中体现。性格是一个构成复杂的化合物,它由四种不同的性格品质所组成,即性格的态度品质、情绪品质、意志品质及理智品质。

青少年在不断接触到身边消极的、负面的环境因素影响下,性格很容易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因为生活的窘迫致使其诚实变得虚伪,因为条件的限制致使其从勇敢变得怯懦,因为灰暗的前途致使其从勤劳变得懒惰,因为稀少的持有致使其从果断变得优柔寡断……这些朝着不良方向的改变会一步步将青少年推入道德毁灭、前途无望、三观尽毁的深渊,产生问题行为。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必须积极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品质。

(一)良好的态度品质

性格的态度品质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各个方面给予的态度反应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由于个体态度的对象或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态度的情境和心境是变化多端的,因此关于性格的态度品质也是五花八门的。个体对于事物所表现出的性格上的态度品质直接反映着个体对社会、集体、他人、工作和学习以及对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个体处理客观现实中各种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做出的判断。

青少年是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人,他们对于社会、集体、他人、工作和学习以及对于自己的态度都很容易走向极端,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产生问题行为。维护青少年性格上良好的态度品质,有助于青少年保持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公而忘私、礼貌待人、衷心正直;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积极工作、认真学习、勤俭生活、创新未来;有助于督促青少年勤于律己、谦虚谨慎、刻苦奋斗、自尊自爱。培养青少年性格上良好的态度品质,是防止其发生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二)良好的情绪品质

性格的情绪品质是个体在情绪活动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个体的情绪品质直接关系着个体的为人处事效率,关系着个体对于事态发展的控制能力,关系着个体心境的发展变化。青少年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于其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十分不利。矫正青少年消极的情绪情感,首要关注的即是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情绪品质。良好的情绪品质是个体积极的、拥有正能量的情绪活动的直观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组成要素之一。

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情绪品质,有助于青少年改善其自身受情绪影响的程度和情绪受抑制控制的程度;有助于青少年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有助于青少年缩短受情绪影响时间,增加工作、学习效率;有助于青少年选择积极愉悦的主导心境面对社会生活。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情绪品质,是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品质的有机组成,是预防青少年发生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三)良好的意志品质

性格的意志品质是个体通过意志努力,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个体的意志强弱与其抗压抗挫能力成正比,与其处事效率与成事几率成正比。青少年在长期失败的体验下,在饱受挫折压迫的情况下,性格的意志品质逐渐被削弱,对梦想与未来的憧憬逐渐模糊,最终随事沉浮,得过且过,发生问题行为。维护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助于青少年明确行为目的,自觉主动控制行为发展;有助于青少年在长期工作中保持恒心和坚韧性;有助于青少年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沉着镇静、勇敢果断。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发展自我,突破现状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问题行为发生的有效策略。

(四)良好的理智品质

性格的理智品质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个体在感知方面,或主动、或被动,或分析、或综合,或快速、或精确;在记忆方面,存在主动与被动之分,擅形象记忆与擅抽象记忆之分;在想象方面,分主动想象与被动想象;在思维方面,主动思维对立被动思维,独立思考对立依赖他人,深刻对立肤浅等。青少年的理智品质往往决定了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决定了青少年处事的直观依据。维护青少年良好的理智品质,有助于青少年正确改善感知方式,改良记忆方法,加强主动想象与思维,理智对待各种应激情况,有效防止问题行为发生。

猜你喜欢

人生观性格个体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猫的性格爪知道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性格描绘词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