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主要演变看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021-01-15杨甜甜宗有智

关键词:历年指导思想教学大纲

杨甜甜,宗有智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实施教学的依据。本研究对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主要演变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现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及建议,为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完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在知网,浏览器等线上搜索及历年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文件、书籍查阅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演变历程,指导思想,结构构成,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演变过程,为本篇文章提供理论基础。

1.2.2 数理统计法

将查阅到的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制作为图表,为本篇文章提供数据参考。

1.2.3 对比分析法

把统计好的历年体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演变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关异键同及其演变与社会、个体之间联系,为本篇文章提供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历年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演变与分析

根据数据搜集整理,得出表1的我国体育指导思想演变过程[1]。在新中国成立后,引进苏联学校体育思想,该思想是为满足当时“劳动卫国”目的,从而简单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乱动时期,这时期的教育事业处于停滞状态,体育课甚至体育活动被取消,更多以劳动与军事代替体育,体育思想的发展也在这段期间进入停止或混乱状态。十年动乱后,学生体质下降,增强学生体质成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于是出现了“增强体质”的体育思想。改革开放后,经济各方面逐渐发展起来,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这时候的体育思想百花齐放,涌起了很多学校体育思想,如“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等,这些体育思想从不同方面极大的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到健康,这里的健康不仅指体质健康,同时指的是心理健康。为更加贯彻素质教育理念,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名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至此,“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成为新世纪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表1 历年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演变

2.2 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结构演变与分析

表2 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结构构成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结构构成转变经历了两个大的变化,从原来的说明,大纲本文和附录三部分转变为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五部分,如表2。在1956年提出教学大纲时,当时的国情,处于未彻底解放,未进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纲的本文里只是列出了课程内容,即教材。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改革开放,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体质健康下降是当时的情况,于是在之后的教学大纲不断完善中,对于体育教学任务,课时数,教学评价等都制定了一定的标准,这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当体育“教学大纲”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意味着我国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有了一定的转变。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结构构成的转变是我国对目前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更好贯彻体育指导思想,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改变。

2.3 历年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发展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体育教学目的是不断在改变的。从体育教学目的的改变也可看出它在不断贯彻体育指导思想[4]。从建国起至2000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一直与社会相联系,也是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的体育与社会相联系,但在2001年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高身体体质,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发展兴趣等新颖的表现个人层次较强的目的,这也是我国体育课程的重要转折。至今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更加注重培养个人运动习惯,健康生活方式,体验运动乐趣等,以至于在今后体育课程的发展中,除了目前能够达到的目标,更会培养健全的人格,甚至是在体育课中锻炼自我,提高与社会大众交往的能力,可以理解为追求“完美”个体的一个过程。

表3 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体育教学目的

表4 历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演变

2.4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发展与分析

体育教学内容制定形式总体来说是历年来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改变最大的,如表4,从2001年体育课程标准颁布的开始,就完全推翻了以往的大纲中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根据目标设计内容模式。这无疑是交给体育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老师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充分配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5]。

课程由以前的执行转变为设计,课堂形式内容的不确定,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好奇心及兴趣提高,间接提高上课效率[6]。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容易出现重复,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重复的课里面浪费了学习时间,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根据调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教学任务”,也就是规定的教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重复课的,但如果学生升学,转学,学校的“教学任务”会改变,又难以避免重复教学。在未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中,解决重复教学问题,使学生学习更多体育知识,充分发挥每一阶段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是体育教学不断完善的一个大挑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

现目前我国“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及体育教学目标均是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技能的三维角度进行,不仅仅局限于体育锻炼和学习体育项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保持育人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青年。

(2)教学内容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通过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历年演变,现我国体育教学内容选取标准是为了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目标,再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这样的课程标准给了老师更大的设计发挥空间,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3)采用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模式

在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不断演变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老师带动学生的大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现在要求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养成每天锻炼习惯,今后的体育课堂也将不再是完全由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3.2 建议

(1)应更加注重专业能力提高

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设计任务交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必须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及课堂设计等专业能力。要使每一节体育课都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师应是优先考虑受过高等教育且所学专业与体育教学相关或特别了解和熟悉体育教学的人员。同时,在岗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应该被不断的检验和自我提高,使体育教学始终在自己最好的状态下进行。

(2)应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教学

尽管现在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变得更容易满足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忽视了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性。有些学校的教学任务中有确定的教学内容,但并没有在不同学校中相互交流是否在不同阶段有重复性,这样导致了好多学生到高中毕业,只学习了一两个学习项目,而对常学的基本体操内容已经开始有厌倦心理了。要注意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确定不同阶段的内容学习及项目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教学。

猜你喜欢

历年指导思想教学大纲
博物馆
菏泽市2020年气候特征分析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