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头前表演在表演专业中的教学方法及重要性

2021-01-14李卓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表演者变化过程

李卓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银幕所带来的逼真感使得在银幕后进行表演的演员要更加真切,表现得更加自然、生活化。如此在观众欣赏他们的作品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似乎银幕中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之中。艺术表演尤其是银幕前的表演,是通过科技化的媒介手段来呈现并与观众见面的。摄像设备虽然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角色的角度、距离、光照、色彩,以及配合各类成像技术使其更具艺术化、风格化,所拍摄的成片也更加真实。正是这些特点,对于演员的表演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尤其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要摆脱舞台中那种风格化的表演形式,要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自然,与自然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镜头前表演”的异同。

一、关于镜头前的表演

镜头前的表演与戏剧化的艺术表演不同,后者是通过舞台氛围营造、灯光来塑造场景,通过表演者的想象力和假定性来进行风格化的表演。但是前者的表演需要融入生活,演员需要将自己所有的活动都与真实的环境融合在一起[1]。比如在进行实景场地的拍摄过程中,在公共区域的大街上,演员在大街上行走,那么这个行走就要非常真实、生活化,与镜头中其他人的行为、动作幅度保持一致。所以可以说在镜头前的演员的外部表演,应当不超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力。而在银幕内容的拍摄过程中,也常常会有生活化的事物存在,比如走动的钟表声、脚步声、音响声、风雨声等,虽然这些声响都源自现实的生活。对于演员来说,就要求他们能够在进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无论是说话、行动还是表现都能够更加贴合于生活,与这些事物相互契合,否则就会让节奏变得不一致,塑造的人物也会缺失真实性。

从镜头的操作以及手法的应用方面,通过与演员距离的远近形成了不同的景物成像,可以通过特写、近景、全景等方式来展示不同的画面,也构成了不同的视觉聚焦感。特写时可以聚焦到演员的手、眼睛、脸部、嘴等不同的部位,而远景时则可以利用全景展现手法甚至是俯瞰的方式,让人物极大化地缩小,最终成为镜头中的一个小点。这与舞台化的艺术表演是有着直接的区分的,舞台化的表演演员们永远处于一个“全景”模式下,而观众也只能从某一个特定的点去观看表演。这样舞台表演者在表现过程中的注意力就变成了台词是否能够让观众听清、表演是否能够让观众看清的重点。在进行表演的时候需要站在更加引人注意的位置,通过表现鲜明的动作、手势以及表情,这也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的配合。而在台词的表演形式上也更加注重声调、音色以及韵律的表现。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全场观众听清、看清。但是在银幕上,这种表演形式就显得过于刻意了。由于摄影距离的拉近以及麦克风的配合,使得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更像是带着放大镜以及扬声器的表演[2]。在表演过程中如果过于刻意,反而容易让成像看着虚假。镜头前的演员,他们要表现得更加自然,而不是形式上的夸张和强调,反而越加生活化、越加逼真,在表现时更加克制以及含蓄才能够让表演更加符合镜头银幕的展现需求。

当然镜头前表演的生活化并不是说,直接将生活生搬硬套的放入艺术来替代艺术创作。他要求演员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生活为原型来进行提炼使其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然后再融入艺术性的表现方式,让所塑造的角色更加生动、形象,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不断地揣摩人物角色[3]。

二、镜头前角色塑造

(一)前期准备过程

1.剧本

银幕表演创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剧本情节的了解,为了迎合角色在不同场景中的表演需求,通过会设计出两种剧本,一种是经过编辑改编之后的文学性剧本,另一种则是结合拍摄成像需求的分镜头剧本。为了满足艺术展现的要求,文学作品会经过改编之后用于影像展示,所以其中的人物心理也会有极大的变化,原文中的很多内容会被删减和添加。而在创作剧本中则以角色的行动以及对白为主,从而使整个剧情更加符合影视艺术的创作要求。每个演员在读文学作品时的理解也会不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剧本进行充分地理解,并能够对整个剧情的关系网进行梳理,如此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角色在整个剧情中的作用,形成一个独立的人物特色。

2.内外部形象

在进行角色塑造时,还需要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时代文化、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以及对应的关系脉络[4]。比如演员所塑造的是一个古代农民的形象,那么这个就是整个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也是呈现于最外在的形象。那么所有的角色的气质、性格特点都应当向着农民这个角色靠拢。那如果角色的性格中还融入了一定的英雄特征,那么这个就是角色与其他农民所不同的个性所在。在面对外在压迫的时候,角色要表现出一定的抗争意识、反抗行为。那么从这些行为特点上就能看出,这个角色并不是唯唯诺诺、老实受气的农民。他能够和提供给他帮助的人一起抵御外来压迫,说明他不愚昧、有思想、不懦弱。那么再回头进行角色表演时,就需要将这些鲜明的性格特色赋予它,包括形象、语言以及思想。剧情中,角色终于牺牲在外在势力的刀下,那么说明这个角色还存在一定的鲁莽特质。而同时在日常生活的表演中,他比较听自己媳妇的话,虽然表现得较为大男子主义,但表现出对媳妇的尊重和爱意,这又说明他在情感方面也并非迟钝。所以通过对剧本中人物在剧情中的形象、行为等仔细地分析,能够对角色刻画方面变得更加清晰。

(二)镜头前表演时的时空变化差异

日常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全画幅的表演,它更加贴近于戏剧类的表演形式。由于没有镜头的近景、分镜的切换所以也很难让表演者注重细节方面的演示。从这一点来看,镜头前的表演与日常的课间练习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5]。

1.时间的变化

随着剧情所跨越的时间拉长,那么作为参演角色无论是排练时间还是拍摄周期都会随之加上。而对于电视剧和电影剧情来说,很多剧情跨度少则3~5年,多则上百、上千年。那么在这种时间跨度的变化中,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人们的思想习惯、行为习惯都会发生变化。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种以时间轴线为基础的剧情变化,在戏剧性的表演中会依照特定的行为方式执行,但是戏剧表演形式种的时间跨度一般不会特别大。但是如果是镜头前的演员角色,除了塑造角色本身的外貌行为特征之外,还需要了解以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情况。比如如果剧本的背景以唐朝为主,那么就要了解唐朝历史的基本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在特定朝代下的一些影响。比如,唐朝女子多以胖为美,唐朝时期佛教兴盛等都是这个朝代背景下的特征。当然还有一些小的变化,比如人物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出现容颜的变化,也可能是财富的积累或者所处位置的变化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甚至是朝代、国家的更迭等,如果在剧情中有所体现,都需要浓缩在上百场的表演中。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形,作为演员都需要去找到这个切入点。但是镜头前的拍摄是结合拍摄需求进行的,有时候拍摄的时间脉络是混乱的,在这种“不连贯”的情况下,演员自己就需要拿捏人物变化的发展脉络,如此才能够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快速地进入角色[6]。

镜头表演的预留排练时间非常短,由于各项工作的需求所以不会留下太多的走戏时间。这就对表演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台下做好充足的准备,反复地揣摩剧本,不能全部依靠走戏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2.空间的变化

和镜头前的表演所不同的是舞台表演会受到剧场或是舞台的空间限制,所以所能展现的空间变化也是非常有限的。但镜头前的表演则不会受到此类问题的限制,反而是由于技术的升级换代,比如绿幕能够呈现出更加多层次的空间。所以在拿到剧本的时候为了便于区分,会结合场次注明。当然作为角色的扮演者并不会直接看到实际的场景,只能通过想象来完成。这就要求演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角色扮演能力,同时也得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拍摄过程中很多场景都是真实的,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又会发现想象与实景之间的差异性还是很大的。同时由于拍摄的不连贯性,造成实际拍摄场景的空间应用感也是不连贯的。尽管观众在后期观看的时候觉得所有的场景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那都是剪辑之后的效果。甚至很多时候在一些打斗戏的表演中,实际的表演者就角色自己,但角色要求上还必须从身体、神情、感觉上呈现出群战或是对立的感觉,尤其是在特色镜头表演的时候,要展示的内容更多。还有一些需要借助视线、地位的特写镜头,这都需要角色不断地去琢磨[7]。

(三)镜头前的节奏把控

1.与镜头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镜头前表演的演员必须学会与镜头之间的配合,这也是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最大的不同[8]。所以,在表演过程中会结合剧本的表述,进行分镜头的拍摄,这就需要表演者与拍摄者之间节奏的契合。分镜头剧本基本上是编辑为了满足视觉需要结合剧本的实际内容进行的改变,然后将剧本中的形象从平面变得更加立体、生动,而这些呈现方式都需要通过分镜头的方式展示。所以可以说分镜头的剧本是每个环节的工作台本。导演需要参考它来控制时长、拍摄地点、技术应用要求等,同时将所有的要求下传到每个人。而作为角色的扮演者,就需要对角色进行充分分析,去理解分镜头下角色应当呈现出的内容。

在表演一段问题得以解决的兴奋场景时。为了能够让画面更加饱满,在表演的过程中会用到不同的镜头,利用长焦镜头进行全景拍摄,演员进入引入内容。此时如果演员的表演幅度过小,不仅无法展示出变化,反而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角色的兴奋。所以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动作要夸张,声音也要夸张。才能在远景镜头中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变化。而当演员和大家会合之后,要讲述所谓的“方法”时,导演会用到中近景以及特色的拍摄方式,前期会留出一个大全的场景,需要演员用充满兴奋的肢体语言跑进画面中。但这个时候由于镜头的变化,演员的表演就需要相对收敛一些。为了能够切入镜头导演会预先划定一个固定的位置,演员在这个区域内的表演就不能幅度过大,否则镜头就无法跟焦[9]。而到后面讲述时会切入近景镜头,此时考验的时候表演者的面部情绪表现力,情绪过大或是不足都会在画面中放大,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此时就必须控制好面部情绪。这都是需要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不断地去推敲去练习才能够理解的技巧。

2.与其他演员的配合

在镜头前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除了表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还需要做好与其他演员之间的配合工作。很多剧情中都会存在不同的人物关系,包括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同时、敌对方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的出现都是为了能够让剧情变得更加丰满。一些剧情主要是以家庭关系为主,那么就会出现更多地与家人交流的场景。但是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语言方式以及表演方式各有不同,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整个表演的节奏的不同步或是不协调。除了语气、语速之外还有情绪之间的配合,在对手表演时,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压得过低很容易造成对方的情绪释放不出来,而如果一方的情绪过于高涨也可能会出现停不住的情况。毕竟表演风格各不相同,还需要彼此之间的磨合。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让学生不要过于局限,应当大胆地去尝试不同的风格。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交流,将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的风格和特点,毕竟每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异[10]。在面对镜头的时候,需要提前和对手演员进行交流,然后相互磨合、适应,适当地放入自己的东西来不断地刺激对方,让对方去体会这种变化而做出适当的反馈,而非最终脱离自我。

除了和对手戏演员的配合之外,在拍摄场地还会有其他的工作人员,包括服、化、道、灯光、录音等不同的岗位人员。作为一名演员,除了要有演技之外,还要有职业素养,尊重自己的角色,也尊重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角色饰演的过程中,只有自己最清楚角色的情况,所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同意之后,让角色更好地进行呈现。

当然,灯光与现场的录音工作对于影视作品的最终成像也非常重要。如果灯光不好,那么画面的质量也会较差,人物的呈现与灯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前期的试光环节,应当亲自上场,只有这样才能让灯光师找到最佳的照射角度。而录音也是如此,录音的优劣对于后续台词的效果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做好和录音师的沟通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台词的效果。在一些剧情的要求下,声音都是同声录制的,后续的补录基本无法达到原有的效果。所以表演过程中注重灯光与录音这些环节,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作为表演者来说,一定要从细节入手,避免留下遗憾。

三、结语

镜头前的表演与日常课堂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中创作作品时很难理解不同分镜头的表演差异,也很难注意到每个场景中的要素构成对于最终角色的呈现的影响,除了在课堂中不断地去磨练、打磨演技之外,更多的是要对细节进行刻画、去把握。尤其是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了解影视角色的更多信息,通过素材收集来让角色变得更加丰满、鲜活。

猜你喜欢

表演者变化过程
从9到3的变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的作者诠释
这五年的变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鸟的变化系列
手称扑克
圆满的过程
“让路”让出的变化